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4-5-19 21:05 编辑
这个帖子的内容,基本是copycopy,没有什么原创,是自己爬山最上瘾的阶段在各个网站上溜达的时候,觉得可以多看几遍的东西,就集中到一起了,方便自己找了再看。
这里面应该有户外并不那么阳光温暖的一面,一直以来,自己觉得与绿洲的精神主题不太相符,所以设定的权限非常个人。现在有人感兴趣,就放开了。
很多东西,你看到了A,就一定会看到-A,无论是否喜欢是否接受,它就在那里。
~~~~~~~~~~~~~~~~~~~~~~~~~~~
[回顾] 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立此存照
原作 男人老狗
发布时间 2005-03-31
征得老狗的同意在此发布,有少量的文字和版式改动
----------------------------------------------------------------------------------------------------------------
1、关于安全
在讨论安全前我想先讲个故事.
几年前曾经有一位年近70岁的法国老太太独自来中国自驾游,在翻越卡拉昆仑山脉一个4千多米的垭口时不幸死亡,当时中国汽车协会的官员均感到事件非常棘手,因为不知道如何向法国交涉此事.但当他们在整理老人的遗物时在衣服口袋中发现一封遗书,上面清楚写到她多年在全世界旅行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她在旅行的途中遭遇不幸,请当地Z*F就地火化并把骨灰撒在她死去的地方.一个可能发生的外交事件平息了,老人最终安息在卡拉昆仑山上.
回到户外安全问题上.户外运动种类繁多,磨房网站上对其做了个大概的分类,有17种之多,个人认为虽不是很全面,但也海陆空军全有了.其中有可以带竞技性的,如自行车,攀岩,帆船,定向等,也有不能作为竞技性的如登山,徒步,探洞,飞伞等.但不管其运动形式和参与方式差别多大,这些运动有一个共性,就是当这些运动在户外自然条件下开展时,其安全上的不确定性.
拿我们熟悉的自行车运动来说,当在室内跑道上,其危险性几乎是零,但当在户外一条看其来相当清净,完美的下坡公路上,一小片细沙很可能就是致命的.那么户外运动这种风险可以完全规避吗?有些观点认为可以,比如针对上面自行车的例子,如果一个人骑行时速永远不超过20公里,再加上万二分的小心,他也许可以避免所有路面上的突发危险.只是也许.
户外运动的危险性,来自于变换而威力无穷的自然以及人对其的参与性,我想我们走进大自然正是去感受和体验自然与生命的意义.这里我不想就生命的意义做讨论,因为这个话题太大了,我只想说如果排除了所有危险性的自然将是人类的悲哀.同样如果没有了速度,冒险和极限的含义,户外运动将失去其生命力.没有零风险的户外运动,避开所有风险的最好办法是呆在家里.
那么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他的安全意识应该如何建立?我认为首先他必须清晰认识户外运动是一个高风险运动,正确评估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种类,学习尽量将风险控制在最低,并随时准备面对最坏的结果.这些结果里包括残废,甚至死亡.
现在对安全意识的讨论经常只是局限于如何避免事故,却鲜有讨论如何正视可能的事故.这是一种畸形.让每个人知道户外运动不存在零风险,并认真思考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坏结果,才是安全的第一步.因为只有经过了这样的思考,才会有基于自我,家庭以及社会责任上的,成熟和负责的态度及行为,同时这也是户外运动另外一个基本理念"自主"的良好开端.
上面故事里所说的老人让人尊敬,因为她首先就正视了所有的可能,并对自己的行为负以全部责任,她首先在心理上是"安全"的.
2、关于自主(自助)
自主这个提法是从Reinhold Messner的<阿尔卑斯式攀登>里引用来的.个人认为自主比自助意义更深刻而广泛.自助首先给人联想就是非商业,好象AA就是全部.但事实上户外运动很多都是有商业运做的,这些运动中人们一样是需要自主的.
