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余戈 于 2015-9-22 11:57 编辑
这是一群藏族少年
没有他们
所有的攀登只是妄想
没有他们
珠峰英雄榜上的名单将会消失大半
就像这样
也许是这样
60年,珠峰2000人成功登顶
近200人命丧,100多年在山上永垂不朽
山在那,死亡也在那!
他们
一群穿越在青藏高原的山之精灵
登山者的拯救者
然,99.99%的人都不知道他们的故事
他叫萧寒
一个纪录片导演
用尽毕生心血
将藏族少年和地球之巅的故事
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高原的紫外线下
这些登山向导们一水儿黝黑面容
他们是一群藏族少年,普通的牧民孩子
笑起来的时候跟热情的藏民没什么两样
然而在生死关头,你知道自己可以性命相托
而这样一群雪山精灵
需要花费四年血汗乃至生命
才能在登山学校成为一个合格的高山向导
什么是高山向导?
他们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珠峰挑战者服务
铺路、修帐篷、背氧气瓶、运送物资
要在接近90度冰壁上架设路线绳子
修好登山的路
再**的商业登山者,没有他们的协助
也许都无法登顶珠穆朗玛
而《喜马拉雅天梯》记录了这群藏族少年
在氧气稀薄之下、在环境恶劣之中
那些温情、欲望、失望、愤怒、勇气……
还有他们的——梦想
用了4年,四点的时间,记录了他们生命的点滴。
《喜马拉雅天梯》预告片
他们要在峭壁上钻出冰洞
架设梯子
冲顶时必须爬90度直上架着的中国梯,爬仅有几十米的“中国梯”的过程中,经常会伴有缺氧等高原反应。任何人在通过“中国梯”的时候,只能依靠自己,外人是无法实施帮助的。
在牦牛都爬不上去的地方,运送物资
搭建营地
在一步一步抵达顶峰之前
与你同行
藏族少年到底是帮什么人?
导演萧寒说:
很多人问我,如何看待我拍摄的藏族的那些年轻人,他们身上仅仅是质朴吗?
我说,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人”,就是一个“人”最本来的样子。
什么是人最本来的样子?其实就应该是高兴的时候高兴,难过的时候难过,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
曾经的登山少年
普布顿珠,是登山学校第一批学员,创造了中国第一个无氧登顶珠峰的记录。
现在他是登山学校的一名教练。他是孩子们眼中的怪叔叔。训练的时候动不动就照着学生屁股上来一脚,夜里却偷偷去宿舍看看孩子们的被子够不够厚。
巴塔,一个天才的登山者,跟普布顿珠都是第一批的学员,因为登山速度超快,得了一个“猴子”的美名。
他既是《喜马拉雅天梯》纪录的对象,也是这部纪录片的高山摄像。是他扛着摄像机一路登上了海拔8848米的珠峰顶。
9次登顶珠峰,再有一次就可以齐平目前的世界记录。但他真的不愿登山,“想用一天的时间我就登到珠峰的顶端,然后从尼泊尔那边下去,从此以后再也不爬了!”
