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余戈 于 2013-2-9 02:14 编辑
同学会,相见不如不见?
春节前后正是各种聚会的高峰期,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近些年,原本为联络同学、亲友感情而组织的聚会,很多都因攀比成风而变了味。近日,在辽阳,有俩老同学因聚会时炫富斗嘴抢着埋单而互相撕扯,导致其中一人因小肠系膜破裂入院,另一人则被**以故意伤害罪批捕。
报道中的案例虽有些极端,但各种饭局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却是不争的事实。现如今,一年未见甚至多年未见的同学、亲友聚到一起,言语之间总少不了各种炫耀和攀比。从丰厚的年终奖到奢华的出国游,从羡煞众人的大房子到呼风唤雨的新官衔,从豪车到表现优异的子女,几乎所有能炫耀的资本,都成为饭桌上的话题。这种陋习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甚至催生了“恐聚族”。
为什么那么多人“恐聚”同学会?
春节长假期间,“恐聚族”浮出水面,进入人们的视野。 “恐聚族”的典型特征,是害怕在聚会中互相攀比,担心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状况不如他人,无法面对同学和朋友。
事实上,很多人在参加同学聚会时都是悲喜交加:喜的是同学重逢,悲的是自身境况。因为几乎所有的同学聚会,都是有的人吆三喝四、意气风发;有的人相形见绌,只是坐在角落里静静地抽烟或者喝着饮料。
为什么那么多人“恐聚”?网友认为,直接原因是现在许多聚会中攀比炫耀之风大行其道。“更深层原因在于,我们当前的社会太物质化、庸俗化,都把物质利益看得太重,甚至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亲情、友情、爱情、个人追求,都看得太轻了。”
同学会上生暧昧 常温婚姻受挑战
在同学会上和昔日校园恋人相遇,他们的心在那一刻最容易泛起微波涟漪。加之同学聚会少不了喝酒助兴,很多平日不敢说的话、不敢做的事,都可能在酒精的推波助澜下说出来、做出来。
如今流传着这样几种说法:“同学会,玩暧昧,拆散一对算一对”“最能摧毁一个人正确价值观的活动之一就是同学会——在精神上压倒男同学,在身体上压倒女同学”……虽然这话说得有些粗俗,但它还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大意同学聚会诱发的婚姻问题……
同学会,谁设下的新“鸿门宴”?
想当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大伙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临毕业,一曲《二十年后再相会》唱得个个热泪盈眶;时光流逝,在时下流行的同学会上相见时,往日的同学境遇截然不同,事业有成者意气风发,命途多舛者黯然神伤……
竞争激烈的社会,形成往日同学现今的分野。
也许为了感念旧谊,也许为了联络今情,暂时抛却身份的不同,大家千里迢迢,单刀赴会。觥筹交错之间,迷离的是醉眼,清醒的是心神,台上唱的是哪出?鸿门宴还是桃园三结义?
同学会不是组织,但更胜组织。它是一个信息勾兑场,是相互学习的对象,是相互竞争的对手,是煽情的对象,也是情感的寄托。白居易《续座右铭》中写道:“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但时下的同学会,在“ 叙旧”大旗下聚集的其实是一帮“熟悉的陌生人”。
如何让同学会不再“变味”?
当年初中、高中同学,分散在各个城市奋斗。春节回乡,同学会似乎是很多人的固定节目。原本是追忆学生生活、联络感情的一大乐事,可是现在却成为不少人的烦恼。
其实同学会可以很简单,不要炫富,不要多喝,少说现在,多说从前,同学会只与感情相关,不与生意互相牵绊。组织者在组织之初也可以与同学约法三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把丑话说在前头,也许是让同学会回归淳朴情感的良剂。
结语:卸下伪装 “裸奔”聚会再叙同窗情
在物欲横流的竞争社会,那段青葱校园记忆是大家心里最深处的圣地。一个人发起,最初只有几个人应声,渐渐响应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在网上一哄而起,见见,见见。聚会的理由很简单:x年没见了,大家过得还好吗?
同学聚会能给予的最大帮助不是功名而是感情的支持,能提供的最大价值不是人脉而是有利于认真工作的灵感,方式不限于吃饭唱歌打牌,咖啡厅茶馆简单坐一坐聊一聊,有益身体又有益思维,何乐而不为呢?
莫让同学联谊沾上铜臭味。请为同学留一方净土,一份美好的情愫。
转自《网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