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夏日罂粟 于 2011-6-25 15:08 编辑
" K! h( _& q4 d/ Z/ k8 m6 `* Z) U% ^. @
城墙,作为历史的文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进程,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冷兵器时代那种防卫功能早已消失。200多年的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就已经把长城视作“但以雄关存旧迹、但留形胜壮河山”的历史遗物来保存了。一般城市的城墙,真正作为历史遗物退出历史舞台,是在全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建国之初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文化部发布的文物保护法令中都把城墙作为文物中的一项列入了保护的范围。但是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特别是“**”和极左**的影响,使许多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城墙遭受了破坏。据初步估计,长城保护较为完整的只占约百分之五、六而已,还能看出痕迹的也不过百分之几,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尚留局部或残好相间的古城墙,也已不多,大多数古城墙已完全消失了。为此古城墙的保护,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大发展,商业性大开发中,保护凤毛麟角的古城墙,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尤为重要。不久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古长城被推掉、湖北襄樊樊城古城墙被夷平毁坏。目前特别要重视小城镇和村庄城墙的保护,以免在城镇村社大开发中使有价值的城墙遭到破坏。“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对古城墙来说,仍然十分重要。0 r5 ^5 R. A3 F6 t/ v
关于城墙的修复和复原问题,半个世纪来一直不断在进行。长城的维修工程,做得最多,取得了很多的经验,自1984年邓小平同志写了“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题词之后,把长城的各种保护维修又推向一个高潮,不仅使许多行将消失的长城城墙与关隘、城堡得以免除消失之灾。而且也推动了其他城市村镇城墙的维修工作,北京、南京、平遥、荆州、襄樊、兴城的城墙等等都得到了抢救保护。% V. v2 A5 H$ ?, c' {3 g" z$ I
城墙是体量极为宏大的文物,不少的城墙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的还列入了世界遗产的名录,很多城市的城墙对于我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史、政治经济、军事防御工程技术等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城墙在发展旅游事业中,更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南京的城墙城门、平遥的城墙城门、西安的城墙城门、临海的城墙等等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参观的重要景观景点。- l; Z4 ?, t, P& [ ^& X' X. l6 T4 n
% F j \& O& W9 u t& g/ Y) \: ^. } 一、西安城墙——明朝洪武三年到洪武十一年(公元1370--1378年),在唐代和元代城墙基础上扩建的。平面呈长方形,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周长约13.7公里。城墙外有宽20米、深10米的护城河。墙面用青砖包砌,厚重坚实,东西南北四面均开设城门。城门上建有城楼、箭楼、闸楼、巍峨凌空,气势宏伟。城楼与箭楼之间有瓮城。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这是我国现存唯一完整的古代大型城垣,现已将城墙辟为环城公园。5 i, p, x0 ?( [
) @, i( ~* A0 f% C+ b. m 二、南京城墙——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城墙内侧周长33公里,现存21公里,高14----18米,上宽8----12米,砖石结构。有13座城门,现存4座。城墙与水道相通处设有水门、水闸或涵洞。城墙上建有垛口13616个。南京城墙的规模,堪称世界第一。
+ ?+ M1 \1 z( D# e. c- M; [1 c/ F
. O0 r) S' i" ^+ i# `% ]
三、开封城墙——开封历史上最早的城墙,是建筑在2300多年前的战国魏都大梁城。与今城墙部分重合,稍偏西北。公元前365年,魏惠王为了实现控制中原之目的,把都城由安邑(山西省夏县)迁于此地,并修筑了一座大梁城。如今的开封城墙始建于唐代。
2 N5 D0 i/ h! q9 [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时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重筑南北朝时的汴州城,是如今开封城墙历史的开始。据《北道勘误志》等文献载,扩建后的汴州城周围达20里155步,有城门7座,把汴河圈入了城内。这次重筑后的汴州城,实际上已奠定了今日开封城墙的基础。3 g) ]* N: i5 ?5 X$ K/ M: q0 d' \
1997年,开封市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修复古城墙。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共募集100多万元。不到1年,其标志性工程——大梁门便巍然屹立在城墙的西端。在以后的时间内,市政府又多方筹资,修复了安远门(北门)和新门(小南门)。按照文物保护部门的规划,将逐步修复剩下的几座城门。等修复完毕,开封城墙将以更加完美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D! M0 b: E# h5 ^
$ R3 G/ q3 f) b 四、襄阳古城墙——位于湖北小襄阳县。原城墙在元末被毁,现城墙为明初重建。城高8米,周长6公里,四面六门,四角都有角楼。登小北门城楼可北眺汉水南望岘山,凭吊古战场。四面六门,四角都有角楼。登小北门城楼可北眺汉水南望岘山,凭吊古战场。因其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固若金汤,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称。
