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 库布齐沙漠露营活动
  • 2023年5月13-14日 杜鹃花露营
  • 2022年五一假期--贵州秘境-
  • 2023年6月17端午节哈巴雪山
  • 2023年3月25日 春季京西古道登山赏花活动
  • 2014年9月 阿里大北线活动照片
楼主: 小晓

[登山] 【转自懵懂野叟】新驴野叟户外乱弹—有关户外的技术、经验、文化、商业等交流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1 01: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3-21 01:16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49:户外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驴途也不外如此;但我希望户外只有江湖,而没有江湖恩怨的那个“怨”字——不仅仅是说“伤不起”。

    山上

    传说中,户外有所谓“三不问”的潜规则。我们来到户外,“英雄莫问出处”,不再有神马股级驴、科级驴、正处级驴、副厅级驴。驴友就是驴友,不会有驴友在山上端着个官架子打官腔,也不会有驴友在山上对你说“我爸是李刚” 。在单位,你可能得时时处处听领导的,别管他是否有才有德,别管他说的对与错,一方面这叫首长负责制,一方面中国就这种社会,只要你顺从领导,你可能就会发展得不错;但到了山上,你要再盲从什么驴科、驴处,那你的发展前景八成就是断崖了,有木有?

    这里原本很纯净,这是只有成为了驴友才能享受到的一方净土,我们驴友们怎么能不去好好珍惜它,去好好呵护它?

    论坛

    现代户外活动离不开网络平台。之所以弹这个话题,是因为有一次我看到在讨论关于户外放孔明灯的时候,有些驴友不管是非曲直,而只偏袒驴之“友情”。其实,维护朋友是理之长情,但如果作为一个成熟稳重的人,那时候咱可以沉默,毕竟道理明摆着,理不在友。

    在户外资料网上,经常会看到“友情帮顶”这样的回复,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江湖礼节。我对朋友的帖子原则上是争取每天把分用完;但礼尚不往来的除外。不过,有些网络“达人”,可能觉得“著作颇丰”、或“位极驴臣”,对新驴有时会表示出一种不屑。呵呵,哪有什么著作?那不都是帖子么?其实我看国内户外论坛上值得一读的东西不过一两篇,那就是个帖子,别太把它当回事儿。

    8264有什么?在我看来,8264也就有几个“花褂子”(注:我从未与其交流过,也非“站内好友”)。8264带给我的资讯其实了了,但8264有人气,离不开几个像花褂子这样的版主,因为他在提携、鼓励新人方面,有长者之风。作为老驴,对新驴在道义上应该有一种传帮带的思想。

    来到户外论坛这个虚拟的江湖世界,你就把它当做交朋友、学习的地方好了。别太把自己当回事,真正值得我们膜拜一下的不过“逆流之河”一个人,然而他总是绝尘而去,无意江湖;剩下的我们,无论在哪个论坛,我们就做个驴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6: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3-25 16:52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50:简说“户外观”——兼致媚兰

    致媚兰:

    在此从略

    我的户外观:

    户外意识是一种狭义的说法,就像有所谓世界观、人生观、爱情观一样,驴友们对户外运动总的、根本的看法,就叫户外观。就像人生观有所谓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一样,户外观也包含了多重内涵。那么就简单说说我对户外的认识吧;尽管这些观点其实已经在此前的乱弹中广泛体现。

    第一,户外运动是一种综合性更强、内容更广泛的区别于竞技运动的体育运动。有鉴于此,我想说,我反对近年来各地Z*F作为形象工程主办的所谓“登山节”那样的登山比赛。一帮人在崎岖的山路上拼命跑上跑下,挣个名次,这种做法不符合登山的技术性要求,那不叫锻炼身体,那叫糟蹋膝盖。

    户外运动是提升个体素质、乃至民族素质的一项无可替代的运动。过去,沉溺于“缠裹脚”、“赏病梅”的族群一定干不过“胡服骑射”的族群。如今,整天驮着大大的书包去学奥数、背外语的民族的孩子们,将来一定不是那些在操场上踢足球、玩橄榄球的西洋孩子们的对手,也一定不是在冰天雪地里还穿着短裙学生服玩雪的东洋孩子们的对手。联合国提出的现代人类四种基本能力其中就有生存能力,其实生存能力不但存在个体生存的问题,也同样存在民族生存的问题;而户外运动正是培养生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二,户外运动是一种心灵的游戏。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仁智之性,也需要从大自然的山水之真、山水之善、山水之美中得到滋养。高人隐士流连山水,佛寺道观遍占名山,其道理自在于此。山之壮丽,海之壮阔,益人胸怀,益人情怀。

