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 库布齐沙漠露营活动
  • 2023年5月13-14日 杜鹃花露营
  • 2022年五一假期--贵州秘境-
  • 2023年6月17端午节哈巴雪山
  • 2023年3月25日 春季京西古道登山赏花活动
  • 2014年9月 阿里大北线活动照片
楼主: 绿洲户外

2012年4月29-5月1日 陕西太白山南北大穿越(已报名23人)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7 15: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我也去吧。时间较长的,就不让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15: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衣:
五月初的太白山季节垂直分布还是很明显的,在厚畛子(海拔1250米)气温还是和山下差异不是很明显,正常的速干衣就可以,但只要太阳一落山,温度还是会很快的下降,在3000米以上的营地感觉尤为明显,去老庙子营地(海拔3059米)那一日,由于当天的路程比较长,到营地已是下午6点多了,太阳将近落山,一路上还穿的是速干衣,到营地看见水源地还是正常的流水,过了半小时,见无水流动的一处水源已开始结冰渣,也赶紧掏出带的羽绒服,这才算感觉到些温暖。山上积雪比较多的出现是从玉皇池(海拔3320米)开始,基本上一路都有雪。此次衣服准备也是按照冬季标准的,排汗内衣、抓绒衣裤、冲锋衣裤、羽绒服、手套、带沿帽子(保温遮阳)、备用衣服(防止遇到雨雪天气 有干松衣服可换)、高帮登山鞋、-10度羽绒睡袋,鞋子最好是高帮的,因为沿途会经常遇到石海,全部都是大石头,防止崴脚,羽绒服这次带的感觉还是很值的,防止突遇恶劣天气,温度骤降,晚上也可放在睡袋里增加温度,最好戴上帽子,走四十里跑马梁一路基本都在山脊,风大,防止大风带走你过多的体温,而且紫外线辐射严重,擦防晒霜都有可能被晒伤。

食:
我此次行程是28号下午进山,1号下午出山,3天3夜,食物也尽量做到精简,毕竟不是腐败的线路,食物以高能量为主,牛肉、士力架、巧克力,建议备各种饼、面条、汤料、榨菜,没有主食光吃肉也是很难受的,牛肉也别大块大块的买,一次吃不完很容易坏掉,真空袋分几次装最好,带上蜂蜜和葡萄糖还是不错的选择,补充你每天大量流失的养分,能烧开水的营地基本都能提供些粥和面条之类的热食,不过价格比较贵。
去之前备些个人药品,在高强度的活动下,个别人会出现高反症状,头晕等,一般向导都会带着一个氧气袋上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15: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白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15: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3-7 16:16 编辑

秦岭主峰太白山:太白积雪六月天—太白山的气候


作者: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时间:2006-7-8 22:05:41  



秦岭是我国南北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它象一道高大宽厚的巨壁,阻挡着南来北往的气流,使南北气候产生明显的差异。气候随高度而变化的所谓气候的垂直分带性,在雄伟峻拔的秦岭中也表现得十分清楚。太白山是秦岭的最高峰,因此对气流的屏障作用,以及气候的垂直分带,都最为典型。这里可真是;岭南山北差异大,高峰低谷更不同,六月积雪传佳话,奇峰常在云海中。

一、岭南山北  气候两样
我国低层大气中,气流多偏南北方向。冬季,在蒙古高 压控制下,强大的寒潮频频发生,滚滚南下,这时秦岭北坡首当其冲,因而使得渭河平原长时间处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然而,正由于秦岭的阻挡,才使得汉江谷地免受寒潮之害,天气仍不显太冷。夏季,从海洋吹来的暖湿的东南风盛行,边时秦岭的南坡便成为迎风坡。每当东南季风吹来,暖湿空气被迫顺着秦岭南坡爬升,逐渐变冷,凝云致雨,因而给汉江谷地带来较多的降水。气流越过秦岭后下沉,逐渐变暖,再加上水汽减少,因而渭河平原的降水就比较少了。秦岭就是这样:冬季阻挡西北寒流南侵,夏季遏止东南季风北进,使得南北两侧冷暖干湿大不相同。