还是举个例子
去年,法国著名车手,前巴黎-达喀尔拉力赛三届摩托车组冠军得主理查德·塞恩科特在法老赛事中死于撞车,这是摩托车运动界的一大损失.所有这项运动的爱好者向他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这不仅因为他是这个世界上最艰苦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赛事的三届冠军,更因为他对这项运动的投入,他曾多次负伤后仍坚持参加比赛.他说:我热爱摩托车!没有人说他是为了钱在拼命,人们尊重真正的勇者.
有人爱好登山运动,有人以登山运动为职业,不管是哪种情况,只要是喜爱这项运动的人,他必然会用心去了解并积极的实践,并在能力范围内尽力做到最好.因为热爱而投入,是实现自主的一个基本条件.如果没有了热爱,一个人不可能去努力克服所要面对的困难,更不可能对可知及未知的危险坦然面对.
客观分析自己所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自主的参与自己所热爱的运动,并坚持严格的自律和道德。这样的人不会因为没有人给自己准备好地图而抱怨,这样的人不会摔断了腿就在同伴中寻找责任和赔偿,这样的人也不会总是带着四五十个新人出行并做他们的保姆,除非他所喜欢的不是行而是其他.
所以我认为户外运动有其所适合的特定的人群,他们热爱自然,自主自立,经济较为宽松同时相对社会责任较少.如果不是因为职业,个人认为不应鼓励那些已经结婚生子并对亲人承担大量社会责任的人去玩户外,不管他是否真的能够"只是玩玩";我更加反对那些家境贫寒穷连学费都要父母借钱支付的学生去爬山!
谁可以保证他或他们在户外是一定"安全"的?而当一个家庭的支柱倒下的时候,我们的募捐除了满足了我们"爱心"的表达之外,对这个家庭真的能弥补什么吗??而对与那些经过思考选择了勇敢者游戏的人,我们不必为他们担心或唏嘘,我们只需要尊重和祝福他们.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3、关于环保
我不知道户外运动是如何被挂上环保的标签的,事实上相对标准的体育竞技项目,户外运动对自然的破坏性无疑是巨大的.即便我们在山野中只留下了脚印,但当人数众多时,脚印一样构成破坏.也正因为如此,户外运动要求的它参与者必须有强烈而超前的环保意识.而在环保意识十分落后的中国,这样的人群现在显然还只是少数.
有人提出通过吸引大众投入户外运动,可以借此向人群灌输环保意识.姑不论要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是一项需从基础教育开展的系统的社会性工程,包含了严谨的科学知识,绝不是一两天可以灌输而通的,这种看法首先就忽视了户外运动本身所具备的破坏性.
03年云南红塔搞了个百人登哈巴.环保宣传的条幅从哈巴村一路拉到了BC.包括后勤人员近三百多人马,把整个BC踩成了个巨大的泥潭,造成的破坏可能是当地村民一年都做不到的.
户外运动的实质是一种爱好,和所有的爱好一样,我们是来玩的,,参加这项运动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使命和荣誉.但户外运动也和其他运动有巨大的不同,那就是这项运动需要通过对自然的索取来获得自我的愉悦,所以一个户外运动参与者首先需要心存感谢,并严格要求自己,学习环保的最新知识,把自己对自然的冲击降到最低.并用行为影响自己所接触到其他爱好者.这是他应尽的责任.能做到这一点已属不易.
现在经常能看到扯着宣传环保大旗吆五喝六去登山的.把一个破坏性的活动和宣传保护其破坏对象的工作搭在一起,这实在是一种很奇妙的现象.
还有一个观点是对比Z*F或民间的开发行为,户外运动对自然的破坏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是一种宽人宽己的放纵态度,我们也许无力改变他人和现实,不代表我们因此可以丢掉责任和自律.
4、关于发展
小平同志说:发展就是硬道理.
个人认为这句话不尽然.因为不计成本,不考虑效率和代价的盲目发展是不可取的.
