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1-7 22:36 编辑
简体版《登山圣经》之九:紧急救护
居家的时候,你会遭受到意外和疾病的侵袭,登山时也不例外。然而,登山者必须有能力在远离专家协助之下处理状况,对受害者提供“紧急”救护。除了日常的一般伤害和疾病外,高山的环境、在野外登山时对于体力的要求,也为登山者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变数。
境界最高的登山者,能够在高山环境中将生命危害减至最低,同时尽量避免置身于风险之中。而对于登山队的成员来说,宁愿事先技巧地避开危难以免成为受害者,也不要在灾难发生后成为治疗伤害的专家。
虽然大家都知道事前防范很重要,不过任何一位登山者,都可能成为需要紧急救护的病人:而即使是登山队中的紧急救护专家,也可能成为山难的受害者。因此,最好是“所有”的队员都能接受紧急救护的训练,例如美国红十字会所开的一些以登山情境为对象的急救课程。心肺复苏术(CPR)是高山上最重要的紧急救护技巧之一。由于CPR最好是透过实地演练来学习,所以本章并不准备介绍CPR的过程。红十宇会以及其他的机构都有提供CPR的学习课程。
为了让你对紧急救护技巧保持熟练并且加强最新知识,定期复习这类课程是必要的。请注意,这一章并不能取代紧急救护的训练,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紧急救护方面的处理方法,我们建议你参考附录B“参考书目”所介绍的一些文献。
高山病症
高山环境所呈现的灾害大部分都是可以预知的。下面列出一些高山病症在经过导因引发后,对人体所造成的情况。
环境导因/整体状况(有可能影响全身)、局部状况(只影响到身体某些部位)
热/热衷竭/抽筋中暑*
冷/体温过低* /冻伤、浸足症*
紫外线辐射/晒伤、雪盲
高海拔/急性高山病症/高山肺水肿*、高山脑水肿*
闪电/灼伤、眼睛或耳朵受伤
神经受损/心肺停止跳动*、昏迷*、休克*
蚊虫咬伤/由于叮螫而产生的过敏反应*、由于叮咬而传染的疾病/局部疼痛、红肿
被蛇咬/一般中毒反应*/局部组织受损
注∶*表示紧急或是有生命危险的状况。
脱水
人体失水的速度因人而异。人体会由于排汗、呼吸、排尿、腹泻而丧失水份。你或许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流失了多少水份;譬如说,冬季登山的人可能由于流汗等原因导致严重的水份流失,可是他们自己觉得根本没流多少汗。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在有效维持水份均衡力面,也多少扮演了一个角色。另外,很多药物也会影响你身体维持水份均衡的能力,例如改变排汗、口渴程度或是排尿量。
对于高温、寒冷所引起的疾病会(包括冻伤)以及高山病症,维持良好的流质摄取是很重要的,不但可以减少得病的机率,同时也可使你的整体生理功能大为增强。
出门登山的时候,体内水份充足是很重要的。你应该在出发前十五分钟喝一杯水或是等量的饮料。上路之后,以每二、三十分钟喝一至一杯半的速率,继续摄取流质。这种速度有助于你维持正常水份,同时又不至于让你由于喝水过多而胃胀,不要靠你的口渴感觉做为什么时候该喝水的凭据;在你觉得口渴之前就要喝水。如果你一天当中并没有感觉到必需定期排尿,或是你的尿液变成了不正常的暗浊色,你就是水没喝够。
运动饮料在高山环境下不一定需要,不过能让你人口的流质饮料更可口些。如果喝果汁,应该至少稀释百分之五十,以免腹泻。至于因流汗而流失的电解质(体盐),你可以吃些有盐份的小点心以为补充。
热抽筋
如果你在持续出力之下,失水过多或是电解质失衡,肌肉很可能会抽筋。休息、按摩、慢慢将抽筋部位的肌肉轻轻伸展开来,多半都有助于舒缓,最重要的是补充水份和电解质。如果你在登山全程中,一直补充流质和电解质,热抽筋是可以避免的。
热衰竭
