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 库布齐沙漠露营活动
  • 2023年5月13-14日 杜鹃花露营
  • 2022年五一假期--贵州秘境-
  • 2023年6月17端午节哈巴雪山
  • 2023年3月25日 春季京西古道登山赏花活动
  • 2014年9月 阿里大北线活动照片
楼主: 小晓

[登山] 【转自懵懂野叟】新驴野叟户外乱弹—有关户外的技术、经验、文化、商业等交流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1 13: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测试能不能回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1 13: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女小晓,强驴初长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3: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1-12-21 15:28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七:驴之三神

    鉴于驴行环境的特殊性,有三种品质,是驴所必须追求的。当你能将这三种品质化为你个人户外素质的一部分时,你会吉星高照,有如神助。

    第一种,叫“毅”:
    坚毅!在极端条件下,你达成目标的意志力与你实现目标的概率成正比,你求生意志的坚定程度与你存活的概率成正比。
    达成目标需要“毅”,传说中的“驴神”玄奘说“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传说中的另一“驴神”斯文*郝定说“踏出沉重的一千步迈向目标,永不回头!”
    绝地求生更需要“毅”,八十年代中远一艘货轮在远洋遭遇海难,有三个人水手凭一只很小的橡皮艇上,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漂泊八十多天后获救。
    九十年代汉城百货大楼倒塌,一个女店员在废墟下被掩埋了17天后获救。
    要坚持,不能轻易放弃。

    第二种,叫“谨”:
    谨慎!凡事你须留有余地,你预“留”的这块“地儿”的大小,决定了你的安全边界,与你生还的空间大小成正比。
    科索沃战争时,美军一架F117被击落,飞行员在两天后获救时,他带的一小袋炒黄豆只吃了7粒,事后他说他不知道需要几天才能获救,极限生存原则要求他必须留有余地。
    今年有一队驴友穿越沙漠,在已能远远看见远处的灯光而行将走出大漠时,饥渴不堪的他们便将剩余的水和食物搓掉。但在那个夜里他们却被一片芦苇阻隔怎么走都走不出去,在尝试了很久都失败后,不得已只能在没有没有粮草的情况下扎营,所幸次日找到了出路。
    有一个很绝对的例子似乎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这一点,松辽会战,塔山阻击战是整个战役的“劫眼”,当塔山失守,罗想用总预备队时,林沉吟片刻,断然决定“总预备队不动”,因为他不知道是否接下来还会出现其它更大的危机。
    我在分析户外事故案例时发现,大多数事故都与违背了谨慎原则有关。

    第三种,叫“预”:
    预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你必须有备而来。怎样才能有备无患呢?做案头,做功课,做预案。
    当代中国驴界最伟大的事件——杨柳松走大羌塘,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来做功课,但他在游记中仍然自责事前功课没做好。
    10年10月玉珠峰山难,遇难者在没带帐篷的情况下登顶过夜,即为无备;今年济南飞花时滑坠事件,队伍没带绳索,就连赶来救援的队伍居然也没带绳索,均为无备。07年3月灵山山难,队伍没带露营装备(我在《驴之五煞*失温杀驴》中就曾讲过日本要求向导在单日活动中都要携带备用帐篷)、没带急救药品,也为无备。今年清明有支队伍雪中穿越鳌山,因队中有两头老驴没带雪镜,在眼睛受伤的情况下被迫放弃。今年2月有队伍走库布齐,在没认真研究当地气象资料的情况下,携带了低温标的装备,复为无备。
    关于如何做到“备周”的问题,我认为眼下美国管理学界流行的“预设死亡法”或者又叫“死前解剖法”可以借鉴。

2011.05.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3: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1-12-21 15:30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八:驴之殇*上——伤身而退,驴的膝盖问题

我进这个圈子里玩已经两个多月了,开始很期待能有幸与那些资深的强驴一起玩,但我几乎看不到那些骨灰级的老驴了。貌似眼下的情况是一茬茬的进来,又一茬茬的退出。我以为不外乎两种原因:一则是伤身而退,一则是伤心而隐。

驴之殇*上篇——伤身而退,谈谈户外运动普遍的膝关节伤病问题

负重——长距离——徒步——登山,这样的山地穿越活动,如果保护不当,有可能会使膝关节受伤,主要为半月板损伤症、和髌骨软化症。这在老驴中带有较高的普遍性。

前面我只是说“有可能”,后面何以演变成“较普遍”了呢?