    第三,户外运动是精神疲惫、心理疲劳的按摩床。当我们在城市日趋紧张的生存竞争中积聚了足够大的鸭梨的时候,就走到户外,把鸭梨留于山间吧。你会感觉,任山风拂面,烦恼也将随风飘去。而如果你借于夜店,在包厢龌龊的空气中,将鸭梨付与一杯杯的啤酒泡沫时,你最终会在空虚中发现鸭梨越泡越大。

    第四,户外运动是磨练意志品质的砺石。你在家里的健身器上跑步,随时都可以找一万个借口停下来,然后一屁股坐到沙发上去,但如果你去航海、登山、攀岩、溯溪、骑行,就没那么简单了,几乎每一项运动你都必须靠自己的意志力去完成。就像徒步穿越罗布泊,走到半路,你就有十万个理由坚持走下去,所有的理由就一个:不坚持?那你就把自己撂在茫茫戈壁上吧。

    第五,户外运动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需要丰富的科学常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首先,说需要“丰富的科学常识”应该并不难理解:比如植物学常识,你知道茅根含有丰富的多糖和淀粉,食物断绝时可以采食几乎遍地生长的茅根充饥。比如说医学常识,在城市里遇有伤病我们都会交给医院和医生,但到了户外你就必须是医生,不是也得是。比如说气象学常识,你应该从那片翻滚沉浮的云里估计到它极可能带来冰雹,而及时躲避。等等等等,就不多举例了,我在最早爬山的时候曾提醒过melanie注意风力紊流,即出于空气力学的常识的考虑,后来的驴途中发现还真发生了两起驴友被山风吹落山崖的案例;不幸的是就在昨天,又发生了一起游客被风的瞬时湍流刮下山的事故。

    其次,说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可能有点不好理解。探险家花雕说他“不喜欢冒险”,需要“规范的户外理念”,也就是说户外的安全不是靠“撞大运”,而是依靠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来实现的。比如攀冰,你要知道从材料学的角度讲,用冰洞做保护点其承载能力绝对是可靠的;你也要知道从材料学的角度讲,材料的使用需要探伤,那么你每一镐下去,除了攀附、承力的作用外,还必须有用冰镐对冰的材料进行探伤的意识,这就是材料学的应用,它是科学。再比如做保护站,你要知道多点、独立、系统、锚点角度、选址等一系列原则,都是结构力学的应用,它是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假如你无视保障安全的科学性态度,以为出不出事儿只不过是上帝掷骰子的话,那么这种户外意识说明你还是新驴+弱驴。同理,如果有一天我通过不断深化的户外体验,最终发现户外安全不是基于严密的科学,而是恍兮惚兮那样完全不可控的,我也将会退出户外。

    第六,户外是关于安全的“带着镣铐的舞蹈”。人们将抱石比作“岩壁芭蕾”,就像将诗词比作“带着镣铐跳舞”一样,户外,也是在极限与亚极限的范畴里,在危险中求安全的一种充满刺激的活动。一方面,它在安全的边界之内,一方面它又靠近危险的边缘。它要求户外那些探险级的达人们,无限地挑战极限,又不能超越边界。惟其如此,户外才充满了魔力,这也许就是melanie所说的“也许‘冒险’才正是户外登山的魅力所在”,而关键的问题是,户外应该是探险,而不是冒险。

    第七,从社会学的角度说,户外运动是对人类社会化进程中的一种修正器。人类通过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不断地摆脱自然的束缚,而走向其社会性。这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对其自然性的渐渐脱离,这种脱离又强化了人类无视自然的意识,人类对自然的无视造成了对自然的破坏。我觉得人类有时也应该放慢脚步,认真考虑一下如何在其社会性与自然性之间寻求平衡这一严肃的命题。户外运动则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回归,——这,就是驴友圈子里为何一直特别强调“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这种环保意识的深层原因所在。

    第八,户外运动有着启蒙意义。在过去的一、二百年间,中国存在的最重要问题是启蒙问题;时至今日,中国存在的最核心问题也是启蒙问题;我断言,在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间,中国的瓶颈问题还将是启蒙问题。温相最近所说的社会的进步需要人民的觉醒这句话,也正是一个启蒙问题。而在户外运动中,摒弃宗法、礼法,崇尚自然、自由这些基因,有助于民族启蒙;这就好比,一百多年前,哪怕你剃了一个文明头、拄着一根文明棍在王府井大街上瞎溜达都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一样,因为那里面包含了文明的基因。

    第九,户外运动崇尚探索精神。从大的视角说,乾嘉学派最后被富有探索精神、逻辑精神的实证科学干趴下了。从小的视角说,童心不眠,对大千世界满怀好奇与探索,这难道不也应该是我们的本性吗?