在这次登山前,巴塔与儿子告别
索多是家族里第一个去城市谋生活的人。2009年3月29日,背着50升的背包,揣着1000块钱,坐了8小时车来到拉萨。2013年,他攀上了珠峰海拔8400米。
离顶峰只有一步之遥。却因为抢救一位突发脑水肿的登山者,失去了冲顶机会。
那次回来后,索多很久没有说话,冰天雪地里,“离死亡太近了,就几米远。”
2014年,他终于登顶成功,非常兴奋,不停地发朋友圈,但下撤的时候,他出现了严重的雪盲。
在向导们的信仰中,山是神圣的
他们只转山不登山。但在现实里
他们感谢珠穆朗玛给了一口饭吃
从未走出过村子的他们来到拉萨
学习语言(汉语、英语)、急救、摄影……
投入到最冒险的登山运动当中
那可能是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他们要成为登山者的梯子、拐杖、背包,也需要移开路上登山者的尸体,不小心,他们也会成为其中一具。
他们平凡如世界上任何一个年青人,有自己的困惑、苦恼、人生选择和未来,然而他们也伟大得如同每一位攀登高峰的人,在环境的极限与人类的极限之间,在一步之遥的遗憾与站在世间最高处之间,留下动人的故事。
他们值得被纪录。
卖房子就为了它
导演萧寒说:
我们拍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和老雷(制片人)真的是无知者无畏。当时想着投资100多万元,估计就够了。即使以后这部片子赔了,这100多万元,也能负担得起。
深入调研之后,才发现100万是不够的,并且不够的还不是一点点。后来就想,500万元就够了吧。于是卖掉了一套房子,我们凑够了500万,就开始拍了。
但没人在中途停下来,因为这就跟登珠峰一样,停下来,可能就意味着再也没有下一次机会。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制作成本,已经达到了1300万元。
这将是全球第一部完整记录珠峰北坡登顶过程的电影;
是中国第一部超高清4K画质的登山纪实电影;
第一部把三脚架带上珠峰峰顶的电影;
也是第一部在珠峰海拔6800米完成航拍的电影。
它纪录了普通人可能一辈子也无法见到的风景,而这一切在电影院里会获得最深的感受。
做这样的一部电影,真的是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护佑着我们。特别是我们能登顶拍摄,是珠峰女神在护佑着我们。
我们的高山摄像巴卡和旺堆今年在珠峰北坡就遇到了很大的危险。当时一块巨大的冰团突然滚了下来,因为一条冰裂缝改变了冰团的走向,他们才脱离了危险。
户外纪录片的苦楚与闪光
导演萧寒说:
影片目前受到了很多认可。比如央视的国际版,收到了包括BBC、半岛电视台等全世界最大的七家纪录片播出平台,对我们的播出版权的购买意向。
说得骄傲一点,这是一个全世界都爱看的电影,
但为什么不能在我们自己国家的电影院里,得到更多的播出!?
有些院线经理,并不了解登山,给我们排片是很难的。所以我们想反过来,想通过户外圈,你们是最核心的“种子观众”。你们要发芽长成大树,影响身边的人,让大家了解这部电影,走进影院观看这部电影,影院就愿意给我们排片了。
但在国内,纪录片是个很小众的电影类型,这意味着《天梯》很可能被淹没在商业大片中。
然而,我想继续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故事,知道这些少年的名字
你愿意在电影院里遇到这些藏族登山少年吗?
我想让整个世界看到他们
用藏语,用汉语,用英语……
在天与地之间叫出他们的名字
问答环节:
问:萧老师会不会继续拍些户外题材的电影?
答:因为这次拍摄,我也与西藏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接下来一定会继续关注关于西藏、关于户外。现在很多朋友邀约,接下来,我可能要拍一部最棒的公路片。
问:萧老师您认为,登山爱好者如何与高山向导最有效的沟通?
答:专业的角度,我不好回答,专业中有相互的默契。人和人的沟通,我认为真诚最重要,而且相互的理解更重要。
问:谈谈对藏传佛教的理解。
答:其实我不敢谈对藏传佛教的理解。我觉得至少我个人和我的拍摄团队,对这样的信仰,都心存敬畏。
问:请问萧导演对登山是什么样的一个感觉?
答:其实坦率地说,我没有想登上珠峰峰顶的梦想。我还是很平静地看待这件事。有的人想去登,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有的人可能就没这样的想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要登的山都太多了。
问:想咨询下目前国际认定珠峰的高度是8844.43米,但影片中是8848米。对于这个是怎么考虑的?
答:为什么用8848,这个数字是很多普通人知道的数字,那就让大家接受一个习惯的概念吧。
问:登山我们在追求什么,你在追求什么。
答:其实对于登山来讲,每个人的追求和感受是不一样的。我拍这部片子,目的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不是登山,而是人性。人性的力量是最伟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