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1-8 17:17 编辑
爬山峰是一回事,从山径起点走到山上又是另一回事。山野行进系借由依循山径、绕过树丛、横越雪地、渡溪涉水到达目的地的一门艺术。若你习得山野行进的技能,你就打开了通往峰顶的大门。
在山野寻找路线
在山野寻找路线是一门艺术,旨在寻找登山队力所能及的攀登路线。直觉与运气扮演了一定的角色,但克服途中的困难障碍则有赖于技巧与经验。除了第五章《导航》的导航与定位技巧外,在攀登前及攀登过程中,登山者亦倚仗自身解读天候与雪况的能力,巧妙地通过不同地形,掌握大自然在攀登过程中提供的线索。
汇集路线资讯
事前汇集越多的资讯,其后的判断将越准确。花些时间研究欲攀爬地区的地理与气候,尤其是该队伍常造访的地区。每个山区皆有其特性,它们都会影响路线寻找的工作。习惯加拿大境内落矶山脉(Canadian Rockies)一带宽阔山谷与森林的登山者,需要学习一套新的登山知识来面对英属哥伦比亚海岸山脉(Coast Range)中植物密布又狭窄的峡谷。北美太平洋西北沿岸山区(Pacific Northwest)登山者习惯在六月时面对仍覆盖白雪的山区,但他们会发现加州东部山脉(Sierras of California)六月的景致截然不同。
登山指南提供详细的攀登介绍,包含攀登路线的信息资讯、预估完成时间、上升海拔高度、距离等等。但登山指南的资讯可能会过时,一个严峻的冬天可能会使攀登方法完全改变。确定手上的登山指南是最新版本,并阅读两三本不同的登山指南加以比较。在计划行程时,也可参考介绍该区域其它活动――如滑雪、健行、地理与历史――的书籍。
在网络上查询天气预报、雪况、林务署及国家公园管理处的信息。曾去过该路线的攀登者可以提供的讯息包括重要地标、危险之处以及路线寻找的困难点等。也可到计划攀登地区的攀登者资讯交流板查询相关消息(使用计算机资源时,要自行判断资讯是否可信;网络没有绝对的可靠性,评估发表文章的可信度也相当困难)。
各种地图都有有用的详细信息:林务署地图、路线图、航照图、登山者描绘的略图、地形图等。在挑战特别不熟悉的地区时,需要更多的准备,也许包括先到该地区侦测状况、在展望良好点观测,或是研究航照图。林务署或国家公园管理处通常可以提供关于路线状况的资讯,最热门的攀登地区甚至会有专门负责的管理员常驻山区并提供充分且最新的情报。
与当地人交谈也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路线细节。在当地咖啡馆里帮你倒咖啡的那个人可能就是该地区极有经验的攀登者,询问地图上未画的路线、雪况以及最佳过溪点等资讯。
在筹备时,记得考虑季节因素以及该年的降雪量。登山季节初期,陡坡有发生雪崩的危险,尢其是之前冬天的降雪量特别高时。登山季节后期或降雪量少的冬季之后,以往覆雪的陡坡可能会裸露碎石。
最后,别让过时的资讯毁了行程。行前咨询相关机构以获取道路、山径的讯息,特别是关闭的消息,以及关于攀登路线、管制、许可与露营要求的资讯。
从经验中学习
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取代第一手经验。与经验老到的登山者一同攀登,观察他们的技巧并提出问题。当你越熟悉山野,就越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路。
路线观察