如果你体内的热度累积得比发散的多,高温有关的疾病就可能趁机而入。就登山者而言,身体热度会由于极度费力或是暴露于炎热的环境下而上升。
热病主要有两种,热衰竭是其中比较温和的一种(较严重的是热中暑(Heat Stroke),会在下一节讨论)。为了降低体温,皮肤的血管会膨胀(而且会有非常明显且与排汗有关的失水现象),因此循环到脑中以及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会降低到不正常的程度。结果导数了类似于昏倒的现象。罹患者可能出现以下某些(甚至所有)征状∶皮肤湿冷、昏眩、虚弱、恶心或许脉搏也会加快。
热衰竭的治疗包括休息(双脚抬高,头部稍放低,最好在阴凉处),以及喝很多的流质和电解质。
有些人似乎特别容易热衰竭,例如∶年纪较大、服用干扰排汗药物、特别不适应炎热气候、脱水过多或缺少盐份的人。
热中风
热中风,有时候也称为中暑。属于一种紧急状况。中暑的时候,人体会由于累积了大多的热而使得核心器官的温度升高到危险的程度(华氏一O五度,甚至更高)。
中暑的征状包括∶
心理状态改变(意识模糊或是无法配合,慢慢陷入昏迷)。
脉搏极快。
头痛。
虚弱。
皮肤热烫而泛潮红。(有时候皮肤是干的,不过不一定。)
最可靠的征状是心理状态的改变。中暑时必须立刻处理,虽然病人可能无法合作。将病人扶到阴凉处,把雪堆到他头部和身上,或是用蒸气冷却法(把水泼到身上、头上以及不断吹风)以降温。等到体温降到华氏102度,就不必再继续降温。不过,要继续观察病人的温度和一般状况,因为这种不稳定的温度会持续一段时间,体温有可能会再度升高,这时又需要再度为他降温。如果病人的呕吐反射能力和吞咽能力没有受损,可以给病人喝冰凉的流质。
中暑的病人能否迅速恢复,将体温调节为稳定状态并继续全程的登山,颇成疑问。
失温
和热衰竭或热中暑正好相反,如果你发散的体热多于你所累积的热度,和寒冷有关的疾病就会趁机而入。当人体核心器官的温度降至华氏95度(摄氏35度)下时,就会发生体温过低的现象。和中暑一样,失温也是一种必须立刻处理的紧急状况,否则病人可能会丧命。 失温,是由于人体为了保持核心器官的温度,而使血液无法流到皮肤的表面和四肢。我们的体温会在环境影响下经由蒸发、幅射、对流、传导而降低。穿著湿衣物、暴露于寒风中,会使得体温过度降低的风险大为提高。失水也可能是这种风险的导因。
失温通常是由于长期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下,而不是因为极端的酷寒而起。一般而言,比起明显的危险情境(例如暴露于冰悬崖上,一阵零下30度的寒风吹过来),华氏50度的绵绵细雨加上强风更可能引起失温。
失温的征状,会随体内核心器官温度降低的严重程度而有极大的差异,例如,发抖似乎是轻微的失温(体温在华氏90到95度之间),因为人体希望藉由发抖所牵涉的肌肉运动而使体温回暖。如果失温的现象愈来愈严更,身体就会停止发抖。经微失温的征状有∶不停颤抖、双手摸来动去、蹒跚跌倒、心理功能迟钝、不合作或是封闭自己的行为。失温的病人通常不会去注意这些早期的征兆,而如果你怀疑有人体温过低,不妨要那个人假装前面有高空绳索,以脚跟对脚尖的直线步法走上十五英尺,如果那人协调失衡,会经由这个测试看出来。
如果是严重的失温(体温在华氏90度以下),身体不再发抖,可是肌肉和神经系统功能会愈来愈差,而且愈来愈明显。病人虽然或许还能保持平衡,但可能已无法走路。他的肌肉僵硬,动作无法协调,除非已经恍惚或是其实已经昏迷,否则会做出意识不清或是不理性的行为。随著体温愈来愈低,几乎连呼吸或脉搏都无法观察到了。这时候病人的瞳孔或许会胀大。
由于严重的失温,病人看来可能有如死去一般,你绝对不能放弃救治他的努力,除非病人在施行显然正确的心肺复苏术之后依然没有生命迹象,而且身体“变热”了。要记住那句老话∶“人除非身体温热而死亡,否则就是没死。”恢复体温的工作要谨慎为之,并且视状况需要,同时或按著施行心肺复苏术或协助换气。
