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 库布齐沙漠露营活动
  • 2023年5月13-14日 杜鹃花露营
  • 2022年五一假期--贵州秘境-
  • 2023年6月17端午节哈巴雪山
  • 2023年3月25日 春季京西古道登山赏花活动
  • 2014年9月 阿里大北线活动照片
查看: 1581|回复: 3

桃花源考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4 08: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说我国有十几处地方相距声称发现了陶渊明笔下记载的“桃花源”,范围涵盖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安徽、广西、云南、江苏、江西等省份,湖南常德地区更是有一个“桃源县”,似乎这里才是桃花源的真正“产地”,其实只要认真的研读《桃花源记》,即可对以上自称是“桃花源”的发现地做一个真伪判断,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和记忆,先把《桃花源记》原文复制如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一个字也不可以修改的文章,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都有其妙处和用处;



        先看时间:“晋太元中”,太元(公元376年-396年)是东晋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读“耀”)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1年。另一个时间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秦时乱,也就是秦后期陈胜吴广起义直到推翻秦王朝,建立汉王朝的这一段时间,具体时间是从公元前209年到公元前202年,离那个捕鱼的武陵人发现桃花源已经间隔最少578年的时间了;



       再看地点:武陵,古郡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再搞什么分封制,而是推行郡县制(这也是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分水岭),把全国分成36个郡,武陵郡即是其中之一,其辖地包括今天的湖南西部、湖北西部、重庆东部、贵州东北部的地区,范围很大,从这个范围来判断,江西、江苏、安徽、云南、广西、四川这几个省份就可以排除在外了;



       再看地形,“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说明这个地方是人迹罕至,即使是当地的渔人也是在“忘路之远近”又“欲穷其林”的好奇心驱使下才到了溪流的源头,然后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一个不太容易被发现的小山洞,山洞的前端很狭小,只能勉强通过一个人,走了几十步之后就突然开阔起来,而且马上就看到一大片开阔又平整的土地;从原文里我们可以推断,桃花源是一个四周被高山包围的盆地地形,桃花源人就在这与世隔绝的环境下悠然自得的生活着,“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由于和外界隔离时间久远,以至于“男女衣著,悉如外人”;由于桃花源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很有生活气息,如果不是在大山的重重包围之下,怎么可能五百多年不被外人发现呢?所以由此可以判断,桃花源因该是处于崇山峻岭之中的一个小盆地,不可能是其他地形,而现在的湖南桃源县是丘陵和低矮的山地,在地形上根本不可能做到与世隔绝;所以貌似最正宗最可靠的湖南桃源县也可以排除在外了;



       现在桃花源的竞争者只剩下重庆的酉阳和湖北的竹山两地了;



       酉阳的桃花源有一处和原文不相符或是有较大出入,就是那个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山洞不对头,酉阳的那个洞可不是“初极狭,才通人”,而是开着汽车进去也可以;



        另外一个佐证就是桃花源的先人如果为了“避秦时乱”,应该不会长途跋涉到酉阳这么偏远的地方,因为秦末农民起义和刘邦项羽以及秦王朝之间的战争主要发生在今天的湖北东部和东北部、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江苏一带,都是在平原地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原地区,这些地方离酉阳都很远,在交通工具和道路都极不发达的秦朝,要“率妻子邑人”在荒野跋涉上千乃至几千公里,其艰险是很难想象的;



        还有一个佐证就是那个“高尚士”---“南阳刘子骥”,他在听说了桃花源这个传说后“欣然规往”,也就是说他很高兴听说有这样一个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地方,马上计划着要亲自到实地去考察一番,但是他没有找到那个传说中的桃花源,在寻找桃花源的过程中得病去世了(一说是他还没有出发就生病然后去世了);刘子骥是什么人呢?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隐士,在当时小有名气,出身士族,本来有机会做官,但他淡泊名利,好游山泽;史书记载刘子骥曾经在衡山采药,晚年和陶渊明一起在浔阳隐居,和陶渊明是志气相投的好朋友,如果桃花源在酉阳,估计他晚年就不会隐居在离酉阳千里之外的浔阳了;



       另外从语言上可以推断,武陵人和与世隔绝五百多年的桃花源人还可以没有障碍的交流,那说明他们的语言是相同的,而当时酉阳地区属于巴人生活圈,其语言和中原地区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桃花源是在酉阳地区,那武陵人就不可能和桃花源人自由的交流了,由此可见,桃花源应处于汉语言使用活动范围,而不会是在巴人生活圈的酉阳了;



       综上所述,酉阳也可以排除在外;



       只剩下湖北的竹山县,据说那里也是古武陵郡属地,而且有条河古称武陵河,现在河流的源头还有一个村自古就叫桃花源村,一山之隔的竹溪县还有一个乡镇叫桃花源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不是就在那里呢?结论不好下;



      不过从桃花源人的劳作和生活可以看出,他们的先人是生活在南方的,主要是种植水稻,还有养鱼,原文记载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因为桃花源人自进入桃花源这个“绝境”之后就没有和外人有过任何的交流,所以他们现在的生活和他们的先人不会有什么区别,如果他们种植的是小麦,那么在桃树开花的三月底四月初是不会出现“往来种作”这种忙碌情景的,桃花源里“土地平旷”,还有良田和美池,这美池就是鱼塘,他们还种桑树,种桑树就会养蚕,可以解决衣着问题,由此推断,桃花源人并没有离开他们先人居住地太远,而且还是在汉语言生活区;



       桃花源也许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是人们美好的幻想,是陶渊明笔下那种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写照,是原始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虽然桃花源人以家庭为生活和劳作的单位,但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阶级,“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大家和平相处,人们纯朴善良,对一个偶然闯进来的渔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足见其热情好客,而且毫无防范心理,反观那个世俗的渔人,虽然口头上答应桃花源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的请求,离开后就“处处志之”,然后跑到太守那里去邀功请赏,幸好老天保佑,官府没有找到桃花源,连南阳刘子骥也是“寻病终”,以至于“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这份美好的理想才得以保存在每一位向往自然和幸福的人们心中。


发表于 2011-6-4 09: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 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4 09:3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世事的不满和失望,必然会产生出桃花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4 10: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源  香格里拉 都是人们梦寐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