太白山仅仅是秦岭的一小部分,太白山的南边是秦岭南坡的中下部。太白山一线,山势高大险峻,东西排布整齐,山脊上没有较大的垭口,因而对气流的屏障作用尤为显著。

眉县位于太白山以北的渭河平原,地理位置是北纬34°02’与东经107°19’,海拔518.5米。而洋县在秦岭之南的汉江谷地中,地理位置是北纬33°13’,与东经107°33’,海拔469.6米。两地虽然纬度相差不到l°,但是由于有太白山的屏障,气候迥然不同。

眉县年平均气温为心129℃,而洋县为14.7℃。一年中最冷的一月份,眉县的平均气温为-1.1℃,曾出现过-17.2℃的极端最低气温。而洋县一月份平均气温为2.1℃,极端最低气温也不过-10.1℃,分别比眉县高3.2℃和7.1℃。所以,冬季,眉县一带北风凛冽,大地封冻,积雪数寸,草木凋零,一片北国风光。而洋县这时却是另一番景象:细雨丝丝,落雪即融,棕榈常绿,蚕豆青青,犹如江南水乡。一月份,洋县不但比眉县暖和,而且比我国东部平原同纬度地方的气温还要高2℃多。

夏季的六、七、八三个月,眉县的降水量为213.1毫米,而洋县为319.8毫米,比眉县多106.7毫米。一年中最热的七月份,眉县的平均气温和洋县相差无几,分别是26.3℃与26.8℃,但是眉县出现的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2℃,而洋县却只有38.7℃,这显然与洋县降水多,气温变化和缓有关。相比之下,眉县的炎夏可真是赤日炎炎,天气干热,常出现旱象。

大多数植物生长过程在日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才见活跃,故一般把一年中稳定在10℃和10℃以上的各日的平均气温累积起来即所谓活动积温,来衡量一个地区为植物生长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它可以大体代表这一地区的热量资源。眉县的活动积温为4104.6℃,无霜期216日,年降水量为606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l%,这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而洋县的活动积温为4596.4℃,无霜期283日,年降水量为804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属于北**带季风气候。这两类气候的分界线就在秦岭南坡下部的留坝县马道驿到洋县金水河一线。

一年中,洋县的无霜期和作物生长期与纬度比它低2℃多的武汉相似。洋县的年降水量比眉县多近200毫米,几乎和比它距海近得多的而且位置偏南的淮河流域的年降水量一样。

这一切都是由于秦岭,特别是由于秦岭的主峰太白山对气流的屏障作用所造成的。

二、典型的垂直气候带
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一重要的自然现象早就为人们所熟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游览庐山时,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意思是说,平地上,农历四月已是春尽花谢,而山上寺庙里的桃花却附刚盛开。原来山上的春天比山下平地上的春天来得晚。现在人们才懂得了这是因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中能量的最主要的来源。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变热;同时又放出长波辐射来加热大气,所以地面是大气的热源。因此离地越高,离热源就越远,得到的热量就越少,再加上由于高处多风而热量散失快,所以气温就越低。

大气中温度垂直递减的规律,使高山地区形成气候带的垂直演变,即形成垂直气候带。一般把高度每上升一百米气温降低的数值,叫气温垂直递减率。太白山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年平均值估计在0.4一0.5℃之间。根据气候和植被特点,这里由下向上可分为:暖温带、温带;寒温滞、亚寒带、寒带等五个气候带。

1、暖温带季风气候带:
就水平气候带而论,太白山正好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带内。太白山北坡,海拔800米以下属暖温带。这里与眉县气候基本相似,只是气温比眉县稍低一点,降水量比眉县稍多一点。年平均气温约12℃,年降水量620—700毫米,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一年中,无霜期约210天,活动积温4000℃左右。这里热量充足,降水集中,冬冷夏热,四季分明。这种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对植物,尤其是对农作物的生长很有利。

