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海儿是好样的——2011年中华户外网驴友海儿成功登顶7546米慕士塔格峰
整整23天——2011年的7月13日至8月6日。
继去年5396米海拔、永远被定格的一个山难事件的哈巴雪山之后,海儿再一次背上那个二十公斤重、有她半人高的大背包,那个从此以后,将形影不离、牢牢地贴着中华户外网logo、随她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写满厚厚心事也挂满厚厚风尘的大背包,开始了另一座山的远征与恋恋之旅。
当她第一个告诉我这个决定的时候,我看见的是,一个被雪山深深刺痛的同时也深深慰籍的女子,在试图用另一座更高更大的雪山唤醒而来的“恋爱”、来证明她是可以以此为界,继续前程的。无论此刻,她的脚下,发生了什么!
陌生的过路的人们也许会吃惊这样一个江南身材的女人的体力和在需要的时候、不管不顾的那个爆发力。但,又有谁知道,肩上的那个有形份量,只是、永远是,另一个旁人所无法揣度和看见的、心灵之负重的某个零头。
她几乎是带着她随时可以为之“肝脑涂地”而去的生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决绝,赴“冰山之父”的一个叫“慕士塔格峰”的雪山而去。
这一次,不再是“温柔的”5396米,而是许多男人也望而却步的7546米。
在部分队友们或多或少“围脖”一下(也幸亏有他们那里“二手”而来的行程节点和一些重要消息)的那个活动全程里,海儿几乎是全程地关机并切断了所有和外界的联系。
她这么做,让我似有看见她心里那个即便是整座山填进去也填不满的某个空洞。
后来我一些压抑在心里、未曾想说白的感觉,得到了印证。
正是她临行前对一些事情的私下交代,那个隐隐的、似有不回之心理准备的口吻,让我隐忧地看见,那个一步步在那里登顶的女子,她每向上一步,每接近登峰一米,她的心里,都呼啸而至着另一场无人能见、也无人能说、更无以说清的“莫名”的滑坠……
海儿是8月6日回到家中的。所有的照片第一时间在发给我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我并不感觉她是大脑缺氧,昏沉不能复,而是心里。
我需要一些时间,来和海儿一起,看看,那个真正的“缺氧”,到底是什么。
【海儿在五月份中华户外网溧阳活动、也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的那次回来路上,说要给我一个水壶,就是这张照片中、中华户外网的那个水壶,我因为其他活动已经有几个类似的壶了,就跟她说,让她自己留用,或把她想送我的那个给猴王哥吧。结果,在海儿登顶慕峰的次日,他们B组队员相继登顶并在下撤的途中,有人见到了早他们一天登顶的A组海儿、不知道第几个跟头,遗失在雪峰上的这只印有中华户外网LOGO、皑皑白雪里醒目的水壶。他们下来之后的一番话,让海儿说给我听的时候哭笑不得。要是能被看见的队友顺手给拣下来的话,海儿会非常感激。她把中华户外网赠她的每一样礼物都看得很重。可是,海儿的队友他们误以为那个将在未来很长年月里都醒目地躺在那里接收只有登顶的人才可以观瞻的水壶,是海儿特别丢在慕峰上留做纪念的(这个估计同样也一定让注重环保的中华户外网老大“老joy”哭笑不得的“意外广告”,打得也太厉害了。大概是老天的意思了)】
没有将海儿的这些显然新闻意义和价值都十分珍贵的照片、按常规第一时间发上来。
那个只要键盘上按部就班,半小时,就可以解决。
可是,所有的影像都在那里了——那些登顶后半缺氧状态、加上二日二夜未吃未睡、苍白着和雪山一样的脸、仍不忘高举的户外大旗,那些或近或远、出现在队友微博里、怎么看,怎么一个落寞、让我未名地感到难受的半侧影……不知为什么,总让我觉得,所有“成功的”“应该的”“喜悦”的背后,结结实实地少了一点什么,多了一分不该有的“悲壮”。
照片中海儿脚边的两根登山杖和绿色的冲顶包,是中华户外网未曾谋过一面的驴友“快车”在海儿临出发前,特意从厦门快递到湖南厚意相赠的。快车对户外的热爱,在我眼里,已经是发烧级。只不过他和海儿“烧”的“点”和“方式”不一样。他以一个户外品开发兼加工的双重驴子的身份和角度,最大化地表达了他对海儿的“发烧”的支持与欣赏……
于是这些在我的解读里,颇有一份复杂情愫的照片,不知不觉就被我“暴殄天物”地压在了手上,“罪过地”一搁就十天。或如说,我是将它们本能地盘锁在心里,一遍遍试图在发出去之前,想搞明白一个问题:亲爱的,此行的你,那些照片可以告诉我们,你的脚下发生了什么,它带我们伸展到你去到的地方,也抵达你抵达的每一寸雪地,可是,我更想接近的那个答案是,你的心里一定发生着不比去年哈巴山难更小的一场轰然变故……我想知道,那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