    第十,户外运动是一种深化的旅游。在我审阅那些就职表格时,我发现在爱好一栏里,几乎众口一词地都填写喜欢“旅游、音乐、读书”,例外者极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的基本功课,既然上帝给了我们人生这个机会,我们就尽量别错过人生的风景,前门大街的红红紫紫、南京路的花花绿绿、还有包装好了的那些名胜古迹当然也是风景,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了户外,你才能领略到、见识到所谓的别有洞天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6: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号外:号外

    所谓号外,是不想占用《乱弹》已启用的编号。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已弹满五十篇了,最早发于淄博的一些户外论坛,后主要发于挑战者(我的启蒙俱乐部)、自游兵(同行过几次,且乱弹一直有人看,点击逾万)、互助联盟(站长考拉是我的朋友,且一直鼓励着我)、江山多娇(跟随过两次活动,感觉不错,且乱弹一直有人回复)、柳泉(跟随过两次活动,感觉不错,且乱弹偶尔有人回复)。
    感谢所有回复、顶贴、点评、加分的驴友,是大家的支持才使我这个一度中断驴途的新驴坚持弹下去的。非常感谢。
    其实那些《乱弹》,真所谓乱,因为它基本是常识与逻辑的结合,而非老驴的经验之弹,请大家理解,我毕竟是一个新驴。
    《乱弹》还将弹下去,现主要发在户外资料网的户外大厅。
    现在国内有几十家户外论坛在转载它,我虽然没有版权的诉求,但还是希望转载者注明原作者,或袭用《新驴野叟户外乱弹》的题目,对有些剽窃行为,今天我感到郁闷,相信不久你也会感到郁闷,因为本《乱弹》毕竟已经在国内广为传播,糊弄是不会长久的。
    《乱弹》之所以要弹下去,是因为我欠账太多了,单单目前要弹的话题就有几十个。但后续我将不再对自己做过多的时间要求,只在自己喜欢时乱而弹之,然后发在户外资料网上。
    最早,《乱弹》是弹与melanie的;但随着大家的转载和鼓励,乱弹也是弹与所有关注它的驴友的。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回贴过的驴友。
    顺便预告未来的几篇话题,最近可能涉及的话题也许是:《体能是王道》、《体验冲锋衣》、《水!水!》、《火!》、《户外与气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5 23: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08: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3-26 09:04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51:驴与狼

    狼来了。

    狼来了!这次可不是瞎咋呼,而是在山东境内,狼确实咬死人了。

    约三十年前,博山南部山区一直有狼的报告,其后绝迹。十多年前,当欧洲报道多国发现绝迹的狼幽灵再现时,我就想工业化高度发达的欧洲能让狼绝地逢生的话,那几十年后中国亦然。约04年,西山里(我将淄博的户外场地资源以张博路为轴线大体划分为东山里、西山里、和南部山区)最早有关于狼的报告。近年来济南、青岛、临沂、枣庄、淄博、滨州等多地不断有狼踪的报告。今年我参加一次在东山里的户外活动,当我在前面探路时我也确实发现了狼粪。我意识到狼真的来了,不想过了不久家人看电视报道后就跟我说山东有的地方居然狼咬死人了,我说应该确实有狼。今天去莱芜,就此问题寻访山民,当地人告诉我,好多年没有了,不过今年春节期间却有狼跑到村子里了。

    哪来的狼?

