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1-9 22:22 编辑
【转帖】登山圣经中的经典语句
提起《登山圣经》这本最经典的登山参考书,就想起当时看书时,对书中的一些经典语句的欣赏,以及在自己内心产生的共鸣,今天有空,把书找出来翻翻,摘抄一些片段出来,还是看到一点就摘录一点的写法,正常版面为原书所述,括号内的话是我自身的理解,或者是对照我自己做得怎么样,或者我要求自己做到的,随时添加,但也许会戛然而止,:)
1,登山守则
•出发前将本次登山行程交给留守人员。(至少让你的家人知道你去哪了,以备求援用)
•每次上山,衣物、饮食和装备都要带够。(多带一件很轻但保暖的抓绒衣、备用裤子一条,至少下山时还富裕一瓶水,有备用食品如压缩饼干等,必要药品,点火器,军刀等)
•除非各项支持事先都有安排,否则一支队伍不宜少于3人。(不独自登山,最少也是和老钱两人;不组织和不参加多于15人的登山队伍,一般以体力相近的6-8人为最佳)
•让队伍保持团队行动;听从领队或遵守多数人的决定。(俺团队协作精神还可以)
•别冒险尝试,不做自己能力不及或知识不及之事。(举双手双脚赞成,在登山过程中我很不喜欢瞎逞能的队友,危险就在你不知不觉之间,平时则无所谓,甚至会鼓励年轻人多点闯劲)
•选择走哪条路或考虑是否回头时,千万别因一时冲动而妄下决定。(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当你做错一个决定时,不要懊丧一定要冷静,避免连续犯第二个错误,往往一个错误会带来第二、第三个错误,那第三个错误才是致命的错误)
•随时随地都抱着与山友善的态度和行为,并信守不留痕迹原则。(不要抱着去征服山岳的态度去爬山,要有感恩的心态,感谢大山又一次接纳了我们;不留痕迹的另外一个解释就是:除了相片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这点其实俺做得一般,高山上的韭菜、蕨菜和三七俺是采了不少的,鄙视自己一下;但环保原则俺还做得可以,一直坚持不带瓶装水,自己烧水,用可以反复使用的户外水瓶,用饭盒装食品,尽量不用塑料袋装食品,用垃圾带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带下山)
2,约翰.谬尔(John Muir):登山去,去聆听山的声响。自然里的平和会流入你的身体、你的心灵,如同阳光洒落林间。微风令人神清气爽,暴风带给你无穷的能量,忧愁则如秋叶落地般悄然离开。
(当有人问你为什么要登山时,就用这句话回答他吧)
3,体能的重要性
•体能越好,可以选择的攀登地点就越多;(也就是你想去的地方你都能去,如果体能足够的话,除了装备带来的限制以外)
•体能越好,我们便能尽情享受登山的种种乐趣,不会只是一路忍受登山的疲劳;(深有体会,当累得如驴一样吭哧吭哧地小步缓行时,再好看的风景也会视而不见,只有感到轻松时才有闲心欣赏风景)
•团队的体能越好,安全性就越高。(体力耗尽时还容易受伤,崴脚,摔跤,膝盖受损,一人受伤,则拖累全队)
4,登山的心态
•登山前辈们常说:登山最大的挑战其实是自己的心。(这期间我明白了自己的心,羊哥老何的心,哈)
•登山者要有一颗自信但实际的心,要对自己诚实。(这些年的登山过程中,我经常听到和看到的是无知者无畏出事的例子)
•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在做出该强行通过困难地形或撤退的决断时所不可或缺的。(嘿嘿,这个俺还真的具备)
5,爱护荒野
山并不是为了提供我们休息娱乐而存在的,大山既不欠我们什么,也对我们毫无所求。
6, 风寒效应(Wind chill factor)
风的侵袭会造成体温的显著下降,失温是山难形成的最大原因,而棉质衣物因为其吸水性强,一旦潮湿后不易干,丧失保暖性而被称为登山者的杀手服装。(山上和平原上的温度感觉是不一样的,除了海拔带来的气温下降以外,风速的影响很大,你必须考虑到)
7,多层穿衣法:
多层穿衣的方式可以适应山区剧烈的天气变化,而且可以随时进行调整,以最小的重量和体积让身体在任何时候都保持舒适(话比较学究气,意思就是宁可多穿几层薄的衣服,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风的大小,你自己的出汗情况,随时加减衣服,而不要试图穿一件厚衣服包打天下,穿着从山脚直到山顶),一般为三层:
•贴身内层:排汗性好的,保持皮肤干燥。(CoolMax的内衣、内裤、袜子最好)
•保暖层:(抓绒衣最好,而且可以是多层,薄而小号的一层,厚而大一号的一层)
•外层:(兼具防风、防水但透气的冲锋衣裤,如GoreTex的两层或三层面料的冲锋衣裤)
8, 脚冷时就带上帽子!
古语云:脚冷时就带上帽子! 因为躯干一觉得冷,流向四肢的血液量就会减少,以保持最重要部分的体温如内脏、头部,所以天冷时带上帽子可以促进四肢血液的循环。
人体的1/2的体热是由头部散失的。
9,泉水也凶猛
以往登山的最大乐趣之一便是畅饮高山上纯净清新的泉水,但现在即使是再偏远的山区,水源还是可能会被动物或人类的排泄物所污染而不再安全。 (不能直接饮用 )
10 只不过是露营而已!
