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2 16: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缘起( ~. ?1 d2 c5 M, `0 }& b
* D7 k$ D* L2 W _0 o6 K6 T5 z
每一次远行都是一次放飞梦想的过程。回想起五一在太白山脊上走过的五个日日夜夜,仿佛仍能感觉到自由的风在山间穿行,那些巨大的石海仍旧在考验着我们的神经。说起来,我与太白的缘分不浅,03年7月第一次领队就是和叛逆(那时还叫老虎28)和太阳鸟从厚畛子上的太白,05年十一准备去佛坪看熊猫,结果路被大雨冲断,又和飞云、星仔等从营头走了次太白北线,此次暂别户外前的远行,又是夏特和鳌太二选一,考虑到时间的安排,最终第三次上了太白。3 s& d3 Y* c. o; Q; r5 h5 l; f; Y! {
初次听说鳌太穿越,还是06年五一,没有买到去西安的车票,于是和aibian一起搭车去的西安。车上聊起来,才知道是小蛇跟着小野去走鳌太。听说鳌太穿下来要7天,当时觉得这伙人很是强大。而之后也看到多次鳌太穿越计划,很多都未竟全功,倒是引起了我的兴趣。
0 y* V$ e5 z( ^* g5 O1 j 3月底去给玄狐暖房,第二天的爬山计划整个荒废在了牌桌上。不过和土八路说起远行的计划,于是收获了这次鳌太之行。之后没几天,土八路确定了五一休假时间,就开始分别约人。考虑到鳌太的艰苦性,没有在绿野上大张旗鼓的发帖招人,低调,低调为好,借了afei的领地发帖讨论。不到一周时间,约了有8个人,组织了一次玉皇山—玉渡—海陀的环线穿越。海陀上起了浓雾,5米左右就看不到人,倒是很好地起到了拉练作用。整体强度也和鳌太的两天强度差不多。拉练之后,因为时间等原因,最后就剩下了土八路、王英、飞云和我四个。
4 I! Z) B1 k, T0 Z- ~+ I* ]. j 我和八路都觉得户外的乐趣就在于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判断行进的方向,所以一直也没有请向导的打算。GPS这先进科技队伍里也没人用过,还得感谢afei提供地图,又请小蛇帮着把地图倒到GPS里去。GPS在穿越过程中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P; i4 X2 T1 T/ _0 I1 L$ O$ P# H8 f0 a
鳌太穿越实际上主要是对意志力的考验,从体力上说,在正常天气状况下,相信走过小五负重连穿的大部分人都能够走完这条路线,但是对负重能力有一定的考量,要求在负重情况下还能够相对快速行走。当然,少走弯路也是很必要的。向导的最大好处,我想就是能告诉你这段路是切还是不切。8 L! E$ y8 j. X- e; _: d
但是对于鳌太穿越还是必须要充分重视,因为鳌太穿越中途无补给和下撤点,走到一半的时候,前进后退都是两难,该做的准备如雨衣、羽绒服等一样都不能少。我为了此次鳌太穿越就专门去买了双新登山鞋和羽绒睡袋。防雨的装备也带了2-3套,以便保证下雨时身上能保持干爽,避免失温。
- W: m# y1 B- u/ g3 F6 ~& @2 K$ R闲话少说,步入正题。
2 T0 d$ d. p: R3 H( h3 ~2 u/ y( \4 o' f1 p
D1日:北京——宝鸡——太白县3 |0 X: z) b: X8 z' f: X& Y
; o; c. e, e5 [ q% p' y% T3 T
北京西到宝鸡的火车不少,从上下车的时间看,T69和T55的时间比较适合。; Y8 ^0 q% v2 l' X( [1 N V
北京到宝鸡各趟列车时刻7 w$ @" v7 t" [; S) ^$ x
T151 北京西-西宁 13:41 4:53
- w! Z3 G p5 JT55 北京西-宝鸡 15:38 8:06
* ?' y4 R& t) h$ L+ ]6 xT69 北京西-乌鲁木齐 18:36 8:39
2 g# S, k) j: i' j! k4 F$ [0 a. _T7 北京西-成都 16:49 6:52 q j1 d. g. d p! K9 J
T55 北京西-兰州 18:30 9:05% N# L3 n& Q' M