我以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主要是老驴自身的原因。

在我看来无所谓强驴、弱驴,只存在已出事的驴、和还没出事的驴。因为我看到很多强驴、老驴在不做任何保护的情况下,上下山几乎健步如飞,我担心这样的驴离伤退也不远了。

给你几点建议:

1)要用双杖。一般我们膝关节每天正常的疲劳极限大约为一万次,中等强度活动的膝关节负荷大约两万次以上;而双杖可以减缓膝部受力的1/5—1/4。

2)要用护膝。护膝的保暖作用、与制动(固定髌骨)作用对膝关节来说都非常重要。

3)下山要慢。当你以惯性下山的时候,膝关节的受力大约为你体重加上负重的五倍左右。

4)注意锻炼股四头肌,老驴常说的下山用肌肉,其实就是指尽量靠以大腿前面这块肌肉为主的腿部肌肉群进行支撑。

5)尽量选择具有缓冲作用的松软地面,如沙、草、雪、土、甚至碎石等,较之于硬质地面更有利于腿部。

6)穿专业登山鞋和登山袜。高帮登山鞋还可以保护踝关节(徒步运动需要腿部的膝关节、踝关节、和髋关节),厚的登山袜增加缓冲作用。

7)运动前适当的调整活动必不可少,十至十五分钟的放松、拉伸、溜腿。

其二,组织者也有一定的责任。

1)宣传不够。我参加过两、三个俱乐部的八、九次户外活动了吧,听到的只有关于安全的强调和要求,还没有听到过一家俱乐部、或领队、或向导正式的要求驴友们做腿部的保护。

2)领队或向导没给驴友做出示范作用。我希望负责任的领队或向导要带头使用双杖和护膝。现在似乎有种偏见,似乎双杖和护膝是一种示弱的标志,强驴用不着,必须扭转这种误解,应该养成这样一种观念,用双杖才专业,才算老驴。

3)俱乐部应该有“养驴”的意识,注意培育和养护驴友。关于这一点,将来有时间我想单独作为一个题目来谈吧。

以上说的是“防”,如果防护得当,是可以避免“驴腿”伤病的;下面再举一个小例子简单说一下“治”,治疗及时,绝大多数不会留下腿部宿疾。

这个例子是我亲自见证的:两年前的一天,我有个朋友告诉我运动时扭着了,腿一活动就有点疼,我简单听了她的描述后意识到问题不那么简单,应该是半月板受伤,坚持要她当天去了一家骨科医院,可那医院没有CT,又跑到区医院做了CT,结果出来后证明我的猜测是对的——半月板损伤。

我要求她遵医嘱:固定+膏药+双拐。

她虽并没有完全遵医嘱,但还是尽量照着做了。大约两三天扔了拐,四五天拿下了固定板(当时没有用石膏固定),一周多后揭下了膏药。

结果,现在完好如初。不仅仅“如初”,最近一起爬山时我问她,那腿怎么样了,她说比原来好腿时还好呢。

这个例子提示我们,当某次爬山回来你觉得关节不适时,别犹豫,别耽误,你该马上看医生去了。

2011.05.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3: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1-12-21 15:33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九:驴之殇*下——伤心而隐,驴的出路问题

    上篇我们讲到:我进这个圈子里玩已经两个多月了,开始很期待能有幸与那些资深的强驴一起玩,但我几乎看不到那些骨灰级的老驴了。貌似眼下的情况是一茬茬的进来,又一茬茬的退出。我以为不外乎两种原因:一则是伤身而退,一则是伤心而隐。

驴之殇*下篇   ——伤心而隐,谈谈老驴发展的引导问题

很多驴,最初觉得有聊而来,最后觉得无聊而去。作为一个新驴,野叟在这里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一、先从俱乐部所能起到的作用这个角度说说:

一方面,所费不赀,从而产生失败感。

所有的新驴都存在一个谁也绕不过去的困局——不会购置装备。

新驴在购置装备上走弯路这一条,是所有驴的通病。老头也不能免俗,弄了一大堆神马乐斯菲斯、神马哥伦比亚这样的时装。户内穿你有点二百五,户外穿它有点半吊子,两头不靠谱。

许多老驴总结说,买装备的过程都是慢慢试探、慢慢淘汰、慢慢认识、慢慢成熟的过程。似乎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慢慢试错的过程。我晕!