) n, V Y+ y1 ?+ \ 襄阳城现有中国古代最宽的护城河,被人们誉为“城湖”。除现存城墙为明代初年砖筑城墙外,尚存长门及瓮城、大北门及瓮城和小北门及城楼,是中国几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墙之一。' R5 l. R9 c8 b' ^" N, V
5 q: z. q) i- a2 z; I# |
五、大同古城墙——是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北魏平城的故城墙旧土城上增筑而成。大同是华北重镇,因此城墙修建得高大雄伟、坚固险峻,1949年大同之所以和平解放,和城墙的坚固险峻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大同城墙在全国颇有名气。大同城墙的总周长为7270.7米,整个城池的形制为东西略长的矩形城池。墙体以“三合土”夯填,墙表包以城砖,高约14米,比西安城墙还高2米,最宽处约为 16.6米,比南京城墙最宽处还宽6.6米。
* ~$ e+ [3 r" g d2 v 大同城墙的一个特别之处是,它的外轮廓并未采用通常的平直做法,而是像齿轮一样,凸凹相间排列有序。凸出的部分为城墙墩子,共五十二个。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在南城墙的东部,建有“雁塔”一座,俗称嘹望塔。这在我国城墙建设史上也是仅见的。
( f; t4 C+ k! C& y) s# X
. q& q' X% a a& Z% k8 p 六、荆州城墙——即湖北省荆州古城城墙,据传为三国时关羽守荆州时所筑。原为土城墙,南宋改建为砖墙。现城墙为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所重建。城墙整体形状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高8.83米,底部宽10米,周长11.3公里,底部为大条石、糯米石灰浆灌缝堆砌而成,城墙、城门、堞垛等,现在都保存较好,古色古香,呈游龙之势。& J6 @) i; _. A
# y! u x) I: s8 x) I1 c
七、正定古城——始建于北周,初为石筑。唐宝应元年(762年)因滹沱河溢水灌城,城日以圮,进行拓建。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扩建为周长二十四里,高三丈二只,上宽二丈的土城。隆庆五年(1571年)真定知县顾授始将土城改为砖城,后任知县周应中申动府库银六万余两,征用真定府辖各县民夫,分段兴工,于万历四年(1576年)竣工。四城门东曰迎旭,南曰长乐,西曰镇远,北曰永安,并均附有月城和瓮城。后世重修或改建也均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在预防水患和军事防卫上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近年城镇建设的发展,正定城除现存城门外、已多为土城。东城门已埋于国防工事之下,南门存里城门和瓮城门,西存里城门、瓮城门、北存里城门及月城门。正定城墙于1993年7月15日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 Y# b# P0 G4 @) `: b
! [$ S# t" k5 X7 T
八、平遥古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周长6公里,高8--10米,底宽---12米,顶----6米,墙身素土夯筑,外壁城砖,白灰包砌。环城辟城门6道,门外筑瓮城。平遥城墙马面多,造型美观,防御设施齐备,为中国历代筑城之仅有,并以筑城手法古拙著称于世。现北、东、南三面城墙及东西隅的魁星楼,经修整而更加完好。- g( A9 B4 M' Z- }6 y% A
: `4 R3 {' s c) s! T% {9 _2 R 九、曲阜古城墙——明故城是曲阜历史上最有代表的城池,始建于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是为护卫孔庙而建。城墙高约9米,周长约4.8公里,城区面积约1.41平方公里。明故城内有孔庙、孔府等几十处文物古迹。20世纪70年代末,明故城城墙被拆除。
2 ]- N1 m& R# O; K8 C" J4 y/ R8 c 2002年3月,作为山东省7个优先发展项目之一的曲阜明故城开工建设,新城长5300米,墙高6米。曲阜新城共有十二个城门,二十五个门洞,其中正南门、北门和鼓楼南街城门上建有门楼,仓巷、东南马道东首和颜庙街东首的城门是单孔城门,人民医院西边城门为双孔城门,余者全为三孔城门。这已经完全不是“明城”意义里的明城,新城在设计城门的时候,考虑到作为著名旅游城市,人多车多。传统明城的五个城门显然已无法满足需要,况且新城内尚有很多老居民居住,他们已经习惯于通过架设在附近护城河上的石桥走出城外。现在这种连接新城墙内外的大小桥梁已增至14座,大大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 T( {+ @, M" M/ m2 p" B
$ t8 K5 ^+ i8 G! W7 t$ s% L
十、肇庆古城墙——位于市区旧城区,周长2800米。据史料记载,肇庆始为土城墙,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该城墙历史上虽然历尽沧桑也经过20多次修葺,但城墙和城门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墙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国罕见。 宋代的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门之上各有城门楼1座,四门之外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1座,城外还有护城河。明成化五年(1469年),知府李璲增厚了部分城墙,并亲自题书四门石匾额,改东门曰庆云、西门曰景星、南门曰南薰、北门曰朝天。 民国十三年至十五年(1924-1926年),城墙上的城门楼、角楼、雉堞、瓮城被全部拆毁,用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利交通,使城墙遭到极大的破坏。 1987年至于996年间,肇庆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发展旅游事业,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本着"整旧如旧"、"恢复原貌"的修缮原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肇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再度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