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晓 于 2012-6-20 16:41 编辑
前言:和以往写马拉松的文章不一样,本篇文章重点讲述的是比赛总结和战术经验。马拉松是70%的实力+30%的战术,重点在于跑步过程。而这种山地越野赛战术的贡献远超80%,所以大部分文笔会放在赛前战术/装备和赛中调整上。希望与大家分享山地越野跑的非同寻常的体验。另外,希望读者(尤其是跑步爱好者)认真读完全文,虽然非常长,但是绝对是有帮助的。
第一章:赛前战略
一天过了一天,一年只为这一天。从去年8月开始就决心参加今年的TNF 100km的比赛,并决心争取完成。有了这个目标(战略)后,后面立刻展开一系列的训练和装备收集。
话说当时我打算报名100km的时候我还没有任何一次马拉松跑进了3小时45,即我当时还没有报名资格,所以眼下第一步是跑好当年的北京马拉松。接下来的两个月,我基本上坚持每天至少5km-10km(周日除外),周六和TNF跑友会的人一起跑山,这段时间提高不算太快,但是当年北京马拉松仍然跑出了3小时32的成绩,已经达到了3小时45这个门槛,第一步计划成功实施。
进入严酷的冬天后,我的训练量并没有大幅度下降。经过资料查询,冬天锻炼其实效果更好,所以我仍然维持先前的强度训练,但是我很快就感觉到我再怎么练也无法明显提高。经过多方咨询,我把每周二的10km耐力练习改成了6*1000间歇跑,结果果然有些收效,速度有了一定的提高。
判阿判阿,终于等到报名日期的到来。在报名之前组委会还特地作了个电话调查,(主要是针对去年的参赛人员——我去年参加的TNF 40km),据我所知去年的山路只有27%,而对方一上来就告诉我说今年准备大大提高山路路段比例(至少50%),我当时一惊,毕竟山路不是我擅长的,但是有高难度才有更高的价值,所以这次调查中我没有做否定的回答,同时我也清楚:加强长距离,尤其是山地练习已经刻不容缓。
报名的时候也是有惊无险,本次100km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最近两年全程马拉松最好成绩在3小时45以内,而且要求至少有3次马拉松或者40km以上的成绩证明,我心里一嘀咕,我可只有两次马拉松的成绩,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我还有去年TNF40km的成绩,但是不算太好。总之这个成绩有点玄,但是做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已经拿出了我的所有成绩证明,而且当时候报名待审核的人非常多,马拉松成绩都比我的报名成绩好很多,所以当时我心里也做好了审核不过的准备——换报50km级别比赛。最后苦等几天,终于在春节前收到了确认接受报名的邮件。我立刻在官网付款完成了报名,心里一块石头落地。至此,战略上的障碍已经完全扫清。
第二章:赛前练习
为了预热这次TNF 100km,我特地报名参加了郑开马拉松和大连马拉松,并在春节后逐步加大量(平时维持不变,周六一次超过30km,并且伴随山路或者起伏路),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耐力提升明显。在后面的郑开马拉松和大连马拉松跑出了3:10:59和2:58:51的成绩,给了我很大信心上的提升。但是问题同时也出现了,在每周六的长距离跑中,我总会在跑到30-40km的时候感到右上腹抽筋,经过多方面资料查询,我准确认定这是由于长距离跑中盐分丢失过重,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的后果(本人出汗非常厉害,所以盐分补给很重要),这是训练中表现出的最大的问题,也是形成后面战术安排的重要一点。
其次是在下山中,如果时间太长会感觉膝盖有些疼,经过再三考虑,采纳了happy000大哥(跑友之一,本次参加50km)的意见,开始逐步适应佩戴护膝跑山。
比赛地图在3月终于出炉了,无论是山路/平地的频繁切换还是两个装备更换点的设置,都给我传达一个信息:想在平路用马拉松鞋,山路用山鞋的理想计划是不可能的,山地鞋可以跑平路,但是马拉松鞋绝对不可能跑山路,这就意味着极有可能全程使用山地鞋。所以在赛前还专门花了两次周六用山地鞋练习平路40km,确保自己能够适应用山地鞋跑平路。
比赛前两周还有一个重要的一环:探路。(跟着组委会官方安排去的)这次探路跑过了有代表性的三段路:绿化基地到虎峪(树林茂密,下山道路崎岖且易滑),泰陵到上口村(河道路况极其复杂,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银山塔林到望宝川(台阶+突出石块众多的下山路)。这也为后面战术/装备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请参照我先前写的骑士100km探路记——发布在The North Face 100,跑步圣经和跑吧论坛,竟然有部分跑友对这么重要的文章都无视,后果我就不列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