保罗.佩索特(Paul Petzoldt)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在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区的攀登路线,表达的意思是攀登技术的重要性比不上在高海拔严苛环境下的求生能力,甚至是在这种环境下保持舒适自在的能力。
11 最常问的三个问题
登山者最常问的三个问题是:我在哪里?离山顶还有多远?路要怎么走?
12 事先盘算回程
回程和去程的景观看起来相当不同,沿途随时回头,留意回程的风景看起来是什么样的,才不会惊讶和困惑。(未上山,先虑下山,特别是上山有岔道的地方要留心一下,一会你回来时是否会弄错,特别是夏天灌木丛茂密的时候,下山的角度是从高往低看,秋冬季很明显的道路会被灌木丛掩盖起来而走错路。另外一个层面就是很多路段是上去容易下来却难,当你没有把握下来时,就不要轻易爬上去)。
13 速度适中
•最常见的错误是走的太快,特别是一开始走得太快,许是因为想要表现得比队友更好,许是因为担心前面的路途遥远。如果有一整天的时间可用,何必在16KM远路程的第1KM就把自己累翻?(古语云:不怕慢,就怕站,维持相对平稳的速度,少停下来休息,将心率控制每秒在120-130下是较好的,既达到有氧锻炼的效果,体力消耗也较小,150-160的心率则体力消耗极大。)
•脚程太慢也不对,如果你是因为疲倦而走得慢,请记得人的潜力无限。(羊哥的驴友登远的观点也是如此,反正你就走这么远的路程,本来10小时可以走完,你非拖12个小时走完,那么你就多出了2个小时的疲惫带来的体力消耗,所以他是一开始训练就快走,从不耗着)
•刚出发时,要走慢一点,当做暖身运动,热身完毕,不要停歇,接下来加快速度,接受身体的酸痛感,让身体努力运作,进入“再生气”阶段,在生理状态上,这表示心跳与循环会加速,而肌肉放松,当脑内啡开始作用后,肉体的压力会消失,你会觉得强壮而愉悦。(再强的驴也会累,比如羊哥这么强的驴上坡时也会累的,只是承认并接受这种酸痛,挺过去就轻松了)
•依据山径的状况调整速度,上坡时缓慢而有条不紊地行走,下坡或平路时加快行进步伐。
14 下坡要领
•将登山鞋的鞋带系紧,这样脚就不会再鞋子里面滑来滑去而挤压到脚趾。(最开始爬山时,我曾经穿了一双不合适的小鞋,结果把大拇指的指甲顶坏,整个指甲都黑了,坏死掉,从下面长出新指甲顶脱落了)
•假装脚已经开始痛了,踏步轻一点。(这个最好玩,其实腿部肌肉要有控制,不过大部分人踏步很重,脚步声咚咚的,主要还是因为疲乏,肌肉力量不足,导致无法控制住,这时对膝盖的伤害是最大的)
•使用登山杖或雪仗,不但可减轻膝盖的负担也可获得较好的稳定度。(切记切记,爬山一定要带登山杖,而且最好是使用双登山杖,上坡时也有用)
15 团队行进礼节
•与前面的队员保持3米的距离,给他以及登山杖、冰斧等一些空间。(登山杖扬起时,也许会伤到你,跟得太近,会给前面的队员无形的压力,打乱他的节奏)
•当你抓住树枝,走过并放开树枝前,请注意你身后的队员,往后看并大叫“注意树枝”。(树枝反弹会打到你后面的队员,这也是保持3米距离的另外一种意义,另外也请带上眼镜,保护你的眼睛)
•当你停下来时,请站到路边。(好狗不挡道)
•欲超越前面的队员时,请知会他,并挑一个适当的地方超车。
•与其他队伍迎面相会时,一般而言,下坡的队伍应该站到一边,礼让上坡的队伍保持原来的步伐前进。
•保持心情愉快并乐于助人,做一个你自己也想跟他一起爬山的人。
16 让自己一次次向山野走去,如同学习一种新语言般的研读它,用你的五种感官来读取山林的“词汇”,当你发现自己的能力足以回应山野对你的呼唤时,最佳的时刻已经到来。
17 登山者寻找地图上未曾标记的路线,寻找罕有人迹的山径,也寻找可以让自己昂首挺立的山巅。我们明白自己所找寻的那片荒野是我们必须保护的资源。
18 所有造访荒野的人心中会有相同的目标,它便是找寻孤独。这是一种只有一个人的感觉,或者去感受作为第一个踏上此地之人的快乐,虽然我们多半不是真正的第一人。
19 请试着享受荒野里的天籁,因为隔不了多久,我们就又得回到朝九晚五的日常工作中去,回到充斥着各种都市声响的生活中。
20 攀岩就如同在垂直世界中舞蹈,攀登者和确保者互为舞伴。
21 从你过去在山野里犯下的错误中学习,能够帮助你培养良好的判断力,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你所犯的错误最好都是些小事,因为对于某些过错,山是不会原谅它们的。
就这21条吧(不是21条军规哈),这本书第二部分主要篇幅都是技术性较强的攀登、安全系统、器械、垂降等内容,紧跟着第三部分则是要求更高的攀登雪山、冰攀、冰河行进等专业行很强的内容,还是去看书吧,最后一部分团队的组织和登山安全里面倒是有很多值得摘录的经典语言,有空单开一篇吧,就此打住。
OV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