失温的治疗要由避免发散更多的体热开始,让病人不再暴露于寒冷中。将病人移出风吹和湿冷的地方,把湿的衣物脱去。如果是轻微的失温,穿上干衣物并且挡住风寒吹袭或许就已足够。如果病人的呕吐及吞咽能力无损,可以让他喝点流质,然后再吃一点有糖分的食物。虽然高山的老习俗完全相反,认为必须喝温热的饮料,但在经微失温的情况下,温热饮料没有那么重要,只要供应流质即可。(想想看∶把一汤匙的温水倒进一杯冰水里,并不能让杯子马上热起来。)失温应该持续治疗,直到病人恢复排尿为止。某些情况下,光靠这些措施并不能让病人恢复体温,或许需要某个队员以身体(必须是热的)直接接触,才能让他暖和过来。
至于严重的失温,让病人“慢慢回暖”是很重要的。如果可能,尽速将病人后送到医院去回温。失温的病人必须小心搬移,以免无意间让大量的冷血从表皮的循环回流到心脏,这可能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心律失调。突然加温而休克也是另一种危险。
如果当场进行回温措施在所必行,将热水瓶包在厚手套或是袜子里,然后放在病人的腋窝和鼠蹊处,因为这里的大血管最接近身体的表层。找一位身体温热的队员在睡袋(或是其他的干爽绝缘物件)中以体对体的方式直接接触病人。如果病人陷入半昏迷,不要喂他喝水。和中暑一样,严重失温的病人,即使核心器官的温度回复正常后,还是必须时时观察,因为身体调节温度的机能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并不稳定。
失温的预防和下面几点常识有关
避免弄湿身体,或是湿了之后要赶紧弄干。
避免暴露于寒风之中,或是赶紧闪避。
避免或杜绝产生失水现象的可能。(在寒 冷的情况下,身体或许会透过排尿而排出 一些液体,因而导致脱水。)
适当的隔绝湿冷措施。
登山队的成员一定要知道什么时候攻顶之旅必须叫停。身体发抖的时候绝对不能轻忽。由于失温会干扰登山者的判断能力和知觉,通常你必须不断叮咛才能让发抖的队员穿上比较保暖的装备,时时观察每个队员的状况,可以防止衰竭的发生。
失温这种由于寒冷而引起的疾病会影响到整个身体,其他和寒冷有关的疾病(冻伤和浸足症)则对于人体只有局部的影响。如果某个队友不但失温而且有冻伤,你所决定的处理顺序(换句话说,决定该先治疗哪一种疾病)是∶如果失温的情况可能致死,就必须先予以适当治疗,等到病情稳定后再去治疗冻伤所造成的局部伤害。
冻伤
所谓冻伤,是人体某个部位因结冻而对血管和周遭组织造成了伤害,血管因而有可能严重甚至永久受损。最开始的时候,组织血管中的血液细胞呈现的是可逆的型态,可是后来这些细胞在供应组织养分的心血管中却凝结成了永久的块粒。皮肤伤害很普遍,这时度肤的表皮和真皮会分离开来。受到冻伤的组织冷而硬,颜色苍白或呈深黑,皮肤上可能会出现水泡。受到冻伤的组织很脆弱,绝对不能去摩擦或压揉。
对付冻伤要从治疗失温开始。失温处理完之后,你应该评估一下,看看对局部采取回温措施是否恰当或必要。答案通常是否定的。如果冻伤的部位在解冻之后有可能在旅程中再度冻住,病人应该送往医院,让他在适当的医疗环境下回温。如果身体某个部位解冻之后又冻住,坏死的组织层很可能会扩散到再度冻住的那一层界限。
如果队员的一双脚有冻伤,让这只脚保持冻住的情况是很重要的。因为一旦这只脚解了冻,病人就无法继续走路,必须由人抬著走。
绝少人会认为对冻伤应该当场采取回温措施,而如果势必要当场进行,病人必须浸泡在华氏一OO到一O八度的温水中以使冻伤的部位回温,绝不可以更热。之所以不能用热水,是因为冻伤的部位极容易被烫伤。病人应该躺下来,把冻伤的部位抬高。
回温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水泡。是否该处理因冻伤而起的水泡,迄今犹有争议。如果是黑色或蓝色的水泡,绝对不能去碰;如果水泡呈现白色或粉红色,有些人建议消毒后挤出来,因为这极水泡当中存在一种血凝结素(一种破坏组织的物质),但也有些人坚决认为不要去管这些水泡比较安全,以减少感染的危险。有开口的伤口或水泡,应该用皮肤消毒剂轻经洗净,然后用消毒敷剂盖住。如果病人对阿斯匹灵或布洛芬不会过敏,或许可以服用以减轻疼痛,并且对抗这种血凝结素。