于是,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提出这样的设想:俱乐部既可以把它当做自己的义务,也可以把它当作自己的商机。

户外装备算是比较高消费的东东了,而绝大多数驴的经济实力或经济预算相对来说总是一定的,怎么让所有的驴从一开始就少花冤枉钱,尽量在其可承受的范围内实现装备预算效益的最大化,这个问题,作为专业机构的俱乐部可以大有作为,作为经营机构的俱乐部也可以大有作为。

俱乐部可以对其进行规划与指导。不要把自己定义成一个买衣服的,而是要把自己定义成一个导师。让他认识到你是真诚地以专业的态度在指导他,让他认识到你帮他装备的这些东西都是经过优化的选择。这就要求,俱乐部必须有专门的精通装备的指导人员,他除了熟悉装备性价比之外,还必须善于沟通,善于与“客户”互动交流;除此之外,他必须建立“客户”档案,记录与跟踪对象装备的需求情况、购置情况、评价情况等。总有一天当那个驴成熟起来的时候,他会感激你对他在懵懂之初所给予的专业引导,会像范伟那样从心里对你说声“谢谢昂”。

有个老驴说他有五顶帐篷,我问他你有几套房子呢?这个问题应该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俱乐部如果能调整自己思路的话,最好的情况是,你的会员不必买那么一大堆帐篷,而他所有的三季和四季两顶帐篷都是你给他提供的。

在你给他规划的装备中,有些装备俱乐部未必经营,但你可以利用你的渠道帮他代购,作为专业机构,你的渠道较之于他本人自购来说,至少可以保证真货和更低的折扣,这样,从他的角度看,既解决了他的装备问题,又让他觉得你真心帮了他;从你的角度看,既扩大了你的经营,又固定了你的会员。

一方面,所愿不偿,从而产生失败感。

首先,最简单的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刺激量是需要根据主体对刺激的适应性不断增加的,假如他爬了两年山,还是永远不变的“中等强度,单日活动,海拔一千,山地穿越”,那他迟早有一天会把西施看成无盐的。就算拉出去了,“三日行程,两天路途,一日穿越”,那与问他“晚饭是吃煲豆腐还是炖豆腐哦”差别貌似不算大。这个问题是个瓶颈,我想抽空专题来弹它一篇。

其次,借鉴西方户外俱乐部的经验,注意加强对会员的引导与培训,让他感觉自己不断在进步,别怕他成了强驴之后跑掉,只要你真诚的把他当会员,那你这里永远是他的大本营,而且他的成长还可以带动俱乐部的成长,试想如果一个俱乐部积聚了大批高手,是不是会吸引更多的驴投奔到你的麾下呢?

最后,俱乐部应加强与会员的互动交流,比如让那些老驴参与方案策划、担任见习向导等,这样就像炖豆腐的锅里又给他加了几棵菠菜,变成味道不一样的菠菜炖豆腐了。

总之,必须让老驴觉得不断地有出息。

二、也从驴自身的角度说说:

一方面,对驴游,你得学会神游、或梦游。

先说神游,事前做案头、做功课先游一遍,事后总结攻略、书写游记再游一遍都叫神游,就像打仗的沙盘推演。拿破仑同学制定并部署完战役方案后就在行军床上睡觉去,他已经打了一遍了,他已经打完了。

户外也是这样,你别总是看到活动召集了就跟着人家去,爬完了之后问人家:咱爬的这个山是安徽的还是浙江的?再告诉人家:今天的山小了,俺还有一膀子力气没使出来。哈哈,这样的驴不在少数,这叫伪驴。

再说梦游,人家李白同学身在山东,梦游浙江,还能“梦游天姥吟留别”呢。有很多驴的梦想之地限于我们每个人的条件我们此生未必真能都去得成。但你总可以不断给自己设立一个梦想,比如说你设想要独立实现鳌太的东西纵穿。那这个梦想就支撑着你,为此你花费几年的时间做体能、技能、知识、装备等等的备战。不管最后你能不能实现,但这个目标总会鼓舞着你玩下去。

