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春饼宴
早年间“二月二品春饼”是老北京人吃春饼的日子,一个是立春之日,一个是农历二月二,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龙抬头的日子。立春吃春饼,名曰“咬春”,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愿。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也是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满腔期许。“春饼”是民间传统食品,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
往年间二月二品春饼像过小年,现在生活富裕了,吃春饼不一定要等春天了,什么时候想吃都有。但是要说北京最地道的春饼,是昌平十三陵的康陵村正德春饼宴了。康陵是明朝十三皇陵之一,据说康陵村的形成就是守陵人的后代。康陵村的“春饼宴”是有历史渊源的,据历史记载 “春饼”源于明朝第十代皇帝正德年间,就是明朝那位爱好旅游的正德皇帝,每次出游时带食物很不方便,吃到春饼后,大为欢喜,吃着方便又好吃,从此出游时就以吃春饼为主,。这种形式跟正德皇帝的性情何其相似,不管家花野花红楼青楼都兼容,如同吃春饼宴一会卷这个,过会儿卷那个,“春”饼这个名字都充满了正德朝的浪漫气息。
康陵的春饼薄若蝉翼、纯白无暇,它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夹肉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
康陵村数百年来世代相传,继承了正德春饼的制作方法。现在没有了过去吃春饼的讲究和繁琐,推陈出新简化了“春饼宴”。春饼宴形式上以大众口味为主,价廉物美。辅以十数种如豆芽,豆腐丝、小葱,黄瓜,野菜,酱肘子、香肠,鸡肉,鱼肉等,挑几样爱吃的然后以春饼一卷,大快朵颐。康陵村的正德春饼宴也由此红火起来,远近闻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