三、四、五三个月是这里的春季,这时气温回升快,寒流常侵袭,羚暖变化大,;降水不均匀。

入春以后,气候迅速转暖:。三月份平均气温8-10℃,比二月份高5-6℃;三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几乎都在10℃以上;四月平均气温13-15℃;五月平均气温己8-20℃,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8℃;—:气温逐月升高,十分明显。小麦苗返青,百虫苏醒,大地披绿,鸟语花香,万物变化之快,莫过于春天。然而春季常遭寒流侵袭,每当寒流袭来,气温突然急剧下降,极端最低气温在-5℃-5℃之间。晚来的寒流,常常使农作物和果树花木受到冻害。所以,春季气候的冷暖多变,常常影响农副业生产。

着季里,随着气温的迅速回升,降水量也逐渐增加。三月份一般降水不多,约30毫米,四月、五月便增加到60毫米以上。整个春季的降水量为170-220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8%。四月的降水比较稳定,中下旬常有短期阴雨,这个月适值清明、谷雨两个节气,故这里真可谓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了。三月和五月降水不均,少则0-6毫米,多则70-160毫米。此时农作物生长极为旺盛,需要消耗大量水分,降水的多少直接关系着农业的丰歉。降水的变化大,便容易引起起春旱,因此人们把春雨看得十分宝贵,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谚语。


六、七、八三个月为暖温带的夏季,这一时期剖:天气炎热,多雷阵雨,有时还出现阵性大风。

夏季里,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30℃的日数约60天。七月份是全年气温最高的一个月,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l-42℃,热量资源丰富,一些喜热的作物象棉花等都能生长。这个时期,麦类刚收,秋苗竞长,瓜果结实,山花放香,植物生长正需要大量的光热和水分。夏季的降水量虽然比春季明显增多,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但由于降水不均,多雷阵雨,因而常出现伏旱。夏季的大雨和暴雨侵蚀作用很强,是引起水土流失、造成洪水灾害的根源。

秋天是暖温带的收获季节。在九、十、十一这三个月里,气温下降,天气渐寒,秋风萧瑟,阴雨连绵。这个时晡期,收秋种麦,采籽摘果,遍地金黄。九月份往往是全年降水量最多的一个月,过多的降水有时直接影响着收秋和种麦,给农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太白山暖温带的冬天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北风横吹,大地封冻。全年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4.0-1.0℃,极端最低气温-17.0一-15.0℃,土壤冻结期约两个月。冬季的降水量最少,约占年降水量的3%。每当寒流滚滚而来,大雪满天纷飞之时,这里便成了一片银装世界。

2.温带季风气候带
太白山北坡,海拔800—1500米,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这里比暖温带热量稍差,但降水增多。年平均气温约11℃,活动积温3200—3500℃,无霜期为150一190天。年降水量650—800毫米,七、八、九三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全午降水量的60-65%。气候温和湿润,夏季不太炎热,春秋时间较短,冬季冷期较长。

夏季平均气温20-23℃,极端最高气温35-37℃,已不象暖温带夏季那样炎热。

春天来得迟,秋季结束早,这里的春秋都比较短。

冬季时间较长,一般在四个月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7一-2℃,积雪和土壤冻结期常常在三个月以上。

在这一气候带里,一些喜温作物如玉米、水稻、豆类和小麦等均能生长,而桃、杏、苹果、梨、核桃等果树林木,大都生长在该气候带的下部。

3.寒温带与山地的最大降水高度
寒温带季风气候带,大体分布在海拔1500-3000米的范围内。这里全年无夏,春秋短促,冬季漫长,气候冷湿厂,多雨多雾。年平均气温约6℃,活动积温1900—2500℃,无霜期只有140天左右,而降水量却多达750一1000毫米。