一方面,你要更多的借助俱乐部、专家、老驴等的专业帮助,特别是俱乐部,在他们的正确引导下让自己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有成就感。但问题是眼下国内的俱乐部几乎都是驴出身,缺乏商业化运作创新的意识,很难满足驴友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2011.05.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3: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1-12-21 15:36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十:啥时候出事儿

    以一次户外亲历作为引例:
    有一次爬山,向导在峡谷的顶端处喊道:弱驴从那边上,强驴可以从这边上。我思索片刻,便带着驴友Melanie加入了占人数五分之一的强驴的队伍里了。这边没有路,需要在非常陡峭的花岗岩石壁上进行无保护的徒手攀岩。如果你了解花岗岩的话,你应该知道那意味着什么。我是有点恐高的,可那时自始至终没出现平时的“股悚腿颤”——顾不上恐惧,我必须把她带上去。当登上崖顶的时候,我也快崩溃了,现场当时就有人晕倒。我这才开始害怕和后悔,跟Melanie说,带着你不该走这边,因为我每回头看到你挂在山崖上的时候都有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Melanie说我们原来也走过一些很危险的地方,但都走过来了。我跟她说:“宏观地看,那都十分危险;而微观地看,每一步都很安全。在这里一般不会坠崖,因为你精神高度集中;就像我在《驴之五煞》里讲的那样,摔滑一般发生在走神的时候。”

    乱弹本篇的缘起:
    你会不会认为就安全了呢?会不会认为老头说了,只要集中精力,每一步都会是安全的。不!精神集中只是其中的一个主变量,而且,局面往往会引致你精神绝对地不集中。进一步说,要想精神集中,其实比登山还难,那不是你能轻易控制的。要知道浮躁现在已经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共同的民族心理素质了。
    对事故进行风险管理这个话题本来作为《驴之五煞》的下篇一笔带过的,因为现在很怵头码字,但似乎这个问题又值得再专题说说。
    当时我们说:导致户外事故的原因往往以“因果链”的方式呈现;很多户外事故其实都是由某一链环最先出现裂隙,最终引致整个链条的崩溃。并且就此提出风险管理的两个原则:其一是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应相应的调整计划;其二是当发现屋漏的时候要相信会逢连夜雨。

    参照的重要理论:
    1)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墨菲法则。
    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1895年,俄亥俄州只有两辆汽车,结果他们还是相撞了!
    2)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蝴蝶效应。
    举一首西方著名的民谣为例: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举证董务新案——关键词:丢失绳索,溺水,失温
    乌鲁木齐登协主席、登上博格达峰第一人王铁男,在关于托木尔峰远征队穿越夏特古道时队友董务新遇难的纪念文章中写道:“(2001年)8月9日全队14名队员乘拥挤的班车离开了昭苏县,颠簸了4个多小时才达夏特乡,在忙乱中将全队唯一的一根登山绳子丢在了车上。绳子的丢失,对出于高度兴奋中的队员来说没引起多大的重视,但是作为队长的董务新和我都闷闷不乐,董务新一路上嘀咕着给杨华说‘这次可能要出事,不知道是谁。’绳子的丢失给这次探险蒙上了一层阴影。”
    结果,后来他们在涉水横过木扎尔特河时由于缺乏绳索的保护,担任前锋的国内顶尖强驴董务新被河水冲走,搁浅在一片石滩上,失温而死。

