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 ~5 r" c. x% R* @( i2 C
* R( M; s" b+ ?% h" U1 . o. v/ j9 ]4 R, e" _, a
去过一些城市,却始终未能抵沪,素来深以为憾。年龄见长,渐渐地难再有人与景物能让我有新鲜之感,故此次虽有机会赴沪,内心却无丝毫的期待。 $ l! O% |4 Y. V4 s; I" w- ^
3 Z3 K5 T" P9 B: L% y/ g* |
" D% a+ M2 T8 `: E/ B0 a1 ?
/ g8 K* S0 X, e. P5 h) { 凡是有人类足迹的陆上地方都会有历史,上海亦是如此。战国时代,春申君的封地在这片东海沿土,所以有了如今申城的别称;由于古时苏州河下游一带被称作扈渎,所以又有了“沪”字这个简称。
" t/ _! b4 H, Z& D 但上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还是近代以来的事情,毕竟直到明清时代它还只是个小县镇,它的发迹始于诸海外强国对老大帝国的侵略。鸦片战争之详细后事自不待提,自1843上海开埠以后,外国传教士、官员、商人、军人等各色冒险人士迅速汇聚于此,办厂设馆,再加上本土的军阀、商人、买办、文人、苦力与柳莺等阶层的映衬,上海这个小地方急剧膨胀起来,经济日趋繁荣,成为华东之中心城市。 , f9 r; B0 K. g
由此,上海滩,十里洋场,租界,冒险家的乐园,在我看来都是这个城市的另一个代称。虽然上海已非旧日之上海,但提及这个城市我的印象大抵依旧如此。也许,这就是成见,它的对象所指常常是人,也会是客观的物。 6 u9 B; A8 F( A" j
常听人说上海是暴发之地,文化根底浅;上海人排外,瞧不起外地人。概乎此类的话我是不认同的,但这样的传言却在一定程度上却增加了我对所指之地的好奇心,很想验证此类话语的真实性。我以为,那些心存地域偏见的人本身的修养通常值得怀疑,他们大概可分两类:一类是未能接受良好教育者,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常局限于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思考;一类是有一定学识的人,他们自以为有匡世济国之才华,却受到社会现实之挤压,郁闷终日,以至于对原本无辜的人群与土地产生积怨。 x: `9 M0 d/ ]( o
想来,城市——这个人类伟大发明物的模样似乎都差不多。尤其中国城市,更是如此,从海口到哈尔滨,从上海到乌鲁木齐,如果不是自然风光与民俗的差异,我们很难找出它们的太多区别来。如此说并非要批评我们的城市设计者,因为我对城市向来是没有偏见的,只是在我看来它们必须有值得欣赏的差异存在。 ) ?+ V- \5 v5 o: ~4 d) }
赘述以上言语,仅是记述自己对这座城市的过往概念,如下是我在沪期间走马观花的见闻,无甚内容,一个视点而已。
3 l7 v3 u6 r, \5 g3 Z6 } f; S# `) {. a, n p3 d' S
2 7 F6 T2 l; p& I4 Y+ h% d
列车由京沪线奔驰一夜,到上海是清晨时分,于彼时我轻轻推开了这座城市虚掩的门。
' i6 D: g+ Y* U! G5 [, H “你急着去死呀!啊?你是不是急着去死呀?”携带行李箱刚走到上海火车站的出站口,就听到一个女检票员用上海话谩骂一位未经检票就要强行离开的青年男子。那男子听到自己挨骂以后,面色难堪地辩解说自己要赶路,并不是要逃票,并极不情愿地掏出票给检票员看。这个小插曲是在我意料之外的,不想自己会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听到第一腔地道的上海话。 , x- @# G% D5 n) Y0 g6 \
到此行目的地需要搭乘一号线地铁。《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曾提及这条由德国人设计的线路的人性化和合理性,其亮点是入口处高企的台阶和弯道,以及候车线的警示色,高企的台阶可以避免夏季雨水灌进,弯道有利于冬季保暖,候车线的警示色可以从视觉上提示乘客注意安全,此三点是谓注重细节。只是,也许是弯道影响空气流通的缘故,车站里比较闷热。此外,这条线路的内部装饰被打上了90年代的烙印,墙壁是常见的白瓷砖贴面,看起来已经显得有些陈旧,与北京一号线很是相似,与想象里中国最具小资味儿的城市之身份有些不符。 . [5 M" {: T7 P" J