春季从四月下旬或五月初开始,虽然五月份平均气温11-13℃,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0℃,然而寒流一旦袭来,气温又会降到0℃以下,因此阴坡仍残留积雪。三到五月丹常刮偏北风,平均风速3.0-4.5米/秒,大风日数约在30天以上。五月份,当这里植物萌动之时,高山上仍是白雪皑皑,而山下这时却已经是百花盛开,蜂飞蝶舞,春意盎然了。根据气温的高低和物候现象的关系,人们常以10℃为冷与暖的分界温度,以22℃为暖与热的分界温度,并规定:每五天即每候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时期为冬季,在22℃以上的时期为夏季,在10-22℃期间为春季和秋季。在六、七、八三个月中,寒温带的平均气温只有15-21℃,极端最高气温有时可达35℃,基本上没有夏季,真所谓“褒斜谷里夏犹寒”。这一时期降水量为320—420毫米,约占年降水量的35-45%。寒温带的秋季是十分短暂的,九月份平均气温约11-14℃,降水量可达190毫米,降水日数约12-17天,一个月里晴天只有3-5日,一场秋雨一场寒,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就开始下雪了。

寒温带的冬季很长,一般从十月份开始,直到翌年四月。冬季寒冷湿润。一月份平均气温-8—-5℃,极端最低气温-25—-12℃。霜期从九月下旬至来年五月上旬。冬季以降雪为主,常常是鹅毛大雪铺天羞地,积雪盈尺,有时至六、七月份仍消融不完。冬季里出现的雨淞和雾凇,常常构成奇特的景致。过冷雨滴在地面上、岩石上、草木上冻结成一层透明的冰壳,就叫做雨凇,也称“冻雨”。而挂在树上的雾淞,犹如梨花满枝,玉树银装,引人入胜。这真是:一夜寒雾挂满枝,凝是玉树从天降。这是冬季出现大雾时,由水汽升华或由过冷水滴直接凝聚在树枝、草叶等细长物体上而形成的,人们还称雾淞为“树挂”。

寒温带气候冷湿,光热不足,一些喜温的农作物已不能生长,只有萝卜、白菜、马铃薯等,在一些地方还可以勉强种植。

寒温带是太白山降水量最多的气候带。在六、七、八三个月中,北坡在海拔1900米以下,降水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直到海拔1900米附近达到极大值。而超过海拔1900米以后,降水量反而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少。海拔1900米的高度,就是太白山北坡在六、七、八三个月中的最大降水高度。因为气流中水汽的含量总是有限的,气流顺着山坡上升过程中不断凝云致雨,大量消耗水汽。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水汽消耗量最大,降水最多。此后,由于水汽大量减少,因此降水也逐渐减少。只要降水由多变少的这个转折点的海拔高度比山顶低,那么山坡上总会出现最大降水高度。太白山南边六、七、八三个月中的最大降水高度比北坡低得多,已超出太白山的范围,约在海拔1350米的秦岭的南坡上。同一山坡的最大降水高度常常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上升或下降,因而在山坡上的一定高度范围内,往往形成一比较狭窄的多雨地带。正因如此,太白山北坡海拔1900米附近空气湿度很大,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0一80%,因而使得这一带常年多雾。年平均雾日约110一140天,7-10月为多雾月,每月平均雾日约13一17天。唐代大书法家张旭在《山行留容》一诗中曾写到“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已沾衣”。人们还常说:“云过湿山坡”。这都说明山中的云雾可称得上是“水平降水”。在海拔2790米的平安寺一带,常可看到披涛汹涌的云海。云海的形成与下面的“水平降水”有关。

4.高山亚寒带
太白山的亚寒带气候大约分布在海拔3000—3350米的高山地带。这里气候寒冷湿润,年平均气温约-2—-1℃,年降水量约800—900毫米。十月至翌年四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土壤冻结期约7—8个月,冬季长达9个月。六月中旬至九月中旬,平均气温在10—14℃之间,常常是中午温和,早晚较凉,日温差较大。生长期约100天左右。放羊寺位于海拔3060米的山梁上,有一年6月2日,这里夜间气温仍在0℃以下,早晨草上有白霜。同一天在海拔3135米处的阴坡上,还见到约三寸厚的残留积雪。七月中旬,放羊寺早晨六点左右的气温约1l℃,到上午11点便上升到18℃,夜间仍有寒意。亚寒带的上界已经是太白山森林的上跟。