如果你想知道治疗冻伤更明确的方法,应该请教专业的医疗人士。
当你的脚长时间又湿又凉(但并不是冻冷),浸足症就会趁虚而入。攀爬麦肯尼山(Mount McKinley)的登山者穿著防湿气的袜子,可是忽略了每天晚上把脚弄干弄暖,就是这种病痛的最佳攻击目标。同样的,日复一日在冻原上艰苦攀爬青苔沼泽地(即高纬沼),可是双脚在晚上从来不曾干过的人也可能会受到感染。这种病痛似乎是一种由于氧气分布减少(组织缺氧)而导致的神经和肌肉伤害,并非如冻伤那样,是因为血管和皮肤被冻住而起。
罹患浸足症时,症状是脚色苍白、没有脉搏,而且刺痛。发病的症状通常都发生在夜晚时分的帐篷里,登山者会被痛醒过来。
为双足回温时必须非常小心——要在仅比体温稍高的温水里浸泡——否则会产生坏疽。
在回温的时候,被感染的变足会转变为一种痛苦的充血状态∶双脚红肿,脉搏低弱。或许你需要将双足稍微冷却一下才能够 缓这种充血状态。接下来那几天的复原期间,你的双脚或许还是有复发的可能。
晒伤
强烈的紫外线(UV)是由太阳辐射而来,尤其在受到冰雪的反射后,在高山上没有防备的登山者很可能会被灼伤。由于过度曝晒在紫外线辐射下而受到的灼伤可能会很严重,不过这是可以预防的。某些药物(例如四环素以及糖尿病的口服药)可能会增加人体能对太阳的敏感度,因此受到灼伤的危险也会增加。
要预防晒伤,你必须先体会到有被灼伤的危险。云层的遮盖无法有效过滤紫外线,因此即使是阴天,你还是必须做皮肤的防护措施。
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用衣物把暴露于外的皮肤包起来。由于衣物的织法和纤维各有不同,过滤紫外线的效果也是好坏互见。织法紧密的衣物效果较好,虽然穿起来比较热。质地经的衣服有些经过特别处理,有过滤阳光的效果。(例如一极名为所Frogwear的质料)帽子应该有个宽帽缘,以保护你的后颈、脸部和耳朵。
如果皮肤非暴露于外不可,防晒产品可以延长你在阳先下停留的时间而不被灼伤。
这些包含太阳保护因子系数(即防晒系数,SPF)的产品通常市面有售,所谓SPF,是一种估计延迟晒伤效果的指数。例如,如果某个产品标示出SPF40,应该可以让一个人在阳光下多晒四十倍的时间,才会像一般人在正常曝晒后开始受到灼伤。
选择哪种SPF系数最好,要看你个人的敏感度以及环境曝晒的严重程度而定。防晒产品通常会包含一种化合药剂(抗氨基苯酸[PABA]或是二苯甲酮,能够吸收紫外线以防灼伤。防晒剂(Sun-Blockagents)也很有用,这些药剂中包含了氧化锌之类的成份在内,可以反射紫外线。一般而言,特别敏感的部位最好不要用防晒剂,例如鼻子和耳朵,而范围较大的部位则用比较不刺激的防晒剂。流汗之后,这些药剂或许都需要重新涂抹一次。
有些防晒剂在寒冷状况下可能很难挤得出来,所以如果你隔天要在冷飕飕的清晨前往冰河,前一天晚上要考虑到你爱用的防晒剂可能会有这个问题。含PABA成份的防晒剂保存期限不长,所以购买时和放入背包准备带上旅途时,要看容器上所标示的有效期限
雪盲
雪盲之所以发生,是由于眼睛外层受到紫外线辐射的灼伤,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问题。角膜(眼球前端透明的那层膜)是最容易受到灼伤的部位,它的表面可能会变得凹凸不平,长出水泡。如果继续曝晒于辐射之下,眼睛的水晶体也可能被灼伤。雪盲的发作时间是在辐射曝晒之后的六到十二小时之问,因此一开始没有任何征状,而呈现征状的时候伤害已然造成。干涩、感觉有砂的眼睛这时变得畏光,之后红肿流泪,接著感到非常疼痛。雪盲需要一大到数天的时间才能恢复。
雪盲的治疗包括止痛以及防止再度受伤。隐形眼镜一定要拿掉,同时必须保护眼睛不受强光刺激。提醒雪盲的人不要揉眼睛,尽量休息。为了避免眼皮的动作干扰眼睛,不妨用消毒过的敷布和护垫盖在眼睛上,每隔半天就检查一次眼睛对光的敏感度。等到眼睛不再极度畏光时,便可以将敷布除去,不过保护用的太阳眼镜还是应该一直戴著。
