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格桑花开 于 2011-3-2 10:52 编辑
总有人喜欢把北京和上海放在一起做比较,我不喜欢带有攻击性的比较,但是比较往往能凸显一个城市的特点,刻画一群人的性格,让我们轻易就能了解一个地方的精髓。所有关于北京和上海的比较中总会提到历史和文化,个人而言我爱北京,我甚至把它当做我的“家”,尽管它极力的想把我推出她的怀抱,我对上海有很强烈的距离感,没有靠近的愿望和勇气,我也曾不加思考的说,我不喜欢上海人,在我没有真实的与上海人接触过的时候,凭着其他介质信息就大放过这样的厥词,上述的论调感觉今天我像要为上海平反一样,其实不然,只是我想说,上海没有我过去想象的那么轻浮,她有历史的沧桑感,尽管也许没有北京那么厚重。拿着攻略,独自去多伦路探访那些名人故居,以前我是不屑于这么做的,但是也许迈过新年的门槛,又成熟了一分,不想对没有实践甚至亲自看一眼的事物发表看法,难免有失偏颇。 按着攻略的提示,乘坐地铁到虹口体育场下,出站没多远就看到鲁迅纪念馆,既然都走到门口了,不进去探访一下,似乎心中对他老人家有些过意不去,这个老愤青,我还是非常喜欢和敬重的,何况还是免费的。
鲁迅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对于我他还是一个值敬佩的犀利文人,只是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走近他和他的作品,还是被他的精神,思想,执着震撼到。 馆内陈列着许多鲁迅曾经发表的作品的杂志期刊,还有一些手稿,甚至还有他在北京讲演时穿过的羊皮袍子和带过的礼帽,还有关于他生平大事,葬礼的影像资料,这样的资料还是没有接触过的,之前鲁迅给我的印象停留在犀利文人的层面,从未感受到其实他也是一个普通的鲜活生命。
作为一个游记,值得一提的是馆内安检处的服务人员态度好的不得了,也曾听人提过上海的服务态度很好,这次算是切身体会到了,随身斜跨的小包被棉服超大的帽子压着,要想摘下来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安检处的阿姨热心的说,来我来帮你,过了安检,又非常体贴的帮我背好,还帮我整理帽子,哎呀,就是这么一个小关怀,让我一整天心情都很舒畅。 从纪念馆的侧面小门出来,马路对面就是上海的老式建筑,上海的建筑有时候你说不清楚是什么风格,英式、美式、希腊,尤其在与本地建筑风格融合混搭后就有别样的风情。
在南京的时候就错过了鸭血粉丝汤,刚好在巷口看到一家有卖,场面相当热烈,要了一份,顺便跟旁边的大哥打听去多伦路的方向,“你从这边跑下去就看见大的招牌了,然后往哪边跑都可以到的”。道声谢谢,我有些纳闷道:“为什么要让我”跑”呢?”,大哥也一愣:“这么近你还要坐车子吗”我俩都楞了,我恍然想起有一次看一个相声节目有提到过上海人管“走”叫“跑”。
十块钱一碗的鸭血粉丝汤,有鸭胗、鸭肠,味道还是很不错的,怪不得会有那么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