5.高山寒带
太白山海拔3350米以上为寒带气候。这里气候的突出特点是:寒冷半湿润,无秋冬季长,天气多变幻,风大辐尉强。一年中寒冷期长达9—10个月,全年各月平均气温极少超过8℃,自十月至翌年四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可降到-30℃左右。7—8月气候温凉,日平均气温5—10℃之间的日数约有50天,日温差变化较大,常刮东南风。寒带位置比太白山北坡最大降水高度要高出1500多米,因此降水量已明显减少,这里年降水量约750—800毫米,八月份开始降霜,九月份开始降雪,直到来年五月份。文公庙位于海拔3660米的山梁上,有时在七月中旬,庙内阴处仍有残雪,这里为山梁上的一处垭口,因而常刮大风。大太白海上的坚冰,;一般到7且份方可融尽。有一年6月4日,大大白海上冰坚雪厚,直到7月13日才呈现出碧被荡漾的丽姿。七月份大太白海附近的气温,日变化比较明显,同年7月13日这一天,下午7时半为7.5℃,夜11时为4℃,次日早晨6时为4℃。大太白海北侧崖壁上,有一冰洞,此洞是沿着一条断裂形成的,:洞内阴冷潮湿,寒气袭人,不知何年冻结之冰柱、冰块,至今依然晶莹清丽,令人惊异。《眉县志》上称“洞中有万年不融之冰",看来并非夸张。太白山的顶峰拔仙台,一年绝太部分时间都处在冰天雪地中,1979年8月17日早晨这里已降霜结冰,有时直到来年六月初,土壤仍未解冻。特别是在那些寒冷多雪之年,这里冰山雪峰,耸立碧空,终年不化,极为壮观。7-8月,这里平均气温约7℃,每遇阴雨或冷气流侵袭,日最低气温常降到-2℃以下。这一时期,这里忽晴、忽阴、忽风、忽雨,天气瞬息万变,有时一天就能遇上几晴、几阴、几雨的变化,真是:云雾常缭绕,山头忽隐现,风雨无定时,高处不胜寒。

三、“太白积雪六月天”
“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公元六世纪初期,郦道元在《水经注》里曾写到: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唐代时,杜甫诗中有“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的比喻;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记》一开头就写道:“雍州西南界于梁,其山曰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尝已也。”到了宋代,太白山仍然以高寒称著,苏轼的《太白山祷雨》就写的是,春季发生大旱,天气干热,麦苗枯萎,而山上却依然是“岩崖已奇绝,冰雪更□□(音貉搜,意指雕镂的东西)。”元代人朱铎写太白山“雪花点翠屏,秋风吹不起”极言降雪积雪时间之早。明代时,王圻在《三才图会》中,对太白山的终年积雪又作了进一步的描绘:“山巅常有积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可见太白山巅六月积雪的奇丽景色确实来历已久。而这种景象,却只有在高山亚寒带和寒带才有可能出现。在过去寒冷的年份里,巍巍高峰,终年积雪,银光四射,百里可见,故留下了“太白积雪六月天”的佳话。

近十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冬季降水量减少,特别是夏季,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盛夏期间常出现高温炎热天气,形成伏旱,因此每年农历六月,太白山已很少有积雪存在了。

