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简单的说一下7月23日-24日穿越南石洋踏寻长城尾活动的过程,这篇文章本着一个客观严谨的态度对马蜂窝的经历做一个完整的记录。
活动计划是全体队员从马套村下进入大峡谷,沿峡谷行至长城老龙尾垭口处,在老龙尾前方的圆城子午餐,午餐后回到垭口然后1.0队原路返回,1.5队沿长城行走到镇边城村西口,这段距离大概有8-9公里。在车上,领队艇哥和水哥已经反复强调1.5队的路线比较艰难,但令人意外的是这反而激发了大家的探索兴趣,粗略统计当时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想走1.5路线。
队伍进入峡谷的时间是10:18,先是一段水泥路,上升不明显,通过路边里程碑判断大约有4公里。此段景色非常好,队伍走的比较慢,所有人都比较放松。水泥路尽头是土路,比较宽,可以通行三蹦子,走过这段路来到了一个有字的森林防火碑处,这里出现岔路,右边的一条小路据说是通向笔架山的路线。走过岔路,就到达了一处比较窄的峡谷中,前队到达这里的时间是11:47。在这里整个队伍进行了一次较长时间的修正,艇哥把背来的西瓜分给大家。吃完西瓜后全队继续前行,道路逐渐变窄,杂草增多,但是路径还是很明显的,上升幅度依旧不大。12:36前队到达一个比较大的三岔口,岔口右行是老龙尾,在这里前队进行休整。
过了三岔口就进入了峡谷的最深处,道路在密林中穿行,马蜂窝的胳膊和腿被划伤无数。过了大约30分钟,道路上升开始变得明显,说明这里已经到了峡谷的尽头,准备翻越垭口了。从三岔口到垭口马蜂窝用了约一小时的时间,13:42马蜂窝和飞奔的羊到达垭口。休整几分钟后,前队4人到达圆城子准备午餐(从垭口到圆城子1分钟路程)。 后队陆陆续续到达圆城子,并午餐合影等。在午餐过程中,艇哥和水哥对参加1.5队的队员进行了筛选,并劝退了几个不适合走1.5线路的队员。
下午15:00两支队伍正式在垭口处分开,最终结果是有12人原路返回,其他人参加1.5队的穿越活动。马蜂窝原计划是跟着1.5队走穿越路线,但中午吃完饭后,觉得自己的准备并不充分,于是借口状态不好,放弃了穿越。1.0队伍原计划用三个小时完成下撤,到达峡谷谷口。
下山的时候全队走的比较慢,到三岔口的时候是16:40,居然比上山时间还要慢(上山一小时,下山一小时零四十分钟)。当时马蜂窝隐约感觉到时间有些来不及。过了三叉,马蜂窝的速度加快了,17:20到达来时吃西瓜的峡谷,在这里休整了几分钟,与艇哥汇合。当时艇哥担心如果全队无法尽快走出峡谷并坐上汽车,会耽误去镇边城接1.5队队员的时间。于是艇哥和马蜂窝两人决定快走,争取在6点走出峡谷,把车开进峡谷来接后面的人(因为峡谷中手机完全没信号,无法联系司机)。经过50分钟的疾走,马蜂窝于18:10出谷,艇哥甚至在最后一两公里跑了起来。这段路程走的非常焦急,当时艇哥和马蜂窝一直在念叨:“过了这个拐弯就能看到谷口了吧?”“这是最后一个拐弯了吧?”念叨了下十遍才最终看到谷口。
到了谷口,中巴车司机以进入峡谷无法调头为理由,表示无法进去接人,最后艇哥找来了一辆三蹦子将所有1.0队的队员接出峡谷(貌似红酒姐和Lori也是自行走出峡谷的)。
所有1.0队的人到齐之后,没有耽误时间,司机开车直奔镇边城,大约19:10左右车子到达镇边城村。在去镇边城的路上,土人与水哥取得了联系,水哥在电话中估计再有一小时的时间可以到达镇边城。在镇边城村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餐馆,于是队员们纷纷来到村中的小商店去解决晚饭。随着夜幕的降临,还是没有1.5队进村的消息,但在村里的队员们情绪还都是很稳定的,聚在一起吃东西、休息或者发呆。在等待的时候,艇哥和土人一直通过手台和手机不断的试图与1.5队取得联系,但是都没有成功。大约八点多的时候土人终于联系上了水哥,水哥在电话中说他们到达了水口,估计还有半个多小时可以到镇边城。
