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嘎隆拉隧道今开通 天下第一难公路耗时10年设计
墨脱——藏语意为“花朵”。今日,中国最后一条通县公路——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开通。这条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的公路,是总部在汉的中交二公院历时10年设计的。
39岁的何先志是墨脱公路项目的负责人。差一点,他的性命就丢在墨脱。在嘎隆拉隧道即将开通之际,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这位常年奔波在项目上的“空中飞人”。
天下第一难的路 花了6年勘探
除了火山,墨脱境内遍布“滑坡、塌方、泥石流、地震、雪崩、冰川、水毁等20多种地质灾害”。
墨脱县的东北西三面被喜马拉雅山脉阻隔,被称为“高原孤岛”。 历史上修过几次路,均因地质条件恶劣而屡修屡毁。是我国2100多个行政建制县中唯一不通公路的县。
2001年,二公院派出一支26人勘测队,在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中徒步34天,勘探440公里。何先志说,“墨脱的地质资料几乎是空白,二公院用了6年时间,完成实地勘察,建立了公路沿线所有地质灾害发生地、地质险情资料,摸清脾性”。
墨脱公路全线,南北高差达2000~3000米。北段是喜马拉雅高山寒带,南段是雅鲁藏布 热带雨林,几个小时,就跨越了“四季”。
何先志记得,有一次,早上3时就起来翻越嘎隆拉山脉,赶在太阳晒软冰雪之前翻过山峰,减少雪崩的危险。“走了7个小时,雪齐腰深,11点才走出冰川险地。”
为了避免隧道的出口避开雪崩频发之地,设计人员甚至要趟冰湖,“腿都失去了知觉”。
在墨脱公路设计中,二公院首次在国内公路行业中利用卫星影像测绘地形和地质判释。墨脱1100公里路段,每一个地质灾害易发点,每一种地质灾害的应对方式,全部是设计者一步步用脚走,“理论加实地验证”做出的公路设计。
据悉,墨脱公路的选址一共8条线。二公院将8条线筛选至3条,最后又优化至1条。其中最有可能的3条线路都进行了徒步实地考察。
嘎隆拉隧道 打破一年通车3个月的“冰封”
地质奇特的墨脱,北边被雪山一年封冰达八 九个月,中部和南部的谷地则呈现亚 热带湿热气候。
横卧中部的嘎隆拉山脉,成为墨脱公路的“季节大门”。 每年10月底大雪封冰的时候,墨脱南部的世界就与群山以北“隔断”了,墨脱公路一年只能用3个月。
“‘拉’就是垭口的意思”。何先志说,为了让墨脱公路按设计目标实现通车八 九个月,二公院决定建嘎隆拉隧道,穿越冰川封冻。
嘎隆拉隧道地处喜马拉雅断裂带上,是迄今为止国内穿越断层最多的高原隧道,被称为“隧道地质病害百科全书”。 而且,当地每年发生能明显感觉到的地震3~5次。
“没有工程措施,隧道将面临被地震或地质断裂带‘撕开’的危险。”隧道还面临冰川融水、隧道涌水等难关。
二公院为墨脱公路展开了防冻涨、防排水、保温等课题研究,配合施工单位采用混凝土抗冻融等12项施工工艺,先后攻克大塌方、大纵坡、大涌水、大断层等我国高原隧道建设世界性难题。
嘎隆拉隧道的难度,从其规划书上可见一斑:“嘎隆拉隧道在完成后还将力争抗御6.5级以下地震;隧道错位26厘米之内不影响通行;极寒天气下隧道内径1米内不发生冻结。”
25年跟踪 几代人接力画“天路”
中交二公院副总工程师何天牛没能看到嘎隆拉隧道的贯通。今年元月,他从墨脱回来当天,患心肌梗塞去世。
从2001年起,何天牛每年至少要去一次墨脱,每一次徒步考察历时一个多月,最长待了7个月。他是墨脱公路专家组组长,何先志说“每一个方案他都参与了,每一个地方都有他的足迹。”
史经广是二公院进入墨脱的第一人,原交通部墨脱调查组副组长。1984年他就为墨脱公路勘探。“当时没有帐篷,走到哪,睡到哪,地下流水天上下雨。”
从1984年至今,二公院几代人为墨脱“天路”做设计。雪崩、滚石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有一次翻越嘎隆拉山峰时,何先志一只脚踏空,幸亏身边的门巴兄弟一手抓住了他。“要不是他一手抓着树干,我们两个人都会掉下去,脚下是雅鲁藏布江口。”
墨脱公路明年建成,将为开发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旅游、森林、水力等资源提供条件。墨脱是我国与印度接壤的地方,据悉我国还要在墨脱建4条道路,作为发展经济、保护领土之用。墨脱公路是“第一个尝试”。
sohu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