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带你去转山 于 2011-4-6 10:36 编辑
广州印象 迎着渐南渐浓的春色,3月31日这一天站在广州的街头,已是满眼繁花似锦,真不枉花城的美誉。也许是前不久举办亚运会的缘故,整个广州城其街道再不是坑坑洼洼,而是平坦宽敞的世纪大道;过去低矮嘈杂的出租棚户,被瑰丽的街心花园代替;整个城市因实施了“穿衣带帽”工程,建筑物一律焕然一新。 待夜幕降临,被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所包裹,更别有一番景象。被誉为广州新八景的“珠江灯火”灿烂无比,珠江两岸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好场所;被誉为“小蛮腰”的广州电视发射塔,熠熠闪烁,变换着各种光泽和图案,高大而秀丽,恰如东方美女的身姿。 广州的城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广州的人,却依然坦诚好客,精明务实。因其精明务实,朋友们的事业和实力都在不断壮大;因其坦诚好客,使我们在不断变幻着的世俗和市貌面前,还能处变不惊。
黄埔怀古 这一天,在朋友的陪伴下,来到仰慕已久的“黄埔军校”遗址。
黄埔军校因建于广东黄埔长洲岛而得名。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为培养新民主义的军事人才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创办的新型陆军军官学校。当时的中华民族是面临着亡国灭种,列强欺凌的民族,当时的时代是救亡图存,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所以,当孙中山先生竖起“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的旗帜,大批的热血青年,有的家境殷实,有的耕读为业,在救亡图存的共同理想下,纷纷奔向珠江岸边那个小岛,加入黄埔,投入革命的洪流,高唱着“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做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的民众!携着手,向前行,亲爱、精诚、继续永守”的黄埔军校校歌投入**。 黄埔军校的学制大约4年半一届,到目前已经毕业85届。黄埔生成为一个突出的群体,从诞生起,近现代的中国历史舞台的各场历史活剧,无不活跃着黄埔生的身影,真个是“帅星闪耀,名将辈出”。黄埔同学时时以民族国家为己任。第一次黄埔师生携手发动北伐,荡涤旧时代的残余;第二次黄埔师生携手,抗击日军。参加抗战的黄埔师生从战区司令,到军、师、旅、团长的各级指挥人员,约近30万人,担任师、旅以上高级职务的,也有数百人之多,无论是正面抗击,还是敌后游击战争,处处留下黄埔英杰勇猛的身影和足迹。 近一个世纪以来,黄埔军校也几度变迁。除洛阳、武昌等分校外,总的变迁轨迹是蒋(介石)校长走到哪里,学校就搬迁到哪里。1930年9月迁往南京,1937年8月迁往成都。1949年以后,黄埔军校迁往台湾,在大陆结束办学。 1938年校本部被日军飞机夷为平地,1996年原址重建。 在这里了解过去的那些故事,缅怀那一代叱咤风云的人物,诸如民族的命运和青年的责任,时代精神和青年的道路等好多问题涌来心头,迫人思考:就是那么一群一文不名的青年相聚在这里,从此他们的人生有了新的起步,民族的历史有了新的发展;从此以后这些热血青年在世界的东方上演了一幕幕波澜壮阔、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这些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