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顶穿越路线:% f% [' @6 B8 k0 w/ D/ h
延庆县——延琉路——到刘斌堡乡山西沟村——' v9 o0 s% E, [
刘干路的茶壶沟桥上山—沿沟内上行抵达垭口向左侧沿小路上山——. L6 t& o7 G. c/ F
遇岔口选择主路—垭口南侧最高峰到达暴雨顶——$ e4 e$ t. |9 x A* _
向西沿碎石城墙到下方垭口—向左下山,向右沿主路一个多小时到猎趣峰景区,向左上走到云龙山主风景区(可看到废弃的蜂巢别墅),这里即是柏木井村——
4 D, k+ i: ~5 |& A8 P' @, e# G; S 一路向西北方向沿大路直行(村后西北方向路上可见大片石山裸露,石片平整,上有天然纵横交错纹理,似人工刻画一般,极美。)。柏木井村向东行就出了云龙山风景区可到达甘沟——
- g6 Z% A' }7 y# D4 j7 E- } 保持西北大方向不偏离约5公里后即到南茨沟~北茨沟——到达燕山天池公路,穿越完成。% Z) ]: [+ C4 H, m6 u7 C7 u
此线路仅供参考,由于岔路很多,走错了别找我算帐哦。 V% j" C0 i+ l, a0 `
$ F [$ z/ ~7 b: V
转“快乐自在人心”的游记如下:
2 o( a' T( ^$ G4 }3 t" K' M 暴雨顶 ~ 柏木井 ~ 北茨沟穿越
8 w7 o; X7 @( N( t 关于暴雨顶,书上这么说地:暴雨顶在刘斌堡境内,属燕山山脉,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253米,山势陡峭,迎风坡夏季多暴雨,故此得名。山上有明代重修的土长城。7 k% q8 a( e( N
从暴雨顶到茨沟的穿越,实际上是从香龙路上的一个山口进去,转转悠悠,上到暴雨顶。山顶上有个三角的铁架子,大家爬到架子上表演着各种杂技动作,过足了一把猴瘾。从暴雨顶下山,走西坡就是此行要走的长城了,依然是象上下花楼长城那样的乱石路,好在不必担心石头跑下去会碰着人,因为不太陡,石头滚不远。走到一个垭口的时候,就下了城墙,往山谷里偏了。
. `3 d, Q+ r: U: } 山中间有个村子叫柏木井,进村的时候一路寻找,没有发现个井样的。村子似旧还新,老的房子是石垒的,破旧不堪,已无人住,进了个院想到屋里看看,发现门还销着。新的房子也就三五年盖的,这里曾发展过旅游,估计是游人少而停办了吧。1 @6 P* q8 c; Z" _: N
柏木井村子里依然住着两位老人,是哥俩,相依为命 ,弟弟七十多,身板硬朗,哥哥近八十岁,背驼得很厉害,以至于无法给他照一张像,差不多要坐在地上才可以呢。老哥俩住着北房三间,东头一间是一铺大炕,地上有两节柜,满屋既脏又乱,无从下足,有电视,没电。西头两间是一掏空的,堆满了玉米和小米,也有些倭瓜土豆之类的。西屋两间,没认真看是干什么的,南边两间棚子,棚内东墙边放着两具棺材,也许就是两个人的百年身后事了吧。院里还有一只狗,从没见过这么多人,吓得躲进窝里不敢出来了,叫也不叫。
* c& m- p+ l- q. o3 o5 j# } 这次爬山,一共来了29人,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干粮,送给两位老人,火勺、蛋糕、火腿、水果,老人一趟趟的往屋里送,不知道放到什么地方了。大家出来的时候,相约说,如果有机会再来,一定要给老人带点生活用品,一瓶酱油一桶醋,二斤青蒜五斤猪肉什么的,多少改善一下老人的生活。我想看了这篇日记的人,要是有机会去的话,也会这么做吧。
" G. {$ `: U7 ?# m+ c 柏木井,在我那张旅游地图上已经没有。九三版《地名志》里,全县地图上尚有,刘斌堡乡的地图上就没有了。查了一下延庆行政区划延革:1948年延庆解放,延庆分为三个镇、七个区,柏木井属第五区;1949年12月,延庆合为七个区,柏木井属永宁区;1953年,延庆改建9个区60个乡镇,柏木井属第三区高家窑乡;1956年,属白河堡乡;1958年,设公社,柏木井属白河堡大队;1983年,公社改乡,白河堡下辖8个村,已经没有柏木井了。从那时起,是不是这个小村子就从地图上消失了呢?% e; H- @( r4 M' ~, P4 \ A; |6 v. B
这次爬山,印象最深的就是柏木井了。从村里出来,哥俩中的弟弟一直送我们到北山梁上才回,而我们也顺着一条大道,一直奔茨沟而去。在最后一段拐了一个弯,就到了白河堡水库边上的那条公路----昌赤路了。穿越到次完成。. r; x# e5 ]$ A% e% {& d0 k
如果有走这条穿越线路的童鞋,别忘了去看看那被文明社会遗忘的两位老人,茶思代他们先谢过了。& W0 n. _7 O! O$ n' g
PP1
! U; z+ ?$ J" _
PP2
& S/ E5 P5 K2 o$ t# F. |" H
PP3
0 h3 w" m' a' c
PP4
! e; y* w: `7 p6 ]
PP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