头城
原称作「头围」,因是当时汉人入垦宜兰时,为了自卫所兴建的头一座土制城堡而得名.位於宜兰平原的北部,西北两方有山岳盘据,东方则面临大洋,又有冷水溪之支流:头围溪由南方流至此地之海岸入海,故有「乌石港」之开辟.此乌石港因相对於浊水溪口之「东港」,故又称作「西港」.头城在初期因有乌石港之便,与外界之贸易频仍,商业鼎盛,遂成为当时宜兰一带最热闹之处,并因当地富商兴建十三座店铺和仓库,而成了宜兰最著名之「十三行」;由於头城垦辟成功,此后大量的漳州移民经过这里而进入宜兰各处,头城一时农事大兴,人员繁盛,成为宜兰初期之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清嘉庆元年(西元一七九六年),又有漳州移民吴沙计画开拓蛤仔难一带之平埔族所有地,开始积极兴筑土围於此处以做为基地,因为是此地区的头一个土围,故命名为「头城」,之后因有噶玛兰厅之建置完成,为忌避冒用「城」字,而改称「头围」,战后遂又回复原名为「头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