" t5 B6 a7 q6 _% F/ r2 p) d$ L 宝鸡是座不大的城市,到太白县的班车在汽车东站。如果不介意走路的话,从火车站出来向左走十分钟不到就到了步行街,顺步行街直走5分钟就可以到汽车东站。汽车东站周边有些小饭馆,味道都还不错,可以在此解决早餐问题。不过陕西以面食为主,味道以酸辣为主,不适应的同学还是要做些准备。如果从车站打车的话,因为是单行线,会先向西走,左拐调头向东到汽车东站,不要因此发生误会。6 m! ~% n0 x% ^, g! A9 c Q+ v+ J* t
宝鸡近几年户外运动也发展的不错,绿蚂蚁宝鸡店就在红旗路上,从火车站顺着经二路300向西右转100米不到就可以看到绿蚂蚁的小店面,可以在那解决气罐的问题。队伍人数多的话,最好先打个电话预约一下,避免到那了店里没货,我们的气罐就是头天预约,店里连夜从西安调的货。绿蚂蚁电话0917-2817199,高山扁罐15元。步行街那有很大的超市,可以在那里解决挂面等食物问题。
6 F0 K. i8 x) d 从汽车东站每20分钟有车到太白县,票价11.3元,大约2-2个半小时到太白县(司机在路上会加油或者吃饭耽误一些时间)。太白县每天下午2点有一班车到黄柏源,约一个半小时到23KM上山处。想省点银子的话可以考虑赶这趟车,不过那样就得搭帐篷宿营,不如在县城里休息半天,一则时间宽裕,不用太赶,二来也可以品尝下陕西的小吃,顺便最后做下装备的检查,有什么漏带了都可以在县城里补给。
- `. f, m: W% p0 S5 G5 x 太白县城以车站为中心,斜对面就有招待所,还算干净,2人间40,3人间60,总之就是20元一个人。在太白可以多吃点,上山之后就是纯消耗了。太白县的火锅比较多,不过有点咸,味道不是特别好。我们吃了肚子或多或少都有点不舒服。2 ^/ G- |( M. Z# g
干粮的准备以挂面和烧饼为主。油饼第一天比较好吃,之后和面条一起煮一下也还不错。但是烧饼夹咸菜是最受欢迎的。$ R* Q* U+ s r1 G1 \9 P
从太白县有两条路可以上鳌山,北线是塘口—药农窝棚—导航架,南线是23KM—药王洞。从路途上说,北线缓而长,到药王洞大致需要一天半的时间,南线一天可以就到药王洞,我们是在下午5点上到大梁的地方遇到头一天从北线上山的队伍。只是南线需要包车到23KM,北线徒步上升即可。 6 e+ l( R# R" U+ @) @9 S
太白县有很多的小面,可以包车到23KM。这个23KM是指从黄柏源算起23KM,从太白县算起大致是45KM。我们包车花了150元,大约1小时20分到达。具体地点是车上到山顶后,向下第一个有房子的地方即是,那里正好是个大转弯。5 t) H6 ^% s& o) Q, {$ r
& F4 R, R$ ?' Q1 s7 tD2天:太白县—23KM—药王洞( u- x4 I8 F$ _& N
- X- Y! O2 Z4 j7 B+ Y0 ^
早上7点40出发,9点钟到达23KM,简单的整装合影之后,9:10开始鳌太的旅途。; L. ^4 \; q0 h1 V8 ~
一开始就是一个坡度60-70度的陡坡,陕西的驴友称之为“练驴坡”,和灵山下马威基本上一个意思,但比下马威略长。9:40上到坡顶,等着后队跟上。 10点钟继续出发后,坡就缓了许多,在树林中穿行,一路基本没岔路,偶尔可以发现红色的箭头及LMY(绿蚂蚁)的字样指引前行。但这样的指引只在第一天上到大梁前和万仙阵之后出现过,中间倒都还保持着原始风貌。我们只能根据脚印来判断路线。% k5 q( h7 e9 ?; N8 C m
起始点的海拔大约在2245,我们于11点钟到达海拔 2820处,道路清晰没有岔路,在上到大梁前,方向基本正北,有分岔的地方基本都是偏左行进。12:25于海拔2980处午餐,14点上到山梁,此时已能看到对面的秦岭大梁逶迤而去,拔仙台还在未知的远方,隐在云中。
# V4 _. C: }' I* {( Y' m! H 下午15点看到第一片石海,海拔大约在3310.,继续前行,已经能在石缝中发现零星的水泡子。上到秦岭大梁后,基本上是遍地的水泡子,水质洁净。
. K+ B7 F5 E# ~! \$ T$ A$ W% ^* u 由于不知道药王洞的标志,我们找了一个较为平坦的地就开始扎营休息。实际上也是因为刚上大梁时见到水源十分欣喜,担心后面没有水源补水过多所致。1 |2 x6 ?# ], a& x& D1 H' S. P