    我想狼的来源不外两个,其一,存活下来的野狼;其二,有好事者放生。

    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相对发达,植被相对较少。但这并不一定就能使狼彻底丧失生存环境。一方面,狼的活动范围极大,狼的领地可达数百至上千平方公里,巡游半径可达数百公里,迁徙里程可达上千公里。有一次跟梧桐树驴友同行时我就跟他说过,所谓“狼窜”,是指狼可以以一种小跑的方式一夜游曳上百里路甚至几百里路。这意味着,狼有足够的能力以“游击”的方式在广阔的山地或狂野中残存下来。另一方面,近年来养大型猛犬的越来越多,而其基因的近 亲 性可为狼的繁衍提供条件。

    当然,好事者放生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非但狼,甚至近几年山东境内多地都有关于福建竹叶青蛇的报告。就民间来说,作为宠物豢养,我听说过有养游蛇的,甚至还有养虎的。

    狼与驴的关联性分析。

    狼与驴有关吗?有!关联性很大。

    首先,我们活动的区域交叉,都喜欢山地,而且最好是无人区的山地。

    其次,我们活动的路线重叠,“则蒜峪”线穿越时我曾跟梧桐树驴友说过“狼走脊,兔走脚;狐狸、獾子惯走坡”;而我们驴呢?“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也就是说狼和驴的路径都倾向于山梁山脊,咱们是一个路子。

    那么谁走错了呢?谁都没错,狼走山脊是其习性,固然没错;而驴友爬山本身也没错。

    然而,毕竟两家挤到一起了。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彼此给对方可能带来的影响。

    先说,驴侵入了狼的领地。山东的自然与社会条件决定了,即使残存了野狼的话,其生存环境对于这种处于食物链高端的动物来说仍然是非常勉强的。这就好比它原本靠着半亩地艰难地度日,虽然半饥半饱,但它总像个下中农似的还算守着点产业。这两年,驴行(hang)急剧膨胀,周末几乎每条线上都会有几个俱乐部撞车,无处不在的人腥气味从而宣告了狼的领地的丧失,于是丧家之狼不再有家园的观念,而越来越接近人的活动范围,呵呵,有房有地着守其家园,流浪汉四海为家。其实人兽近距离杂居区域,在狼食物短缺的冬春季节本来就容易发生狼越界进入人类活动区域的现象。

    再说,狼有一天可能会拿驴开刀。狼毕竟是狼,其生性残忍是很有一点口碑的,狼饿极了甚至都会同类相残,就别说驴了。如果饿急了眼的狼碰上落单的驴,不排除它铤而走险的可能。


    最后我想说,我知道设立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也尊重生物的多样性,但驴友的权益也应该得到保护,谁也没有理由对我说驴就只能呆在闹市而不能上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09: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固囊小言 发表于 2012-3-25 23:45
继续关注.

还是连着看好几篇比较过瘾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0 15: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52:户外安全么?——写在泰山山难之后



    在《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47:户外危险么》中我们讨论了,从理论上说,户外是安全的。那么,从实际上说呢?其实,无论从实际上说、还是从理论上说,户外都充满了危险。哈哈,我都觉得自己有点语无伦次了。

    在我参加的有限的户外活动中,我看到了太多太多的隐患,——这就是实际。那么从理论上说,这些隐患能避免么?也不能!

    首先,隐患来自于组织者和参与者两个方面,我发现大多数隐患来自于组织者,而来自于参与者的隐患反而较少,也较容易避免。这里说的组织者包括经营者和从业者。就经营者来说,作为一项新兴的事业,它还没形成一套成熟的机制、惯例、规程也是客观的情况;就从业者来说,这项事业的急剧发展,使合格的领队显得明显不足,往往不得不让那些爬过几次山,看上去体力很强的驴友来带队。

    其次,要求所有组织者的安全意识和技术规范都很一致得达到合格那是不可能的;而即使它是合格的,也不排除百密一疏的情况, “XX也有打马虎眼的时候”这一点不但是我们人生的实际经验,其中也包含了深刻的科学道理在里面。历史上诺奖委主席奥西恩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把诗人的“我们人生是波”改成“我们是波”就能更深刻地接近事物本质了。——这种波动性就有可能带来事故隐患。当然这种波动性也可以人为调整,最近走三寨连穿那次,下山的时候有位驴友在冻土开化后泥泞的山坡上滑到了,我观察了一下,其后队到了那里都变得格外小心,一改前队的从容。这也是对于听到了警钟后的一种波动——把那根原本有些松了的弦又绷紧了。但假如那个为我们敲钟的驴友不是在山坡上滑到,而是在山崖上滑坠呢?问题正在于持续保持高度的精力集中和思想警觉太难太难了,难到几乎不可能。

    再次,即使你的综合素质是合格的,即使你能做到很认真很小心,但安全是个开放的系统,好比说天有不测风云,你能保证你,但你保证不了你站立的那块石头、你攀附的那根树枝,据说最近淄博的青龙山坠崖事故就是这种情况(听说而已,我不了解事故经过)。这有点像你走在大街上虽然不去撞别人,但保证不了别人撞你。