    评述:
    1)假如在丢失一根绳索与丧失一个国内邪毒帝丐级的强驴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的话,你一定会觉得很郁闷,但这正如丢失一个钉子,亡了一个帝国。事故从那时候就开始了,其实就连他们自己也闷闷不乐地预感到要“出事了”。
    2)何不发现丢失绳索的时候就进行补救呢?比如安排在家的朋友、或自己直接通过查号台设法联系上那班车的司机让回程车带过来,然后高价有偿赎回。很多年前我有个朋友坐豪华大巴去济南,中途给我打电话说她想停车方便,但司机说公司规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中途停车上下人。我当即设法联系上济南客运,找到经理,很郑重的照会他:必须马上停车让那位客人方便。在经过简短交涉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3)在没有绳索的情况下,为何不调整或终止计划呢?对于地质极其复杂的夏特古道,没有绳索,可以看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而混沌理论在进行灾变论研究时发现,当着某个次要的变量发生微不足道的变化时,最终可能导致不可控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前面指出的蝴蝶效应。
    4)同理,08年五一节,河北三夫户外的扬子,命丧太白,当时在身体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海拔3000以上持续出现咳嗽症状)的情况下,对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没有足够的重视,几次错过逃生机会,最后死于高原肺水肿;今年五一节,山西驴友牧野郎重蹈覆辙,当身体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海拔3000以上持续出现咳嗽症状)的情况下,穿越鳌太,最后也死于高原肺水肿。
    5)别以为事情就这样完了,董务新案时隔九年后的去年,铁镐俱乐部在夏特古道重蹈覆辙,在涉水通过一条二十米左右宽的河时,没借助绳索保护,以互相抓住前面队友背包的队形行进,结果队形被激流冲到,一死一失踪。墨菲法则告诉我们,只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你应该看作一定会发生。
    6)高手也会溺水么?二、三十年前我去烟台位于前七夼的一家疗养院开会,每天晚上十二点后都要去海边游泳,整个海滩就我一个人,同室的人告诫我太危险了,我当对他说“就算能淹死鱼,也淹不死我”。董务新也有这样的自信,此前他们在通过一处独木桥时他说,“我要是滑下去了,肯定可以抱住岸边的石头”。
    7)老驴、且有团队的情况下失温而死,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事件毕竟发生了。因为这就是前面所谓的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会最终成为不可控的局面。
    8)看似平常的低级错误也会致人死地,失温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户外运动的主要事故原因之一,在运动医学、装备科技等高度发展的今天,这已基本不是问题了,但国内当前的户外事故中失温的情况仍屡屡发生。夏子在灵山最后出现失温、华峥嵘在鳌山最后出现失温、任圣杰在苍山最后出现失温、杨戈在玉珠峰最后出现失温、李斌在道峰最后出现失温、周睿在清凉峰最后出现失温、黄春燕在多雄拉山最后出现失温、冯勇和李明利在可可西里最后出现失温……。

    结论:
    你是否发现,对于那些经验丰富的老驴来说,当出现了某种征兆的时候,似乎有个心魔在迷惑着他们,然后命运将他们一步步地拖向不归路?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个杨子,他是专业领队,当时曾经上来两拨救援人员,都被他们辞退了(或说骂回去、或说拿钱打发回去)。这个过程看上去似乎有鬼,是的,确实有鬼。对这个问题将来我们另开一篇《驴之三鬼》来讨论吧。

    最后,再让我们总结,并强调一下吧:
    A、导致户外事故的原因往往以“因果链”的方式呈现。很多户外事故其实都是由某一链环最先出现裂隙,最终引致整个链条的崩溃。所以对风险管理的决策宜尽早做出,应本着防微杜渐的谨慎原则。

    B、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应相应的调整计划。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当异常状况演变成灾变的时候,往往是不可控的。

    C、当发现屋漏的时候要相信会逢连夜雨。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2011.05.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3: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1-12-21 15:41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11:和谁去爬山

打仗的军人常这么说:不怕狼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战友。

登山的老驴有时这么说:挑选队友,甚至比挑选老婆还重要。

这些说法肯定是有道理的,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和谁一起去参加户外探险活动其实是有讲究的。

首先,队友的异常状况会危及到你。

比如去年道拉吉里峰山难,一个队友在下撤至7500-7400m时出现异常状况,队伍不得已在距C3营地200-100m的地方露营,延迟了下撤时间,致使氧气耗尽,最后另两名队友因高反滑坠,造成三人死亡的悲剧。

其次,你将对队友的事故负有法律上和道义上的责任。

比如号称广西第一案、和广西第二案的两个案例,均宣判所有队友负有一定的法律责任。

即使如绿野灵山案,法院宣判你免责,那你是否也将终身背负一种道义上的包袱呢?