这一天的行程相对简单,只需携带一天的饮用水即可,否则可能因为负重过多而增加强度。尤其在开头的第一天,所有的东西都背在身上没有减负,再加上水的重量可是不轻。我原先计划的负重是控制在20kg左右,但土八路拎了3-4斤重的炸酱和一大袋的路粮来,粉碎了我的梦想,第一天只背了饮用水,负重估计还在 24kg,已经快接近我体重的一半,上到大梁补水后背包的背负也开始咯吱咯吱响,所以我早早就喊了停,宿营地离药王洞大约还有40分钟左右的路程。五一的时候,太白大梁上大约要8点左右天才黑。
7 d) k# W7 b; G3 p 从开始上山到扎营用了9个小时,正常行走的话,速度应该还会快一点,但原计划13点到导航架有点冒进,可能会晚2—3个小时。建议第一天到药王洞扎营。药王洞的标志比较明显,一堆的大石头中,有用小石头搭成的小庙模样。那里有石头可以挡风,也有水泡子,取水不成问题。山上晚上的温度会降到0度以下,第二天起来水面都结上了薄薄的一层冰,但不是很厚,用登山杖或脚踹几下就能取到水。
R. @1 [* Q, D2 T/ f }& v 大梁上没有明显的路线,各处相差不多,而且宽或有1里,起雾后比较容易走散。我们上到山梁时就起了一阵雾,可见度15米左右。从大梁到导航架和到药王洞是两个方向,走到导航架来回估计要1个半小时。. t/ ~) B+ e; `! V8 U
营地:药王洞(有石头挡风,但平地不多,地面潮湿,需要和水泡子保持一段距离)
% S! U& d d* {2 A' r水源:遍地都是,水质洁净(下雨后可能会需要沉淀过滤,不过山上都是石头,泥沙不多)
- k( b1 y! K0 z1 a) p% d; j9 I/ h信号:药王洞有信号,午餐处也有信号。
+ T; s d5 N1 M6 O. B
6 V4 T$ t5 g( L; \" M1 B0 v/ MD3天:药王洞—荞麦梁—飞机梁—垭口营地(海拔2970左右)5 t& D. Y: a2 y) n5 ]1 ^2 a
6 a7 o- X7 J2 v2 }! n7 [
这一天是我们鳌太穿越中感觉强度最大的一天,从早上7点40出发,走到晚上9点才扎营。到达营地时都是又渴又饿的,如果途中再下点雨什么的,对意志将是比较大的摧残。不过今天之后的3天,路程就变得相对轻松。
) M4 p& G( s3 }: t! _9 B 7点40出发,40分钟左右到达药王洞。之后一路向东,都是宽阔的大梁,水泡子在渐渐消失,有很多干枯的植物,左侧有山脊缓缓向下,想必顺着向下也能回到塘口。10点30分到达一个垭口,海拔3430处,一座高大的石山矗立面前,让人一看便生横切之意。但是今天的山都是需要翻越的,横切会多费不少时间。这一天,判断路线和横切浪费了我们不少时间,估计有1.5—2个小时。3 y5 V: h: M' j9 J: j6 a! W
虽然坡度大概有60-70度,但走起来却没有之前的攻略里说得那么可怕。全部都是巨大的石头,只要踩稳,小心滑跌就可以了。山里经常起雾,眼看着雾就从山下飘上来,将自己淹没。; O# p `* ^1 [. f' g8 ^
11点到达荞麦梁垭口,海拔3267。13点登上荞麦梁,海拔3469。长路漫漫,很多次我们都认为已经到达了预定地点,但一抬头又有一座石山站在面前。也就是在这一天的下午,我们开始用经度而不是海拔来判断我们的位置。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效的一个方法。3 k$ e5 A+ ]3 ~9 Z4 u
从地图上看,这一天的路线是最长的,要走6个格子,其他几天基本都是3-4个格子。14:15和16点,我们分别到达海拔为3133和3213的两个垭口。但还不知道传说里穿越中最好的宿营地离我们有多远。一直都在上上下下沿着山脊行走。终于,我们进入一片松林,山路向下而行,天色也慢慢暗淡下来。
# D" @9 b4 Q: G* M' W# I- S/ u Q 脚下的路并不明显,摸索着出了松林,风有点大,但已经到了一片开阔的平地,海拔2900,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营地。/ A) _5 R' _+ j( M+ Q/ j5 {7 v, j
营地的水源并不好找。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和土八路转了一个小时,也没有发现明显的水源。在鞍部的右手边有一处废弃的小木屋,估计是采药的人临时的栖身之所。再向下走十几米有一处小水流,可供野兽饮水,但取水会比较慢,而且需要沉淀过滤。