四、高山气候的特殊性
太阳以辐射的方式把热能传递到地球表面。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首先受到大气中气体分子、水汽分子、小水滴和尘埃的拦截,一部分辐射能被这些分子和微粒吸收,一部分被反射掉,还有一部分被散射,剩下的部分才直接到达地表。直接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就叫做直接辐射。空气密度越大,气体分子,水汽分子,小水滴和尘埃越多时,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就被削弱得越厉害,因而到达地表的直接辐射就越弱。太阳辐射受到大气中分子和微粒的散射,散射的一部分传到地面,被地面吸收,传到地面的这部分散射叫做散射辐射。散射辐射和直接辐射相反,当空气密度大时,散射辐射反而增强;空气密度小时,散射辐射减弱。地面接受到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合起来,就叫做总辐射。在少云的晴天,海拔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直接辐射增强和总辐射都比山下平地上强,而散射辐射比山下平地弱,特别是高山上紫外线辐射往往比山下要强好几倍。1979年7月30日一8月15日,海投3767米的拔仙台在晴天正午时,直接辐射为1.54卡/平方厘米·分,散射辐射0.12卡/平方厘米·分,总辐射为1.66卡/平方厘米·分,而海拔396.9米的西安此时的直接辐射为1.07卡/平方厘米·分,散射辐射为0.24卡/平方厘米·分,总辐射为1.31卡/平方厘米·分。拔仙台比西安高3370.1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分别比西安大44%和28%,而散射辐射仅仅是西安的一半。每年七、八月间晴天的正午,登上大太白海、拔仙台一带,虽然凉风丝丝,然而阳光如炙,人的体感温度可能达到50℃左右,如不注意,皮肤会受到强烈紫外线辐射的灼伤。;太白山高山区冻融风化作用之所以强烈,也是和强烈的太阳辐射分不开的。

高山地区山谷风盛行。白天山坡附近的空气受热快,因而风从谷中沿坡向上,形成谷风。到了夜里,谷底的空气冷却慢,因而风从山坡向下吹,形成山风。太白山由于森林覆盖密度很大,所以7—8月间,山谷风比较微弱,有时甚至不明显。一般说来,离地面越高,地面对气流的摩擦阻力就越小,故高空中风速总比地面附近大,所以,在相同地形条件下,山地的风速往往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变大。七、八月间,太白山,在海拔3000米以下,平均风速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很小,风速均小于2米/秒。但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随着向山顶接近,风速急剧增大,在拔仙台风速达到5.8米/秒,比海拔3000米以下增大几倍。山顶上,最大风速出现在上午8点左右,最小风速出现在下午两点左右,日变幅约2.7米/秒。这和山下平地上夜间或清晨风速最午后最高温度出现时风速最大正好相反。文公庙梁下的山坡上落叶松的树冠多向一侧发育,此称“风形树”,这是由于这里常年主要刮一种方向的大风所造成的。高山之上尽是粗大的块砾,土类细粒物很少,这都和高山上常年风大有关。特别是在漫长时冬季里,寒风怒吼,经久不息,太白山上的庙宇之所以多用铁瓦覆盖,其原因可能也在这里。海拔高度越高,空气密度越小,因而同一级风在低处和高处产生的压力也不一样。比如八级大风,在海平面附近可产生22.6公斤/平方米的风压,:但在海拔4000米处其风压却只有15.4公斤/平方米。海拔518.5米的眉县,八级风常常可吹折树枝,人迎风行走感到吃力,但在海拔3767米的拔仙台,八级风只相当于眉县六、七级风的力量。所以高山上的大风,一般不会成为登山的最大障碍。

五、“神话”中的科学道理
太白山上,常年寒冷,天气多变,岩石怪异,湖水神奇,山高路险,攀登不易。古代天旱时,人们常上山拜神求雨。特别是自唐代以后的封建帝王,一时封山为王,一时封池为侯,于是太白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成为一座神秘莫测的“仙山圣地”,有关太白山的神话、传说也就纷至沓来。直到现在,当地老人仍习惯把云雾叫“神帐”,把风叫“维维”,把雨叫“沙沙”,把雪叫“面沙子”。古代有关太白山气候方面的一些传闻,现在分析起来,并非都是神话,其中确实有不少科学道理。

《水经注》中,曾写到“山下军行不得鼓角,鼓角则疾风雨至”。太白山中、高山区,空气湿度大,常有云雨,呜鼓角,放枪炮,甚至高喊大叫,都会使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受到振动而相互碰撞、合并,体积逐渐变大,最后以雨的形式降落下。在高山上,一般不能大声说话的道理就在这里。

“南山瀑布,非朝即暮严”,这可以说是一条很有科学道理的古气象谚语。太白山北坡,最大降水高度在海拔1900米附近的中山地带。这里常年云雾缭绕,降水量多,因此,每当看到积雨云象瀑布那样在半山腰翻滚奔腾时,很快就会下雨。这里所说的声“南山瀑布”,实际上指的是横在太白山带腰上的积雨云。秦岭山区群众常说的“不怕高山戴帽,就怕拦腰一道”,也是这个意思。