再次,极端情况下需要队友实施“**式救援”。

这在彼此缺乏深厚情谊的情况下是不可想象的。

最后,缺乏纪律性的队友,是事故隐患。

不管强驴、弱驴,缺乏纪律性的驴就是队伍最薄弱的那一环,是绝对的害驴,害群之驴。

有鉴于上,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户外活动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参加活动的俱乐部尽可能相对固定,这样便于彼此增加对综合能力、处事风格的了解,便于培养信任和感情。

这样的话,比如像福建南平黄姓女驴友在武夷山穿越活动中的出现的悲剧就绝对可以避免了。

第二、留意建立自己相对稳定的驴友圈子,以便在面对富有挑战性的户外探险活动中,能有自己忠诚而可靠的队友。

“天下驴友是一家”,在我们相对成熟后,有时候我们很想参加一些异地的户外召集活动,或自行组织活动,如果能有铁杆驴友同行,那绝对是一件幸事。

2011.05.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3: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1-12-21 15:40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12:此处养驴,何处放驴?

感谢淄博驴界的前辈们,作为先驱,你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探出了淄、潍、莱、济丘陵地区特别是淄川与博山南部山区的这些线路,提供了一个初级驴的养驴场,带动了淄博的户外运动,使得淄博的户外运动蓬勃发展,走在省内诸地市的前列。

但这只能是当做育苗的地方,要想插秧,还需要我们后辈们不断开疆拓土。去为了迎接淄博户外运动的大发展,给不断增长的中级驴群确定一些相对成熟的放驴场。

值得高兴的是,近来各俱乐部也往南开辟了三清山、九华山,及较经典的武功山,较休闲的神农架、郭亮等,提供了一些更多的选择。

但我在这里想与各俱乐部探讨的是,能否构建这样一个基本框架:

本地,以岱——蒙——鲁等山脉群系为主的初级驴场;

往北,以燕——恒——太等山脉群系为主的中级驴场;

往南,以赣——皖——浙等山系为辅的中级驴场;

往西,主要是西南,以第四纪冰川、及海拔五、六千左右的雪山为高级驴场。

而当务之急,是解决急剧壮大的中级驴群的牧场,这个牧场必须尽可能符合如下条件:

距离不宜太远;山体面积较大;水系发达;植被茂盛;海拔1000-2700;地域文化相近。

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北方,你会发现北京周边的雾灵山、千灵山、灵山、猫耳山、上方山等山体均较理想的满足了上述要求;况且这个区域还有箭扣、牛角边、鹰飞倒仰等慕田峪长城诸线,和卧虎山、蟠龙山、金山岭、司马台等古北口长城诸线;另外还有野三坡峡谷线。其实,仅仅东灵山(当然还可以扩大至西灵山)就足够我们吃半辈子了。

于是,一个以泰山辐射至鲁山和蒙山的初级区,一个以燕山辐射至太行山和恒山的中级区便呼之欲出了。

附:

由下表可见北系里程与南系里程比较的明显优势

南系 公里 北系 公里
三清山 1200 灵山 410
九华山 850 千灵山 450
武功山 1400 雾灵山 480
神农架 1400 猫耳山 460
郭亮 550 野三坡 460

2011.05.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3: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1-12-21 15:43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13:把山上的驴扒拉成两三堆

这算Melanie的命题,在看了《为什么爬山》之后,她说貌似爬山的人群形形色色,爬山的目的林林总总。山上的都是驴吗?

叟复如是:可以大致把山上的那群驴分为两、三堆。

先引入一个理论:帕累托法则(Pareto Principle)。

洛桑学派的意大利学者帕累托在研究个人分布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20%的人占有了80%的社会财富,其余80%的人占有其余80%的社会财富。他把这一现象用曲线表示出来,成了在社会学中被广泛应用的帕累托曲线,对这一现象的简要描述是这样的:在任何大系统中,约80%的结果是由该系统中约20%的变量产生的。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法则,也叫二八法则。这一法则后来由经济学推及管理学,最后被社会学中几乎所有的学科作为一种研究工具之一。重点管理法(或ABC管理法)即为帕累托法则在管理学中的应用。这一方法把累计百分数分为三类:0~80%为A类,是累计百分数在80%的因素,显然它是主要因素。累计百分数80~90%的为B类,是次要因素;累计百分数在90~100%的为C类,这一区间的因素是一般因素。