用眼睛攀登。持续研究攀登路线。远观山峰可以觉察棱线、断崖、雪地、冰河的大致走势以及山坡陡度,从较近的角度可以看清断层线(fault lines) 、悬崖地带(bands of cliffs)与裂隙区的细节。寻找可作为行进路线的地方:较两边山坡平缓的棱线;可借以向上或横越坡面的岩隙、岩石突出点或烟囱状局部地形;雪原或冰河易于通行的区位。找出易于攀爬的部分,然后将它们连结起来。随着经验的累积,你将可以轻易地找到力所能及的攀登路线。
若路线自山麓边缘开始,试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若你是正面面对它,就连平缓的坡面看来也会很陡。断崖壁面上无法分辨清楚的一连串岩块突点,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可能可以看清,或者可以借由其阴影变化来辨别。
积雪的出现有时表示坡度和缓且易于攀登,因为雪会在50度以上的山坡上滑落。远处岩面上出现的积雪或是矮灌木丛,通常可作为蜿蜒于小岩块间的“人行道”。但是,积雪也可能会骗人。山峦高处看来像是雪原的地方可能是冰。深峻陡峭的谷地有时全年覆盖着雪或冰,尢其是阴影下的部份。
注意危险地形
对攀登过程中的危险地形提高警觉。注意雪原或冰瀑发生雪崩的可能性,断崖地形则需提防落石。雪地上出现脏雪或布满碎石的石坑表示最近发生过落石。若路线行经雪崩区或落石区,尽量安排在晚上较寒冷的时刻和清晨时分快速通过此类地形,避免阳光融化高处积雪,造成巨石或冰塔滚落。中途休息应安排在危险地形之前或之后。当你通过危险地形之时,尽量不要被其它行进较慢的队伍拖慢速度。若可能,在下大雨时避开此类路段。同时注意天候状况的改变(请参考第二十七章《高山气象》)。
持续评估危险地形,并寻找继续前进的路线。如果目前所采取的路线安全堪虑。搜寻其它可能的替代路线,并尽可能提早下决定。
为回程做安排
行进当中要时时考虑回程应如何安排。容易向上攀爬的路线不一定就容易下降,而且回程时也不一定容易找到此路。行进时常回头张望,记下来该如何走,携带GPS接收器或高度计,必要的话,可以绑路标。(其它资讯请参考第五章《导航》以及第七章《不留痕迹》)
行进时也需要预先考虑当天的落脚处,在天黑前队伍应到达何地?使用头灯摸黑行进是否安全?时时留意可供紧急扎营的地点、水源与其它任何可使回程更容易、更安全的事物。
步行
在登顶的过程中,步行的部分通常会比攀爬的部分更多。步行技巧与其它技巧同样重要。
踏上山径之前,先伸展你的双腿、髋部、背部与肩膀。喝点水,考虑先将斜纹布贴在容易起水泡的部位。花些时间调整背包与登山鞋,以免待会因酸痛不适而时常停下来调整。
在出发前先做好之后休息时的准备。将一整天都会用到的物品放在背包容易拿取的口袋,如小点心、饮水、外套、帽子、手套、绑腿、太阳眼镜与头灯等。这样不仅可以让你易于拿取这些东西,也可以让队友易于帮你拿东西,而不用卸下背包,或甚至是不需减慢速度。将冰斧和登山杖挂在背包上并绑好,遇到较艰难的地形时便迅速取下使用。就算尚末进入雪线,冰斧也相当有用。
速度
从一开始便设定正确的速度,可使接下来一整天的攀登过程更加轻松愉快。最常见的错误是走得太快,原因可能是因为担心前面的路途仍长,或是想表现得比队友更好。如果有一整天时间可用,何必在16公里远路程的起始1公里就把自己累翻呢?如果你不能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维持相同的速度,或者无法在交谈时维持正常的呼吸,那就表示你走得太快了,放轻松点。
另一个常见的错误是脚程太慢。这只会拖长整个健行过程,也会减少处理行程中更具技术性部分的时间。如果你是因为疲倦而走得慢,请记往身体有很大的潜力,肌肉也许已开始酸痛,但仍能走上16公里。某种程度的不适是无可避免的;走得太快或太慢只会增加额外的疲惫。
