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笑” 据说人是唯一会笑的动物,我们的祖先创造的这个“笑”字,为什么会是竹字下面一个夭字呢?这又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和哲学主张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直到有一天我读到《诗经·周南·桃夭》里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才明白祖先创造这个“笑”字的本意; 《诗经·周南·桃夭》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其意思就是描写桃树随风摇曳,此时桃树上盛开的桃花更显妩媚动人;这里的“夭夭”就是随风摇摆的样子,没有风的时候,树是静止的,一阵微风吹来,树上的枝叶随风摇曳,好像人“喜而解颜启齿也”,祖先没有用草字头也没有用木字旁来组合一个笑字,而是用竹字头,这里头也是有文章的,我们的祖先一直偏爱竹子,郑板桥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东晋时期也有著名“竹林七贤”的故事,其实古人喜欢竹子是因为竹子有节(气),刚直不阿,有韧性,曲而不折,此乃君子之风也,还有就是竹子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一般只要种下几棵,几年以后就是一片竹林了;如果你来到一片竹林里,此时一阵微风吹来,竹子便会随风起舞,摇曳多姿,其枝叶还会发出唰唰的声音,好似人们愉快的笑声,好像在欢迎你的到来,此时的你纵然是苦闷烦心,见了这摇曳的竹子,听了这愉快的笑声,也应该会心情豁然开朗起来吧; 由此可见,祖先的创造智慧是何等的高深而又何等的朴实,笑字的本意就是这朴素的笑颜,就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只是后来的人们把这笑搞复杂了,什么奸笑、讥笑、耻笑;什么笑面虎、笑里藏刀、皮笑肉不笑都有了,要么让人望而生畏,要么是琢磨不透,要么是无地自容,要么是怀恨在心,总之这样的笑要么是不怀好意,要么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这早已背离了笑的本意,也背离了生活的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