对山上的驴的分类,也遵从于这一法则。至少在我有限的户外经历中就发现,我八成的爬山,都与那两成的发烧驴同行;或者有那两成的发烧驴参与了我八成的爬山。

这一法则还告诉我们,你俱乐部八成的装备销售,应该是通过占数量两成的驴来实现的。

因此,我们既可以依据二八法则把山上那群驴分为两堆,也可以依据ABC分类法把山上那群驴分为三堆。但无论怎么分,都可以借用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说”来大致地分为中心群和外围群。

中心群是那帮真正的驴,他们形神兼备,是真正具有驴的意识的群体。而外围群则形备神不备(至少穿着“冲锋衣”)、或神备形不备(虽有意愿但尚未准备好),或形神神两不备(变相旅游)。

中心群对外围群有着示范与带动作用。可以将整个驴群的数量看做广度,将中心群所达能到境界看做深度,那么深度对广度具有带动作用,而广度对深度具有推动作用。

这一划分,也可为俱乐部的管理提供帮助,使得俱乐部在进行会员管理时有所依据。

Melanie所说的形形色色,就是指外围群,而中心群则是清一色的纯色驴。但无论外围驴群还是中心驴群,都是驴群,都算驴。

2011.05.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3: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1-12-21 15:44 编辑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14:勇于放弃

余则成说: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有一种胜利叫撤退。

老头子说:有一种失败叫登顶,有一种胜利叫下撤。

2010年4月12日,道拉吉里峰,一支来自澳洲的登山队面对天气的异常,放弃,下撤;一支来自中国的登山队面对天气变化,攀登,登顶。结果,惨剧了。

2010年10月6日,玉珠峰,一支来自澳洲的登山队面对队伍状况的异常,放弃,扎营;一位来自中国的登山者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攀登,登顶。结果悲剧了。

王石讲过一个小故事:“据我所知,登顶珠峰未果,次数最高纪录的人,是登了七次也没到顶。这次我们到了尼泊尔,从南坡登山,是我们18个人,上去了12个。其中有一个从日本来的老太太,70岁了,她这次是第五次攀登了,但还没有登顶。”

还有一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位来自西方的小伙子,来到尼泊尔,在珠峰六千左右的营地扎下来,进行适应,这是他第七次来冲击顶峰了,以前的六次尝试都失败了。但这次运气也一样糟,在距离顶峰还有一、二百米的时候刮起了大风,他最终还是放弃了,据说后来他创建了一个户外品牌。

为山九仞而功亏一篑,可惜吗?别说那些八千高峰,就是淄博南部丘陵的这些小山头,俺都草鸡过。那天大、小寨穿越,Melanie在登第一座山峰时感到身体不适,我就说服她放弃。我跟她说,这些山永远在这里,下次还有机会。

山就在那里。大约一亿三四千万年前开始的燕山运动就完成了主体结构,大约三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又完成了内外装修。从那时起,山就静静地等在那里,将来你再来拜会它的时候,山还会在那里。

好了,现在就让我来教你一条户外探险运动非常重要的原则:挑战自我,勇于放弃。

别跟我说你是去挑战那山,你不够个儿。老老实实跟我再重复一遍:挑战自我,勇于放弃。

我曾跟赤道与北极聊过一件事儿:一位朋友跟我去爬山时感到非常的艰难,我自始至终都没有鼓励他坚持,而是不断跟他说,怎么样?不行就放弃!后来我留言给赤道与北极,告诉她其中的道理以后有机会再说。就是这个道理——勇于放弃。要知道对很多人来说,放弃是需要勇气的,放弃甚至比坚持还难。

善败者不亡。对这个道理**是这么表述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他不但说得好,做得更好。井冈山反围剿时国军一来他就走,后来一走干脆走了两万五千里,跑到陕北后胡宗南一来他还走,最后走进北京城了。

山,就在那里,一亿三四千万年前开始的燕山运动就完成了主体工程,三千万年前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就完成了内外装修。从那时起,山就一直在那里。而你需要做的是留下你这副驴架子。

这是真正的登山圣经。再跟我说一遍:挑战自我,勇于放弃。


2011.05.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