0 d I$ ]8 P3 b. I @$ \0 |3 \ 真正的水源是在鞍部的最低处,向右走50米不到,有一处U形的凹地,凹地直壁正中的石缝处有一小小的泉眼,不留神看会以为已经干涸。泉眼不大,但水流速度不慢,5分钟左右就能灌满1.5升的饮料瓶。0 [" G! ^, L: _+ S! R4 Z7 [
扎营时也可考虑略微下降,到水源附近或者树林旁扎营,晚上的风还是有点大的。7 ?, f h$ K* r8 i6 G
) s( N; H- x' N2 z- I2 Y9 u R( v8 S
营地:大梁的最低处,海拔2900米处。
" z7 x$ N% w; N6 w& ^* e水源:鞍部的最低处,向右50米,U形凹地处。
( q- E0 l, {# \, O; J5 n- C) L
* I0 A* @6 g' k X1 sD4天:垭口营地—大苍龙岭—小苍龙岭—西塬西侧—塔一、塔二¬—西塬东侧- E2 T( e1 h9 O
# `6 S0 d# |' V. r; o1 v1 T 由于找水、烧水耽误了一些时间,这天9点半才拔营,不过晚上7点就已经到达了预定宿营地。; F% I/ j" m0 [5 M
向东爬上一个缓坡,有明显的路径出现,还发现了一个大的牛头骨。雪地上也有山鸡的爪印。往东偏南的方向行进,不久来到一个大坡下,开始漫长的爬坡。12 点钟爬到坡顶,没有明显路迹,4个人走出了一条散兵线。向东走不远,就到了大苍龙岭的起点处,海拔3418,我们的GPS上显示的海拔是3423,时间 12:40。, ?4 A% s! F0 j
大苍龙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山脊两边是悬崖,需要在山脊上行走。实际上,山脊左侧是悬崖,今天的绝大部分都需要在右侧横切。但是大苍龙岭的名字给我们误导,向上探路之后,我发现即使空身,在有风的情况下我也不敢在山脊上直立行走。于是又重新找路,在山脊下十米左右发现隐约可以行走的路线,一路走过,又发现鞋印,于是坚定前行。, H# m& ?7 T7 b
14:45来到小苍龙岭。迎面又是一座石山,左侧有一条相对明显的路。在这里,我们又开始研究路线,因为GPS显示有一条直路可以直接向下切到营地附近。讨论了十多分钟,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向前走几步就能解决——接下来是陡坡,迎面还有一个山梁,不可能从这穿越向下。于是又爬到山顶,沿山脊右侧横切。不过这条路相比正面翻石头上山来说,倒是轻松一些。
0 }/ k1 J; e3 b; R1 P* n4 s 横切的道路一直还比较明显。等到看到东方有一座巨大的石山拔地而起,就不用保持和山脊的距离了。沿着水平线横切,就可以到达一个三岔口,这样既不用费力爬升,也不用损失海拔,就是一个大大的圆弧状横切。中间有一段离山脊很近,可以略向上,沿山脊走会省力一些。( Y- l' S5 q! f; Z9 E+ B
也不知道哪里是塔一塔二,我们的目标就是走到石山脚下扎营,第二天一鼓作气爬上山顶。到达三岔口后,向着石山的方向向下,那里有一片松树林,我们要到那里扎营。* C+ E; o% I+ }/ [
到达松树林后,发现并没有太多的平地可以扎营。而且松树林中也没有我们意想之中的水源,只有厚厚的积雪。我们带来的过滤用品终于派上了用场。晚上风很大,旁边的松树林好像并没有帮我们挡多少风,整夜都听到帐篷在响,还好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又回归了平静。( q0 P& n% i+ a+ S8 ]$ w% h$ \
营地:鞍部的松林处,半山腰的树林处也可以扎营。' h/ M. }- v$ ~
水源:化雪,不知道另一侧的石头缝里会不会有水源,因为有雪可化,也就没有特意去寻找。3 U0 u8 Z9 y3 s1 g( l% ]0 w4 A
! {! r3 f* \+ G' D' K- C" cD5天:西塬东侧—大太白梁—东源—万仙阵—莲花池营地
( ~1 K, l" v. H' [$ M0 X, r
0 o6 z& ?$ Z F% s 因为烧水化雪,还要过滤的缘故,今天拔营的时间又推迟到了十点半。石山很高,爬上一个抬头又是一个。但出乎意外的是,爬上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竟然看到了两根树桩,那可是大太白梁的标志,而我们一直以为爬的是小太白梁。11:40和12:20分别攀上两个石台阶,12:50我们就上了山顶,比之前攻略里说的4个小时要快了一个小时。