    最后,即使作为某个个体来说你能解决上述三个问题,但作为整体来说,就不可能铁板一块了,数学上认为,事件往往都有一个典型的规模,当队伍人数较多,林子大了的时候,就一定会形形色色了。




    然而,是不是说,既然户外的危险不可避免,那我们就不能再玩了呢?靠,所谓“瓦罐不离井台破”——你去沙漠探险,溺水的概率当然就比较小;你去航海,坠崖的概率当然就比较小;你去溯溪,断水的概率当然就比较小。难道在城市里逛街、开车、喝酒、跳舞就绝对安全么?总不能说,怕尿炕,咱就不睡觉了。重要是做好应有的保护,穿上尿不湿,再垫上个褯子,咱还照样上炕睡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23: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5-24 14:03 编辑

转一下我与驴友们的跟帖讨论:

    感谢大家回复。
    说起来犯错误真是很难免的,我也犯错误。
    去年2月26日走禹王山时,面对一处山腰横切线,因为属于风化的碎石,且没有植被,我放弃了,带着melanie走了山脊,这是正确的,因为去年济南的飞时花就是在类似的线上出事儿的。我当时还将道理讲给melanie,告诉她除非别无它途,不能这样切。
    到了4月23日走朱伢寨,又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在前面走的时候就感觉我犯错误了,我走过后回头看看melanie没跟上来,当时就惊出一身冷汗,稍后等她转过山腰来时,我看她如履薄冰的样子走过这段。我说走错了。你怎么样?她说有一种绝望的感觉。对此我曾专门发帖检讨过,那是一个重大的技术性错误。

    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呢?
    其实这就是《乱弹之10:啥时候出事儿》里谈过的事故原因的“因果链”问题,他是由某种原因导致了我放弃我基本的技术规范。
    在宅了十几年以后刚开始爬山,体能还没达到相当的水平,第一次走强线,而朱伢寨的强度和难度绝对高于淄博现在的任何一条成熟线路。这本来也不算问题,因为我觉得我的户外素质完全可以胜任这条线。但是随后我犯了第一个技术性错误:应该调整疲劳期时却往前抢,melanie还应该记得我们开始快速往前赶的情景。——这个错误导致了状态没调整好,从而觉着走得累。对我来说这是个很深刻的教训,以至于后来我走岳阳山时,严格按照我的技术规范,结果一直很轻松地走在最前面,走完后觉得还想再穿回去才过瘾。
    话说那天一开始犯了错误,结果走得很累,那么当来到那段切线前的时候,可想而知,肯定不想再拔高了,于是铤而走险……
    那件事儿,事后让我懊悔了很久很久,我曾跟melanie说,我保证,再也不会犯那种错误了。
    在《乱弹之47:户外危险么》中我曾说过,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别犯错误。但是,我是否能完全做到不再犯错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23: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53:小驴


    孩子可以爬山么?

    走武王山那次,有人带着孩子,当时领队们有点担心,我告诉大家尽管放心,所有的孩子都是强驴;过了不久走岳阳山,有个孩子第一次爬山就走这条比较强的线,我告诉家长尽管放心,所有的孩子都是强驴。

    “所有的孩子都是强驴”,这句话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说他们体力绝对没问题,即使也会累的话,那他们的体能恢复速度是惊人的,哪怕大人需要一周的调整期,他们则睡一觉第二天就几乎恢复如初了;二是说他们在攀爬方面的能力很强,他们攀岩时的灵巧性是大人们所望尘莫及的,大多数孩子能很快就学会爬树,而大人则很难。

    孩子爬山特别要强调什么?

    我在安慰那些家长们让放心他们是带了一个小强驴的同时,也嘱咐他们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一是别让孩子们跑,第二是别让孩子们跳。

    别跑,这一点对于孩子们来说很难做到,他们总喜欢像小驴驹子一样欢跑,如果他们真能做到有节奏地走,那你几乎可以带他们走任何地方了。但这点很重要,所以带孩子的大人和所有大人都应该不断叮嘱小驴们别跑。

    别跳,但他们总会不自觉地欢跳。尽管跳对小驴们的伤害不像大人那样可怕,但这是徒步的要求,你既然参加的是户外,就要养成习惯,就像在方山时我对那位小驴说的那样:别跳!记住,这是规矩。

    孩子爬山有什么好处?