人类需要生存空间,这种生存空间是通过向自然索取而获得的.但如果人类空间无约束无限制的扩张,最终会招到大自然的报复.如何和自然和谐共存,早已是世界性的课题并为许多国家地区所重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森林公园的面积超过40%,在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泰国,大量海岛是不允许开发旅游的,同样在贫穷并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肯尼亚,一些重要的生态河流只有拜祭神灵的时候才对游客开放.这些都是良性发展的例子,其中也可以看到吃饭权并不是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里Z*F对社会资源的调配和使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样,引用十一狼的话,户外运动需要有序发展.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户外运动良性有序的普及和发展,不仅需要群众整体素质和经济实力的提高,更需要Z*F在规划和经济上的投入.以毗邻深圳的香港为例,Z*F建立了大量的郊野公园并对其科学规划,划分了游乐区,原野区,特别保护区,在游乐区设立了一些步行径,全家乐径、健身径、自然教育径等,供市民远足步行,欣赏自然,同时将大部份的山野保留了其自然的原貌.每年Z*F的设施维护和管理费用超过数十亿,这里面还不包括各种民间基金的投入.
令人遗憾的是,这样的环保规划和投入,以目前国内的Z*F素质不仅不可能做到.更多的时候Z*F直接是各种短视经济开发的始作俑者,而游客众多的地方往往是这种开发的首批受害者,如三洲田.在没有Z*F的参与和支持下,仅靠民间平台把大量人群带到全无安全保障的山野中,正是电炉所说的:山野不能承受之重.
不管是基于自然界的承受力,还是户外运动者的自身适合性,或是自然人群对这种文化诉求的必要性,户外运动都不是必需"蓬勃发展"的,尤其在Z*F不能完全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之前.
老P在讨论中引用了一个搭公车的例子,个人认为可以做为一个反证.因为赶同样的公车的人必然有着同样的诉求方向和目标.不是每辆公共汽车都合适每个人的.偶尔也许有人会上错了车,当他发现这辆车不适合自己自然会下车,但不需要我们把所有人都拉上来再搞个大浪淘沙.车会爆胎的.
5、关于磨房
从磨房成立初期的定位看,从一开始他所选择的人群就包含了户外和旅行两种不同的人群.也就是说从起步阶段磨房就不是个单纯的户外网站,而是一个户外+旅行网站.
经过几年的发展到今天磨房已经成为了一个小社会,目前磨房里不仅聚集了大批户外运动爱好者.还有数量庞大的旅行爱好者,摄影爱好者,文学爱好者,交友爱好者,雄辩爱好者,灌水爱好者等各种人群.有社会就会有分化,磨房至今仍希望能努力保持他最初的以户外和旅行网站为主的特色,并对此类人群给予了倾斜性的支持,但也经常会被各种声音所左右.管理者必须掌握平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和诉求,避免矛盾.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这种妥协性越来越明显.比如推荐头驴制度的产生,比如百公里.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磨房将成为一个拥有近十万常驻ID的超级网站.其社会性将更加明显而户外性将更加模糊.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坚持扛着发展户外运动,弘扬户外理念这面大旗,感觉不仅乌托帮,而且最终会祸人累己.有人说磨房的魅力就在于其包容性,呵呵,个人认为这个的包容性并不适合户外运动.
是朝大型门户网站演化,还是回归专业网站的本色,这完全取决网站建设者的意愿.要么把全面开放,要么闭门造车,要么开着大门关着小门造车,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式,只是不要再把户外运动和自助旅行这两个本来就有着大量本质区别的事物不舍不离的混在一起谈了.
对户外运动,应该坚持特定人群特定的文化,坚定的宣传和倡导安全,自主和环保理念.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充分理解安全和责任的前提下,因为热爱而走向户外,并自主自律的,用心在大自然中学习和探索.我想,也许这样才是对户外运动真正的发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