防止雪盲的方法颇为简单;在紫外线强烈的环境下,你一定要戴上护目镜或是旁边有挡阳板的太阳眼镜。紫外线波长会导致灼伤,而这付眼镜应该能够过滤掉百分之九十的紫外线。暗色调的镜片可以过滤掉反光,可是这种色调本身不能滤悼会让人灼伤的紫外线。在反射特别强烈的环境下,不妨在镜片上戴一层有偏光作用的护膜。如果你保护眼镜的东西掉了,可以用胶带或纸板临时做个紧急护目镜,用几条窄缝保护双眼。(第二章“衣物和装备”中对于墨镜有更多的资料说明。)
高海拔
当登山者越爬越高,身体的运作也会随著海拔高楼而被迫有所改变。空气愈来愈稀薄,每一口呼吸中可用的氧气愈来愈少,而同样重要的是,氧气密度(Oxygen Tension,可使身体从肺部吸收氧气的功能)也愈来愈弱。身体的组织愈来愈难获得新陈代谢所需的氧气,因而进入一种氧气量减少的状态,称为“组织缺氧”。
人能会试图去适应这种剧烈的环境改变,可是适应是需要时问的。每个人在适应环境的速度和程度上的差距甚大。下面是爬山速度方面的简单定律∶
1. 到了海拔一万英尺以上,每晚蚕营睡觉时多 爬的海拔高度要以每天一千英尺为限。
2. 每个星期两三次,要在和前晚同样的海拔高度上过夜。
人体对于高山组织缺氧的适应方式之一,是呼吸速度加快。当你爬到高处之后,你的呼吸速度好几天都会不断加快。这样一来,血管中已分解的二氧化碳会减低(因为你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另一个对于高山组织缺气的正常适应功能,是肾脏会将更多的水份似尿液的型态运到膀胱,以使体内排出水份。这种尿多的功能会让血液浓度稍微增高。这些改变会在你爬山的时候不久就开始,并且持续好几个星期。最后,你的身体虽然由于氧气密度很低而使得血红素运送氧气的功能减弱,但也会为了增加运送氧气的能力而产生更多的红血球。这种改变称为“红血球过多”(血液里有很多红血球),会使得血液浓度大为增加,甚至会干扰某些组织的血液循环。
由于组织缺氧以及身体功能的相关变化,你工作的效率或能力在高山上都没有平地来得好。在这些生理改变之间不断饮用适度的流质,似乎是适应良好的必要条件。
登山者的睡眠品质也会被高海拔所破坏。在高山上,大部分的登山者都会失眠,晚上醒来的次数愈来愈多,深度睡眠愈来愈短。通常你在睡梦中会出现不规律呼吸的现象,有时候连醒著的时候都会∶有时候呼吸速率很低,有时候又急速换气,有如机器般循环不已。(这种交替出现的不规律呼吸称为陈施氏呼吸,一种脑或心脏病所引起的断续性呼吸现象。)这种呼吸速度上的怪异改变,似乎是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过低而引起的。至于要不要服用安眠药以减缓登山者的失眠症状,各方意见不一,因为安眠药到底会不会让高海拔所引起的不规则呼吸更形恶化,至今尚无定论。
急性高山病症
住在平地的人如果走得很急,爬到海拔高度约八千到一万四千英尺时,至少有一半以上会感受到或多或少的急性高山病症(AMS)。罹患这种病症的人会出现一堆可能类似感冒、在通风不良场所里由于生炉火而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或是宿醉的不明显征状。急性高山病症的严重程度差异颇大,因此辨别病人到底是高山病症还是更可怕的高山肺水肿(HAPE)及高山脑水肿(HACE)是很重要的。所有这三种状况似乎都和身体流质由于高山气压而产生不正常的转移有关。
急性高山病症的症状如下∶
头痛。
失眠。
焦躁不安。
协调失衡。
脸孔及眼睛四周凸肿。
咳嗽。
呼吸急促。
胸部有满胀感。
呼吸不规则。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排尿减少。
虚弱。
双腿感到“沉重”。
急性高山病症从开始登山那天起就会发作,如果症状轻微,一大左右就可以复原,不过也可能会愈来愈严重。如果症状(例如头痛和恶心)继续加剧,下撤个两、三千英尺是最好的治疗。如果往海拔较低处走会让症状有所改善,就证明这的确是急性高山病症。
