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的由来 鼓浪屿,孤悬厦门西海中,宋元时时称“圆沙洲”,明代始称鼓浪屿。因为岛的西南海边,有一块大岩石,长年累月被海潮拍击,中间冲刷出一个大洞,每逢潮涨,海浪扑打岩洞,发出如擂鼓的声响,人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得名。据考证,鼓浪石系一亿零八百万年前中粒花岗岩经历漫长岁月受到海水冲蚀逐渐形成的。宋代有一李姓人氏上岛开发,捕鱼晒网,耕作生息,以后繁衍兴旺,逐步形成“内厝澳”(“内”系“李”字的厦门话谐音),现在是鼓浪屿的一条街…… 鼓浪屿文化地理 环境 鼓浪屿面积1.87平方公里,紧临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文昌鱼保护区、大屿岛白鹭保护区,与金门列岛隔海相望。登上日光岩远眺,鼓浪屿全景及周边美景尽收眼底,素有"不游鼓浪屿,枉费厦门行"之说。 鼓浪屿是由花岗岩低丘构成的小岛,岛上包含七座主要山体,分别为日光岩、鸡母山、英雄山、笔架山、浪洞山、升旗山和燕尾山,海岸带均有巨型球状花岗岩分布,较具代表性的有日光岩、鸡母石、面包石、复鼎岩、关刀石、驼背石、印斗石和鹿耳礁石等…… 鼓浪屿属**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岛上90多科4000余种植物常年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空气清新。 历史 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屯兵于鼓浪屿,日光岩上尚存水操台、石寨门故址。1842年,鸦片战争后,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西班牙、葡萄牙等13个国家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人贩子纷纷踏上鼓浪屿,建公馆、设教堂、办洋行、建医院、办学校,炒地皮、贩劳工,成立"领事团",设"工部局"和"会审公堂",把鼓浪屿变为"公共租界"。一些华侨富商也相继来兴建住宅、别墅,办电话、自来水事业。1942年12月,日本独占鼓浪屿;抗日战争胜利后,鼓浪屿才结束一百多年殖民统治的历史。 艺术 鼓浪屿的教会文化呈多元化,在这不足2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先后有新教各宗派(美归正会、英伦敦公会、英长老会、安息日会等)、基督教青年会、罗马天主教及各华人自立教会(基督徒聚会处、真耶稣会)等登陆宣教。在如此之小的地区,却有众多基督教派并存的情况在非基督教文明地区实属罕见。 教会文化对鼓浪屿影响甚大,在鼓浪屿期间,教会创办了不少学校、医院,繁荣了鼓浪屿文教卫生事业,岛上的音乐、体育等活动的开展亦和教会的推动分不开。此外,教会兴建的一座座庄严雄伟的教堂,也是"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珍贵藏品。 鼓浪屿音乐人才辈出,蜚声中外乐坛的有钢琴家殷承宗、许斐星、许斐平、许兴艾等。中国第一位女声乐家、指挥家周淑安,声乐家、歌唱家林俊卿,男低音歌唱家吴天球,著名指挥陈佐湟,还有李嘉禄、卓一龙等,可谓群星璀璨。 鼓浪屿的风俗人情 【正月初三忌拜年】厦门传统习俗正月初三不能登门拜年,要在家里祭祀亡灵。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 【天公生】以前,在农历正月初九那天,厦门的家家户户会烧香挂灯、设案摆供,诚心虔意地敬“天公”。 【三月三敬祖节】厦门人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有敬祖旧俗,叫做“三、三节”,也叫做“三日节”。 【复明糕】厦门的民间饮食风俗中,也流传着许多关于反抗压迫的故事,“复明糕”即是其中一例。 【歌仔戏】(又名乡剧)是闽南地方代表性剧种。1662年大批闽南人随同民族英雄郑成功移居台湾,带去了“龙溪锦歌”、“安溪采茶”和“同安车鼓”等民间音乐艺术。 “百年鼓浪屿” 当地旅游贴士
" |+ _. g7 B a/ {7 U a* _1、在鼓浪屿,建议步行,慢慢游览各个景点,才能真正感受到"花园城市"的魅力。
+ U; H( h7 U9 s1 n2、鼓浪屿上有很多龙头路、漳州路,所以千万要动嘴巴去问岛上的人,否则会走很多冤枉路。
1 H" U1 y* [8 \0 ^9 U/ }" s3、在鼓浪屿看到朋友推荐的卖特产的店时,千万别一时兴奋而忘了后面还有很多景点,负重旅行可不是我们想要的哦!或者,可以先寄放在店家那里,走完所有景点之后再回去取。
+ I) t* G9 u% T6 z D) x( z" g; c
4、到海边礁石上玩,一定要注意潮水涨落,要在潮涨前上岸,安全第一。
' z9 j! ?: B4 W5、初次去鼓浪屿,建议多花一元钱登上渡船的二楼,观赏厦门海景。
特别提示
$ M: h; C. Q+ m+ p1 _1.鼓浪屿的公共场所是禁止吸烟的,违反的可能会受到惩罚;
# j- q# E U. T8 A4 J; e% J {
2.在鼓浪屿乱丢垃圾、破坏市容整洁的,会依据情节轻重受到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