    中国的应试教育和填鸭教育体制下,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机会太少太少了。爬山可以让成长期的孩子们骨骼粗壮、身形健壮。一个人的骨质基本上是在其发育期形成的,爬山可以让他们骨骼致密,避免将来骨质疏松,蓝瓶的那些东西基本上是属于忽悠人的,重要的是青少年时期为骨质发育打好基础,成年后再努力避免钙流失。所以爬山是很好的方式。

    户外所需要的协作精神,对于那些独生子女来说,也是他们难得的学习和养成机会。

    家长应注意什么?

    我把小驴的概念大体界定为初、高中这个年龄段。太小的话,我不主张;不是他们不能胜任,而是你管不了他,虽然他们记忆力很好,但儿童心理学证明,孩子无常性,他们自制力太差了。

    再就是尽量选危险性很低的活动,他们毕竟是我们的宝宝,就像那些做妈**常说的那样,孩子是我们的命根子,伤不起。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些什么?

    我觉得我们每一位大人,对小驴们都应该有一种道义感和社会使命感,把环保、协作、安全、规范等等那些好的东西传给他们。脚底下的山将来是他们的,这些小驴是未来中国户外运动的种子,你种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23: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4-4 23:17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54:安全是一种习惯——复“绿色水滴”



    “每个人做出决定时,都认为是正确的。他不可能觉的是错误还要执行,都是事后发现当时的决定是错误的,如何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怎样提早发现安全隐患?”——绿色水滴驴友回帖如是说。

    安全是一种习惯。尽管这一观点并非是在严格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但以我的认识,我认为安全也是一种习惯。在人们追求成功时,都承认成功是一种习惯;在我们追求安全时,同样如此。

    安全先是一种信念,基于这种信念,我们认定一些有效的规程;基于这些规程,我们形成一套惯例性的规矩;基于这些规矩,我们最终养成一种习惯。

    白宝山的安全管理水平应该是很高的,他就把一套行之有效的东西固化成一套习惯做法,甚至成为一种风格了。直到有一天他自己打破了《白宝山语录》中“随时随地杀人灭口”的信念和习惯做法的时候,他就开始将自己至于危险的境地了。尽管他早就给谢挖好了坑,尽管他早就想下手,尽管他很多次想下手,但谢的柔情最终让他打破了一贯坚持的习惯。

    当人们认定了某些信念做为规矩时,最终要上升到近乎迷信的程度才能形成习惯。打个比方,假如你认定“一人不入古庙、二人不看深井、三人不抱老树”是一种规矩的话,那你不必面临古庙、深井时再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应该习惯性地去规避——而绝不心存侥幸。

    同样,登雪峰时,遇有风暴则无条件地放弃计划也应该成为一种规矩性的习惯——见风使舵往回撤。如果你那时再去考虑:现在风还不是很大……这座山并不是很高……距离登顶不算很远了……别再考虑了,可能你已经错过最后逃生的机会了。别去研判对错,按道上的规矩来。你唯一合理的做法是:下意识的、条件反射般的、习惯性的——放弃。

    习惯成自然。习惯近乎于盲从,盲从于自己的习惯,所以习惯有时看上去往往是非理性的。为啥这样做?不为啥,规矩、习惯,仅此而已。

    去年有一次我与“陶瓷刀”驴友就某事意见相左,当他说到:“我有一个习惯,我领队的话绝不允许分兵”时,我便不再说什么了。尽管我觉得他不可理喻,但那一刻我觉得应该尊重他。试想,如果太白山失踪的杨女士的领队说,我有一个习惯,我领队的话,绝不允许有队员走到我的前面,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场事故了呢?如果武夷山失踪的黄女士的收队说,我有一个习惯,我收队的话,决不允许有队员走在我的后面,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场事故了呢。习惯不一定出自理性,但假如你不守习惯,仅遵理性的话,你也许会想,她在前面还能走到哪里去?她在后面还能走到那里去?貌似这么想确实很有道理;今天的线路穿高跟鞋都能走,非得带绳子么?貌似这么想也很理性,很有道理。然而……。

    其实,登山界本来也有“状态不好者留守”的惯例。如果这真能成为一种人人接受并遵守的惯例的话,那就不会有山鹰社雪宝顶的山难了。我想当时领队肯定很理性地分析了:高度才五千多,坡度才二十多,至于么?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上吧。结果,死的不再是规矩了,不守规矩的人照样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