刚出发时,要走慢一点,可以当作是暖身运动。在开始流汗前,休息一下并脱掉一些衣服。接下来加快速度,接受酸痛,让身体努力运作,进入“再生气”(second wind)阶段。在生理状况上,这表示心跳与循环会加速,而肌肉放松。当脑内啡(endorphin)开始作用,肉体的压力会消却,你会觉得强壮而愉悦。
依据山径的状况调整速度。上坡时缓慢而有条不紊地行走,在步阶变缓时逐渐加快行进节奏。最后,配合背包重量、山径缓陡、天气与其它因素,你会调整到一个自然的速度。
因为疲惫,一天将结束时的行进速度无可避免地会慢下来,肾上腺素虽然可以短暂地激发身体力量,但“再生气”阶段不会再度出现。
休息步法
攀登陡坡、雪地和高海拔地区时,须用休息步法(rest step)控制步调并减轻疲惫。当双腿或肺部在行进间需稍事休息时,可以使用休息步法代替频繁的中途休息。休息步法简单但巧妙;请多加练习。
这个技巧的重点是每踏出一步后伴随着一次短暂停顿,但不是完全停下来,此举可以让腿部肌肉稍事休息。走下一步时,将一只脚摆动到前方,在让后腿支撑全身重量时,挺胸站直并呼气(图6-1a)。伸直后腿,让骨头而非肌肉来支撑身体重量。你会感到自己的重量沉入骨头与后腿。此时完全放松前腿的肌肉,尤其是大腿。这样的稍事休息不论多么短暂,都能消除肌肉的疲劳。接下来,深吸一口气并将后脚摆动到前方走下一步(图6-1b),然后在另一只腿再度采用休息步法(图6-1c)。
双腿的移动必须同步配合呼吸,通常是每踏出一步便呼吸一次。吸气时,上蹬一步;吐气时,短暂停顿以让前腿休息,由后腿支撑身体重量。持续重复这个步骤。许多登山老手会在脑中反复念诵一段旋律,以保持舒适的韵律节奏。每走一步应呼吸几次,需视路径难度与疲累程度而定。在高海拔山区,攀登者有时必须在每上蹬一步前深呼吸三或四次。
采用休息步法需有耐心。这种单调的节奏可能会降低士气,尤其是当你只是单纯地在雪地里跟随着队友往上爬,而不需花脑筋寻找攀登路线或踢步阶的时候。在脑子里哼首快乐的旋律吧,即便峰顶看似遥远,请相信这个步法能带领你逐渐完成路途。
图6-1 休息步法:
a 把全身的重量放在右腿上并呼气,全然地放松左腿;b 吸气并用右腿踏出下一步,将身体重量转移到左腿上;c 把全身的重量放在左腿上并呼气,全然地放松右腿。
休息
休息能让身体从艰辛的活动中复原,并维持一个有效率的行进速度。只在必要时休息,否则请继续行进。若你常常在非必要的时候停下来休息,一日十个小时的路程可能会拖成十五个小时,不但影响士气,甚至会因而无法登顶。
在前半个小时,要先停下来让队员调整鞋带及背包带,增添或脱掉衣服。
刚开始行进时,身体还很有精神,大概每隔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短暂休息一次即可。采站姿或半躺的姿势休息,靠着树身或山坡以减轻背包给肩膀的负担。做几个深呼吸,吃点东西或喝点什么。别让自己脱水,记得在每次休息时喝点东西。
记得询问队员是否需要停下来上厕所,以免有些队员可能想上厕所却羞于启齿。为了减少对山林环境的冲击,队伍第一次休息要尽量选择在登山口前最后一个可以找到厕所设施的地方。
在行进一段时间后,你可能需要更完整的休息,此时队伍大概可以每隔两小时左右充分休息,如水边、较易卸下背包的斜坡、风景美丽的地点等。拉拉筋,如果觉得冷或肌肉僵硬则加点衣服。再度出发时记得脱掉多余的衣服,免得走几分钟后又得停下来脱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