有些药物可以用来因应和高度有关的健康问题,你可以请教医生,看这些药物是否适合你的状况服用。例如,有些登山者在登山前连续好几天并且在到达高山后的四十八小时内持续服用Acetazolamide(Diamox)以预防高山病症发生或是防止它复发。服用这些药物可能会产生四肢刺痛、耳鸣、口味改变等问题,而且对磺胺药剂过敏的人绝对不能服用。不过,磺胺在预防、治疗AMS以及呼吸不规则方面确实有它的功效。
高山肺水肿
高山肺水肿(HAPE)的发生是由于身体的水份渗入了肺部,使得呼吸功能受到干扰。肺水肿有致死的可能,存亡的关键就系于对这种紧急情况的迅速反应。
高山肺水肿的早期症状和较轻微的病症颇相类似,例如由于高山空气干燥引起简单的支气管感染而咳嗽个不停。如果是肺水肿,随著病情加剧,病人会愈来缺乏运动的力气,不但呼吸急促、猛咳,而且呼吸速度和脉搏都会加快。如果登山队带著一副听诊器,或许会听到肺部在呼吸的时候会有清脆的发泡声音。这个清脆的声响是由于肺部增加了液体的缘故。
如果任由高山肺水肿恶化下去,呼吸时发泡般的噪音会变得非常明显,即使不用听诊器也听得到。嘴唇和指甲可能会变暗或带紫,表示身体由于肺部的水份阻扰。无法将氧气轮运到动脉血液去。有些病人可能还会发烧,因此令人很难区别到底是肺炎还是肺水肿。看看病人继续登山后恶化的速度如何,是辨别肺水肿的一个线索。
高山肺水肿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下撤。如果很早就发现,下撤约三千英尺后几乎所有的肺水肿情况都会解决。某些远征队伍会携带一种手提式的高压舱,可以用来创造暂时性的模拟“下撤”情境,藉以将病情稳定几个小时。氧气的供应对于病情的暂时稳定也有帮助。不过,病人终究必须实际下撤到海拔低处。有些登山者如果过去有过肺水肿记录,会事前服用一种nikedipine药物,可做为防治高山肺水肿的措施之一。
高山脑水肿
脑血管为了因应高海拔的压力,有可能会破裂,使得脑部组织由于增加了液体而变成稠糊状。最后,包在坚硬头盖骨里的脑部就形成了肿胀。
这种致命情况的初期症状包括协调能力恶化(运动失调症)、头痛、没有精力。协调测试,也就是要病人假装前面有高空绳索,以脚跟对脚尖的直线步法走上十五英尺,是检测失调症的有效方法。病人也许还会出现恶心以及强迫性呕吐的症状。
如果高山脑水肿加剧(很可能迅速恶化),病人的思考会变得模糊不清,同时许多脑部问题也都开始出现,例如身体一侧的肌肉失去控制能力。即使是一万英尺的低海拔高度,也可能出现高山脑水肿,而要活命就得赶紧下山。有些远征队曾服用某些药物,例如Decadron,做为治疗病人的加强措施。
头部、颈部、背部的伤害
往高山旷野的意外事故中,头部和脊椎骨受伤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头部和脊椎骨受伤都有致命的可能。这种伤害常常是由于物体坠落所导致,例如岩石或冰块,或是由于登山者跌倒后,头部或背部碰撞到了坚硬的物体。而即使登山者在跌倒的时候,并没有碰撞到任何东西,突然减速也可能会使脊椎骨受伤。
头部和脊椎骨极为脆弱,因此紧急救护时,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导致受伤更重或是死亡,可是这些伤害的征状常常又很不明确,因此很难决定该采取什么样的因应措施。医护上之所以左右为难,通常又牵涉到搬移伤者安不安全、当场治疗是否必要的问题。就所有的头部伤害来说,我们一定要假设伤者的颈骨也受到了伤害(颈部伤害),除非经过彻底检查后排除了这种可能。任何人一旦颈部受伤,一定要仔细观察,看有没有伤及头部和脑部的可能。
代表有头部受伤可能的征象包括∶
昏迷不醒。
耳、鼻、眼流血或是流出清澈液体。
左右眼球大小不一,或是眼球对光线的收缩反应左右不一。
脉搏缓慢,或是呼吸速度明显起伏不定。
整个头部都感受到头痛。
意志不集中,脑筋不清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