在北京停留的时间久了,在外地的时候总会无意识地将所到之处与北京做比较。与北京相比,上海生活气息浓郁许多,服务业很繁荣;上海街道狭窄许多,在高楼的挤压下,只能看到一瓣天空,让人觉得压抑;上海的人们衣着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时尚,但大部分比较整齐和郑重,少见满身污垢的体力劳动者,少见穿拖鞋短裤的极度休闲者,也少见化浓妆又着奇异服装的年轻男女,人们的精神状态很好;也许赶上了好天气,那几天上海天气阴沉,偶尔下场雨,空气很湿润,由于水的浸润,都市风景比北京显得细腻。 . u) p5 t7 T& @3 \
此次赴沪的目的并非旅行,并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外出,但仍在一个晚上抽身到外滩一看。出一号线地铁人民公园站,发觉自己已经置身于高楼广厦的环围之中,它们不像北京的楼宇那么体态庞大,却精致许多。沿南京东路步行街东去,沿路商场店铺林立,灯火辉煌,无不彰显这座东方都会之盛景,其繁荣不亚于北京的王府井,甚至更胜于王府井,只是这般的繁华难免让人眩晕。我想,繁华让人向往,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如果想进一步享有这样的繁华,一定要付出巨大的身心代价。于我,仅仅是欣赏繁华——这样的人类创造物,并不敢妄想太多,惟愿在山野僻静处终老一生。 / [ h% w K0 Z, R& F9 u9 {# j/ Q0 Y
走到南京路的尽头,远远地望见东方明珠电视塔,便知道已到外滩与陆家嘴。此前见多了外滩和陆家嘴的宣传影像资料,印象里都是外滩建筑显现的殖民沧桑和陆家嘴建筑代表的宏伟现代,由此产生了错觉,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建筑的规制应该相当巨大。但突然呈现在我眼前的外滩与陆家嘴却难免让我失望,外滩一带视界极为开阔,在浩瀚的黄浦江水的映衬下,东方明珠电视塔、震旦国际大楼、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花旗银行大厦像玩具模型一样堆放在那里。慢慢地缓过神来,接受了这样的视觉状态,才又感觉出它们的宏伟来。 7 ?, l3 |" f$ Q
无意中沿外滩的观光走廊北行,至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处,只见碑文铭刻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中,在上海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伟大的《五四》运动以来英勇的人民革命斗争中,在上海殉难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争取人民自由幸福,在上海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读后不禁哑然失笑,居然有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的味道,不知道这样的模仿是否是某位 官 长 意志的体现?在这里,原本的严肃却被好笑所代替。 " F q6 i1 Z6 H/ l P
总想去东方明珠下边望一眼,于是乘渡船来到陆家嘴。近距离地感受这里的建筑群,才意识到刚刚在我心里重建的宏伟又消失掉了,它们只是建筑等级比较高的写字楼和酒店罢了,与任何一个城市的楼宇并无两样。在东方明珠的脚下抬头仰望,才发觉它很单薄,比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台要瘦一些,只是它略高几十米。我不禁开始疑惑于视觉的欺骗性,同一建筑,为什么想象里的宏伟、远观的宏伟、近观的宏伟会有这么大的差别?猛然间,我意识到是黄浦江成就了这组建筑的宏伟,没有黄浦江,它们也只是蜷缩于都市一角的水泥盒子而已,而由于黄浦江,它们才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更进一步,如果陆家嘴是上海近年来发展的缩影与代表,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黄浦江成就了今日之上海。 2 {. n% w5 }# t1 b& K; ^8 x
是夜,天空阴云密布,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的上半部分已经隐没在云雾里,只剩下半截,仿佛两座未完工的巨制建筑一般,又仿佛两根巨柱为这座城市撑起头顶的天空。
+ a/ _; \$ T% d) @$ M# j. p! i: Z7 _( e5 Y; C; ^4 |+ H4 D. _
火山岩 2008.6.28
' u \' T. B* s0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