《眉县志》中,记有:“池有潜龙,其上常最雾笼罩”。意思是说太白山的湖面上,经常被云雾笼罩着。太白山高山区,常年气温很低,湖面上蒸发的水蒸汽到大气中后,很快就凝结成雾滴,在静风时,雾气会长时间地笼罩湖面。至于说到龙,那却是不会有的。过去人们之所以把云雾叫“神帐”,可能和龙的这一神话有关。

《眉县志》中,还记有:三太白海“其旁不可久(甜心),久则雷雨交作”。太白山高山区,七、八月间,天气瞬息万变。1979年8月,一支气象考察队在一天之内,就遇上四晴、四阴、四雨的变化。由于天气多变,故在高山上考察,一个地方往往不能呆得太久。懂得了科学道理,人们就能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六、登山须记四件事
攀登太白山,进行科学考察,饱尝大自然之美,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但是如不注意气候条件的影响,匆忙登山,有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因此,登山必须记住四件事;选好时机应抓紧,登山需备四季装,雨中少行防落石,高山反应莫惊慌。

每年七月上旬至八月中句,山下炎热,山上凉爽,晴天较多,最宜登山。登山前注意收听天气预报,选择好登山时间。由于山上天气多变,因此上山后一定要抓紧时间。

太白山的夏季,山下热,中心凉,高山泠。1979年七月下旬,山下平均气温27.4℃,而海拔2000米的中山区约为17℃,海拔3000米的高山区约为13℃,拔仙台仅仅只有7一8℃,再加上高山上日温差大,天气多变,有时气温可降到0℃以下,因此过去常有体弱衣薄的登山者不幸冻倒山颠,所以登山需备四季装以及雨具。

在平安寺以上,山坡上石河极为发育,每当下雨和响雷,陡峭崖壁上之松动岩块,有时因受到振动而坠落,因此天雨时,一般不要在悬崖之下行走。如果要行走,那一定要百倍警惕,严防山上落石伤入。

高山上空气稀薄,氧气含量相应减少。在中纬地区,一般超过海拔2500米,人的机体便会因缺氧而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症状,象呼吸短促,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心动过速,严重时鼻腔出血,甚至出现高山昏迷。这些反应一般在一周内,由于逐渐适应了环境而自行缓解和消失,因此,如遇到高山反应切莫惊慌。高山上紫外线辐射很强,野外工作一定要有遮阳设备,皮肤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之下,可引起光照性皮炎和太阳光眼炎。据测定,海拔2000米处,水的沸点93.8℃;海拔3000米处,水的沸点为91.2℃;海拔4000米处,水的沸点为88.8℃。太白山拔仙台水的沸点为89℃,所以在太白山高山区作较长时间考察时,还应配备高压锅之类的炊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16: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开始准备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21: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晓 发表于 2012-3-7 16:18
大家都开始准备了吗?

这季节去要不要背雪套和冰爪呢?

点评

不需要的,五一的时候太白仅有大爷海八仙台附近有积雪,其它低海拔地段都没有雪,  发表于 2012-3-8 10: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7 21: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苹果王 发表于 2012-3-7 21:23
这季节去要不要背雪套和冰爪呢?

同样的问题。

点评

不需要的,五一的时候太白仅有大爷海八仙台附近有积雪,其它低海拔地段都没有雪,  发表于 2012-3-8 10: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8 06: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苹果王 发表于 2012-3-7 21:23
这季节去要不要背雪套和冰爪呢?

就是因为不清楚五一,太白山上是什么类型的冬季,才贴出来和大家商量的吗?

点评

不需要的,五一的时候太白仅有大爷海八仙台附近有积雪,其它低海拔地段都没有雪,  发表于 2012-3-8 10: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8 06: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飞鹰010 发表于 2012-3-7 21:33
同样的问题。

想问问去过太白的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8 10: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小晓 的帖子

这功课做的,赶上去爬珠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