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已经听说过这个说法。婴儿天生就好奇:他们会不断的观察和探究周围的环境。小孩开始读书的时候也是非常渴望学习的,他们为新事物睁大眼睛,吃惊不已。可惜教师们没有好好地把握和引导这种天生的好奇,反而把这种学习的乐趣变成一场为了成绩和奖励厮杀的比赛。不久,学校就把孩子们的天生的好奇扼杀了。孩子们变得讨厌学习,缺乏动力。
这个说法有两样是成立的:婴儿对环境的好奇,和很多中学生对学校的厌恶。有一样是错误的,就是假设婴儿的探索行为和青少年的求知活动是相关的。
内在动力理论家说探索行为和求知活动是学习兴趣的两种表现。他们认为婴儿喜欢探索周围环境,所以中学生也就天生对学习充满好奇。
从我对动机的研究来说,我很怀疑内在动机理论的有效性。探险家中只有部分是思考者。而思考者中只有部分是探险家。内在动力理论的前提是探索(比如婴儿探究环境)和思考(比如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都是对新奇刺激的需要。但这个假设看上去并不正确。
丹尼尔布恩(Daniel Boone )是十八世纪传奇的探险家。约翰菲尔森(John Filson)描述他是一个“好奇”的人,因为布恩喜欢探索新地方。不过布恩不喜欢被限制在一个房间里,所以他也讨厌学校。他从“男性的粗野的运动”中学到的远胜过从书上学到的。
牛顿可说是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他从孩童起就对知识有深深的渴求。他看到别人打网球就会思考网球的行进路线。尽管牛顿很爱思考,他不太爱探索。他大把的岁月都是在剑桥大学宿舍里独自思考数学问题度过的。
像布恩那样的探索家和像牛顿那样的知识分子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假设探索和求知行为都是由同一种好奇引起的。
探索的好奇心和求知的好奇心完全不同。探索的好奇心来自于新奇事物的刺激和内心的大胆无畏。求知的好奇心来自于新鲜想法和思考的需要。婴儿的探索行为并不意味着中学生天生就有求知欲。
因为探索欲和求知欲有不同的动机,有些人很巧合地同时喜欢探索和求知。约翰格伦(John Glenn),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也喜欢科学。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也写了好几本书。还有『星际旅行』中进取号星舰的科学官:作为一个全宇宙闻名的伟大思想家,斯波克(Spock)勇敢地到达了别人不曾到达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