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在夏季进行穿越或者是登山的话阳光会相当的强烈,所以务必要注意防晒工作。一般情况来说,队伍在早晨开始出发,到达出发地点已经是将近中午时间,队伍前进时间不长就会进入正午时分。这个时候的气温是最高的,所谓骄阳似火就是这种情况,阳光中的紫外线也是特别的强烈,如果人的皮肤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就会造成1~2度的灼伤,并且还有可能会发生中暑现象。紫外线还可以透过皮肤、骨骼,辐射到脑膜、视网膜,使大脑和眼球也同样受到损伤。
那么厦季出行的应对措施是怎么样的呢,首先在高温天气下参加活动一定要带上太阳帽、墨镜、防晒霜、毛巾,穿长袖的上衣,并带上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丸、清凉油等防暑必备药品。
夏季户外运动时出汗会很多,所以必须及时的补充身体的水分,但是如果饮水方式不对的话,会会引发不良的后果。很多饮料广告中的模特,在运动中或者休息的时候,往往会拿起一瓶饮料然后一饮而尽,看起来是很解渴,实际上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上来说,这种是非常有害的。运动中和运动后大量饮水,会给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特别是给心脏增加额外的负担,造成人体更加疲劳。大量饮水的结果只会是出汗更多,导致盐分进一步流失,引发痉挛、抽筋。
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来应对呢:首先我们饮水要做到少量多次,每次喝水只喝几口,喝水的次数频繁一些,不要依赖口渴的感觉作为补充水分的依据,不渴的时候也要补充水分,让水分均衡地补充。不要一次大量饮水,但不是控制补充水分,如果水分大量流失得不到补充,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肾衰竭。
一般情况来说,夏季一天的活动时间(5-8个小时),那么至少需要2-3升以上的饮用水,高温情况下甚至需要6升水。
夏季参加户外运动,由于气温高,运动量大,身体内的热量积累的比散发的多,如果不注意防范,就很容易中暑。
应对措施:由于活动中为了防晒和防止身体被茅草、荆棘拉伤,行军中需要戴帽子、穿长衣长裤,但这样就带了散热的问题。为帮助体温散发,在阳光下行走时,可以用水把帽子浸湿;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行走时,把帽子去掉;休息的时候,尽量把背包放下来,把上衣领口纽扣解开一些;休息的地点最好是太阳晒不到和通风的地方。
行军途中要注意节奏,一次行走不宜超过一个小时,高温情况下30分钟左右休息一次,根据具体情况休息5至15分钟,以免脉搏过快、体温过高和大量出汗引发中暑。另外,一路上必须要注意补充水、盐份和电解质,带齐防暑药品。
当出现热衰竭以后,必须马上休息,最好是找一个阴凉的地方,把患者的双脚抬高,头部稍微放低,立即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及流质的东西,服下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气丸等防暑药品。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热衰竭患者,经过处理恢复正常以后,基本上可以继续完成后续的活动。严重的中暑患者,除非恢复的很好,建议找人陪伴让患者退出活动。
夏季在高温下运动,人体内部产热快,皮肤的毛细血管大量扩张,以利于身体散热。如果遭遇到过冷刺激,会使体表已经开放的毛孔突然关闭,造成身体内脏器官功能紊乱,大脑体温调节失常,导致生病,通常会发生“热伤风”,也就是夏季感冒,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应对措施:夏季行军途中,大汗淋漓的情况下,如果有山泉水、溪流、池塘等,或者是途经海边,千万不能贪图一时凉快而立即跳下去洗凉水澡。即使活动结束,到达目的地以后,也要等身体温度降下来以后再洗凉水澡。活动结束以后,如果大家返程的车辆是空调车或者在空调房里,务必不能打开空调直接对着身体吹,最好是打开车窗户用自然风降温,等身体温度降下来以后再开空调。
夏季参加户外活动,如果有冰镇饮料吃,是一件很享受的事,但活动中或者是活动结束以后,不能马上大量吃冷饮。冷饮不仅降低了胃的温度,而且也冲淡了胃液,使胃的生理机能受损,轻则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重则导致急性胃炎。
应对措施:少量摄入冷饮对降温有利,但不能过量,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大家出发前带的冰冻饮料等,要少量多次地饮用。活动结束以后,要等身体温度大幅度降下来以后,才喝冰冻的饮料或啤酒等。
夏季户外运动大量出汗,衣服很快就湿透了,很多人到达目的地以后,往往任凭衣服湿着,企图靠自己的体温把衣服烤干。这样做是极其有害的,长此以往,会引发风湿或关节炎等疾病。
应对措施:参加活动前,在背包里带上一套备换的贴身干衣服(特别是上衣)和一件外套,到了目的地以后,即刻把湿衣服换下来。活动途中休息的时候,在风很大的情况下,如果休息的时间较长,要及时穿上外套,否则风会把身体的热量大量带走,人的身体冷热交替,很容易引发疾病。
为方便汗水挥发和散热,去户外活动的外衣最好买化纤成分的快干服装,最佳的是快干并防紫外线的衣服,裤腿最好可以拆卸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