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养猪也是必修课。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所与世隔绝的大学,它坐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部沙漠的山谷里;这又是一所神秘的大学,学制2年,每年招收不超过15名学生,且是清一色男生,这些小伙子在这里能获得全额的助学金,但同时又必须每周付出20个小时的劳作,放牛、种草,过着牛仔式的生活;这还是一座传奇的大学,这里的学生不少都是放弃了耶鲁、哈佛的录取机会投奔而来,毕业后又会被世界顶级名校争相录取……这就是深泉学院,被称为优秀学生的“乌托邦”,又是美国高等教育实验的成功典范。
在我们国内众多高校热衷追求所谓的“全面发展”的时候,美国的深泉学院竟然这么多年来一直崇尚学生们必须一周20小时的劳作和天天养猪、放牛,这样的教学理念对于国人而言的确是不可思议的,但偏偏这样的大学又人才辈出、优秀学生趋之若鹜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样的大学的教育模式和理念,有必要让国内大学学习。
这种反“传统思维”的大学教育理念,恰恰是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学生们尊重和呵护自然的一种习惯和思维。我们高等教育过于功利,在定位和成才上往往以金钱、名利和官位来衡量成功,但却较少以一个学生是不是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来衡量。美国的深泉学院,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该学院自觉不自觉引入的“环境教育”,让学生们多亲近大自然,多懂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是在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塑造了学生们完善的人格,也具备了现代人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反观我们的国内大学,或可以让学生们“皓首穷经”、孜孜不倦于书的海洋,却鲜有如此生动强烈的以养猪、放牛等劳作模式为“必修课”的。我们的大学生社会和生活实践的缺乏,又恰是制约他们走向成功、被社会接纳的短板所在。无数事实证明,“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以劳动实践来担当大学生的必修课,这个定位极为准确,而我们的大学教育在“劳动实践”教育方面显然已经迷失。
在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人文的”、“人性的”教育内容的匮乏,除了培养出物欲的、自私的、缺乏爱心和同情心的学生,恐怕不会有其它。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理论上不逊于任何一所国外名牌大学,但论到大学生的长远发展、论到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方面,以及关系民族发展的创造力和创新力方面,显然是有差距的。在教育和高等教育上,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但对于西方国家大学教育的长处,我们还是应多一些借鉴和反思。一个将养猪种菜和放牛当成必修课的大学,已不仅仅是节约社会成本的考量,而已经上升到了触及教育本质的问题。看一看“养猪放牛”另类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优秀和优异,我们的高校教育模式真该好好反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