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个人或者约三俩知心好友走走,尤其在一些人文的景点,往往能让我思绪翻飞,想古思今,谈不上快乐,却有源自内心的震颤和喜悦。
二零一零年一月三日,北京下了很大的雪,我坐车去植物园了,一路上很兴奋,车里很暖和,带了《马未都说收藏》,看他博古通今,把文物说的颇有味道。
植物园雪景美到震撼,从老人到孩子,人们都很高兴。欢喜那些小小孩故意趴在雪里嬉戏;佩服老人在雪里高歌。
有两个景致让我内心一紧,加快了脚步,那就是曹雪芹纪念馆和梁启超墓。我的内心怀着激情怀着涌动迫不及待想去看他们了。
上天把大朵的白云撕开来,随意铺在了凡间的各个角落,此时的曹雪芹纪念馆,已然一片洁白,曹公本人的雕塑也穿了一身浪漫的雪花衣,并且“因霜白头”了,他微皱着双眉,紧闭着嘴唇,孤单而谦卑,谦卑而厚重,厚重而深邃。足下长衫处,又是一堆白雪;恰到好处的陈旧木格门,蓝底白花的中国传统花布帘,隐隐的昏黄灯光从古老的窗格子里透出来,雪花在屋子前面交织纷飞;高墙侧壁枯枝缠绕,顶上却白雪皑皑;硕大的石头静默不语 ——“石头记”;四百多岁的槐树侧卧 ——“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流水野芹麻”。
一部写尽了世间一切的红楼梦,此时在雪地里有点魂魄的感觉了。曹公本人若活到今天,会怎么想?耳边似乎响起了红楼梦的歌声: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暇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
终虚话
啊.......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
能有
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
秋流到冬
春流到夏
耳畔似乎还响着红楼的歌声,来到了墓园,墓园由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主持建造的。这个墓园曾经让我的内心悸动过。在夏天的一个日子,一个人走到了墓前,双手合十拜了一下后,看见旁边的小女孩也这样做了,不禁内心一热,眼窝也一热。后人没有忘记他。最后就在那里研究起墓园的设计特点来。墓由花岗岩石砌成,为九级台阶。墓园正是梁启超及其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墓呈长方形,墓前立着“凸”字形墓碑,正面镌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14个大字。我在内心里试图将墓碑上的字换成别的字体,发现怎么都不对,这样最好。从长方的形状到花岗岩的颜色,还有那栽满银杏松柏,四周环围矮石墙,这一切只能用四个字形容:恰到好处。如果十三陵是恢弘奢华空前,那么梁启超墓园就是时尚简约大气。十三陵穿了一袭挂满珠宝的华贵的袍,墓园就是名款的运动装。
父是英雄儿好汉。梁思成,著名的建筑学家,还有他的妻子——才女林徽因,一个让人遐想羡慕的女士,无论事业情感都到了一定的极致,不能不让人感叹。他们的生命可以用梁启超的一句话形容:“兴会淋漓”。这是梁启超对自己和子女唯一的要求,这一点非常难得。他们追求生命的趣味,认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对学问:“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 “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学问内容之充实扩大,与生命内容之充实扩大成正比例。”。对子女:”我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境界,固然关系人格修养之全部,但学问上之熏染陶熔,影响也非小。”听起来非常亲切。在雪天的墓园,历史走近又走远,开始看开一切。
卧佛寺。不得不承认,大自然雨雪的功力和魅力,往往能使事物本身幻化出味道来。雪天是很适合去寺庙的。
留恋寺庙的佛音,让我久久徘徊在寺庙里,不舍得离去,听着木鱼声,很想亲自敲,就那样不紧不慢的,在空旷的雪天,让声音传的很远,让时间过的不徐不疾。在这里是和灵魂对话的时候,你活在现在又忘了现在。应了匾额上的“得大自在(意思是得到人生真义也就得到最大自由)”这个词。你会体会到生命中最深层的东西。最后做了义工:扫雪。又不忍心打扫的太干净,总觉得到这里的人踩着雪,听着佛教音乐味道会更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