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了,依旧没有1.5队进村或者下山的消息,而且手台和手机都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此时此刻艇哥和土人都推测1.5队可能遇到情况了,造成了无法按时抵达镇边城。一般造成无法按时下撤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队伍迷路了,另一个是队伍中有队员出现意外,造成全队拖延。后来艇哥和土人讨论后决定不能再被动的等着,必须主动采取措施。于是艇哥找到了一位熟悉当地山路的村民“老四”,在老四的带领下,艇哥、土人和马蜂窝沿着1.5队原定的下撤路线,上山去寻找。据老四介绍,水口关门周围下山的小路很多,通向不同的山沟,沿着长城走则到大营盘,过了大营盘继续沿长城向前可以抵达东花园。
寻人队沿着山路,在雾气弥漫的夜幕中向大山深处走去,一路上大家不断地呼喊水哥的ID,希望能得到回应,但寂静的大山中连一丁点回音都没有。虽然此时大家心理都明白1.5队的队员听不到喊声,虽然大家的喉咙喊得生疼,但是所有人都不想放弃,。后来向导老四建议大家不要再向前走了,因为在山谷里声音能够沿着山谷传播好几里,如果没有回音,那么1.5队的人肯定不在这条山谷中,即便我们再向前也不会找到他们。与此同时,艇哥和土人依旧不放弃用手机联系1.5队队员,挨个给他们打电话,并不时与车上留守的队员保持联系。
在大约11:30的时候,寻人队的四人回到了镇边城外的公路上,大家略有疲惫,坐在路上讨论下一步打算。这时候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几个人的讨论中逐渐形成,就是要司机开车带着1.0队的队员到水头村去寻找1.5队的踪迹。但是据老四讲,虽然从镇边城村道水头村汽车可以开过去,但是要绕道东花园然后走盘山路才能到达,路线长度达到了40公里!这个距离和难度远远超出马蜂窝的预想,正在踟蹰之际,土人传达了远在甘南的火山岩的指令:“夜间而且有雾,山路很危险不要开车去水头村,首先要保证已经安全下撤的1.0队的队员的安全,建议大家做好住宿的准备,第二天天亮再做下一步行动。”现在回想起来,火山岩给大家的指令在当时的情况下应该是最合理的了。只是当时艇哥、土人、马蜂窝想的是希望赶紧找到1.5队的队员们,大家能及时回家,反而忽略了在搜寻的路上会面临着更多的潜在的不确定因素的问题。
很不幸的是,通过向老四了解,在镇边城村里没有住宿条件,这也意味着,这个晚上,所有的队员只能在车里过夜了。艇哥和土人回到车上,向留守在车上的队员们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并让大家做好露宿车里的准备。而村民向导老四也表示,队伍中的两个小孩可以住在他家(虽然他家也没有多余的地方)。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所有队员都表示理解,并且大家非常团结。就在这个时候,司机成为了主角,司机因为夜里还有一趟班车任务,所有不愿意在镇边城过夜,而是想返回北京。在经过短暂的交涉无果的情况下,艇哥和土人做出了决定,艇哥、土人、马蜂窝三人留下(1.0队中的三个男士),其他队员随司机返京。在反程前夕,车上的1.0队员自愿把自己所有的食物和饮用水都留了下来,这一点很另马蜂窝感动,这是绿洲的人文精神很好的体现啊!
车子离开之后,马蜂窝三人面临的问题就是住宿,艇哥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露宿在路边直到天亮。就在这时候,一直在旁边没有回家的老四起到了关键作用,老四把我们安排在了他的父亲家,他的父亲一人生活,家里有一个宽大的土炕。勉强可以睡下四个人,于是马蜂窝三人就住到了老四的父亲家。进屋后,这里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十平米的小屋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只有一盏昏黄的灯泡亮着。而老人已经年近八旬,还要每天去劳作,这就是生活的艰辛啊。
熄灯后,大家睡得都很浅,大约在夜里两点多钟,土人接到了洪水的电话!这时候水哥说他已经回到了马套村(就是早上全体队员出发的村子),1.5队的队员都很安全,没有出现意外。直到这个时候,马蜂窝三人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早上6:20,水哥坐着小面来接马蜂窝三人,然后大家一起坐小面到达昌平,至此所以队员平安返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