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首都之窗 绿洲户外资讯 不见了炊烟袅袅、电线交错,更多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络绎不绝的游客。过去五年,大榆树镇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进文化建设,打造特色精品民俗旅游,一个文明、绿色、富裕的大榆树镇焕发出勃勃生机,根深叶更茂。
节能打造绿色城
“用电有节能灯,洗澡去太阳能浴池,做饭有秸秆气,烧水有太阳能灶,我们这一年能省下来几千块钱呢。”东桑园村的陈翠平说起村里的新能源来,赞不绝口。东桑园村紧邻北京爱友恩新能源技术研究所。2005年初,该村“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大力发展新能源,安装太阳能路灯190盏、太阳能热水器160台,同时,还有22户民俗户利用太阳能灶、太阳能小型发电系统发展民俗旅游业。在东桑园村的新能源广场,不仅有太阳能路灯,还有风光互补节能灯,年节煤节电80%以上。因此,东桑园村有了“新能源第一村”的美誉,连续六年被评为首都文明村,并被确定为延庆县青少年教育基地。
东桑园新能源的成功利用让大榆树人尝到了甜头。大榆树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全镇发展新能源,全镇9个行政村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2500多盏,镇区干线公路及13个行政村全部使用太阳能灯照明,镇域60%以上的农户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年节约用电近亿瓦。
“不见炊烟袅袅起,但闻饭菜扑鼻香”,这正是东桑园村的真实写照。“十一五”期间,大榆树镇大力推广建设新能源,改善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生活、低碳生活。截至目前,全镇已经有9个村建成了生物质气化站,近3000户农民实现了集中供气。生物质气的使用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炊事方式和农民传统的思想观念。
书屋掀起文化风
“我们村的益民书屋什么书都能找到,现在村民没事就往书屋里跑,就连我这文化不高的人,现在也能算半个文化人了。”东桑园村杨桂华大姐提起村里的书屋很是自豪。
2005年12月,大榆树镇东桑园村建立了北京市第一家农家书屋。经过多年的努力,2009年,东桑园益民书屋被评为北京市第一家五星级书屋,并成为北京市迄今唯一一个荣获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的益民书屋。目前,书屋藏书量已超过万册。
一个书屋的兴起,带动了大榆树全镇文化设施的建设。“十一五”期间,大榆树镇积极协调,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在全延庆县率先实现了益民书屋全覆盖。为了避免重建轻管、浪费资源的现象,大榆树镇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推出“文化资源管理员”聘任制,充分利用各村益民书屋服务全镇百姓。全镇25个益民书屋定期开展图书流通活动,让图书流动起来,实现了文化资源共享。
在文化资源管理员的引导下,大榆树镇农民走进了书屋。东桑园村的养殖大户杨桂华养了三年的牛,一直都是按照以前的老套路喂养,效益总是上不去,而且每况愈下。自从在村里的益民书屋里查阅了有关养殖技术的书籍之后,杨桂华尝试改进了饲养方法,改良了养殖技术,效益一下子上去了。“说实在的,这一切归功于益民书屋,我没花一分钱就学到了很多技术。书屋可真是我致富的好帮手啊!”每当提起村里的益民书屋,杨大姐总会有说不完的感激。
在大榆树镇,像杨大姐这样的受益于益民书屋的村民比比皆是。村里的益民书屋犹如一本大百科全书,满足了不同村民的读书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在遇到各种难题时,首先想到去村里的书屋找答案,足不出村就读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解决了许多问题。益民书屋成为大榆树镇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信息平台。
精品旅游铺就增收路
“瓜棚、瓜架、瓜宴,瓜连瓜、瓜入瓜宴,似美器、集天下奇品;菜碟、菜碗、菜盆,菜盛菜、菜变菜皿,若佳肴、聚世间珍馐。”在华坤生态庄园,蜿蜒千米的瓜廊,形状各异的南瓜,精雕细琢的南瓜器皿,无一不吸引着观光的游客。2008年8月5日,大榆树镇华坤生态庄园开园。该生态园总占地面积500亩,是以现代种植业、养殖业为主,集科普、休闲、娱乐、观光、度假于一体。园里有全国独一无二的2008米南瓜长廊,种植了300多个品种的瓜供游客观赏。2010年,华坤生态庄园实现年收入400余万元,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
在大榆树镇,除华坤生态园外,游客还可以去义和庄园游览特色窑洞,去东杏园民俗村感受新能源带给农村的巨大变化,在聚华亭生态园里和自然来次个近距离接触……这些精品民俗项目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大榆树镇的乡村旅游档次,更解决了当地百姓的就业问题,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
“十一五”期间,大榆树镇创新思路,推出了系列精品旅游项目,2010年共接待游客25万人次,收入达到1100万元。这些精品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发展,逐渐树立了大榆树镇的乡村旅游品牌,也充分带动了其镇域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