, H, A$ i! q0 z. t 爬了几天石头,我们也有了经验,沿着草多的地方爬,会相对容易一些。
$ Z3 \* r. c9 \8 } 心情很是舒畅,胜利眼看就在眼前。摆POSE照相之后,又背上包出发。13:30我们站在了下东源的山头处。这里半山腰也有宿营的痕迹。在这里要注意,不要一直沿着山脊走,也不要去翻石头,从右手边的树林里奔着东源的平地穿过去最为省力,穿越树林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好几处水源。实际上,从这里开始,水就开始多了起来。在从东源往万仙台上爬的过程中,都能听到水流的声音。" f, N) E" X5 a. d' }# D
14:20到达东源。东源的平地是休息的好地方,但宿营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到处都是干枯的草,一旦引燃后果不堪设想。到了东源,接下来的就是最后向万仙台的爬升了。爬升的时候走之字形路线,沿着石头阵的边缘走,临近山顶时再沿着石头直上。
8 e9 t1 y E: m. C 17点,抵达万仙阵,看着一座座耸立的玛尼堆,我们知道,我们已经走到了大道上,穿越已可宣告成功,多日的疲劳感觉消失不见,脚下变得格外轻松。
3 G* _' H5 z$ | 时间尚早,我们沿着大道前行,边走边照,隔几步就有一个红箭头指示前进方向。18点到达莲花池营地扎营。$ K$ p. s, {8 N8 F8 v
营地:下东源的树林里;万仙阵;莲花池, P& @$ |8 t2 a- u8 }, f
水源:过了东源之后一路上都有水,到了万仙阵之后更是遍地的水泡子: n: E i6 i/ M, t: K
) [" F* `, W, ]2 PD6天:莲花池—拔仙台—大爷海—汤峪—西安) e/ |4 S6 p0 R& W
, B: S/ ]8 O( R3 F& S 今天的路线不用多说,已经是常规路线了。简单列下时间表,做个参照
" e/ E$ ?6 {4 W2 F0 l7 i* m) ~4 T7:15 出发
. K# }& q! l, [8 A& J# V$ I9:25 拔仙台2 g) ^: t5 P# a8 _& O" c
10:10 拔仙台出发0 p5 p6 Y* K; L, J* E. K7 E
11:40 大文公庙. z; {7 U' S5 J2 [8 z0 }
13:00 小文公庙6 Z0 l/ L9 ]4 C* N
15:00 景区门口
2 s% o$ F3 H& S; a! t! W7 e/ j l- g4 I* _9 V' S' F
汤峪没有什么变化。从汤峪回西安仍旧是先包车到高速公路口,然后走到高速公路上拦车。包车到高速公路30,从高速到西安应该是20-25元,司机看我们背大包,要了30元。+ N& J$ u5 e i% f
本来下午4点有一趟从汤峪发到西安的班车,但是由于景区的车一直要等到人满了之后才开,所以错过了时间。
. g) O1 L% g1 m8 g
& W# g6 E: `) y3 y- i4 E4 m% C经验:
7 t1 L8 q- K+ R6 O4 `1.脱水蔬菜是个好东西,下面条口感非常好,还能补充维生素。浙江产的,一般超市里没有卖的,可从淘宝上购买;
: C- j1 F' D3 T1 i/ `( X; h, K2.女士用的化妆棉还是蛮有用的,用来过滤水十分有效,净水药片用处不大,还是烧开了最放心;1 c1 G. A* k# [+ o* @
3.无论上山下山一定要戴上护膝,减少长时间行走对膝盖造成的冲击,翻石头的时候还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膝盖和石头直接对话;
" q' _; ]1 R3 l4.天气晴好的情况下,靠着GPS和方向判断,无需向导也可顺利穿越,但一旦有雾或者下雨,方向和体力方面都会出现问题,鳌太穿越,天气最关键;3 {6 }' J, R4 J2 ]$ B7 F- f/ P- f% D
5.穿越途中日常食品比较受欢迎,路粮只是少量补充,到后来基本都吃不下去。实际上,走起来之后,中午饭都吃的很简单,基本没有专门午餐过,就靠自身的脂肪和早晚两顿饭支撑;8 M! r5 a( b9 g6 {8 q
6.爬石头的时候尽量沿着有草的地方爬,会省力很多;
: R2 y0 C" i1 W3 o7.对于向东的大方向要把握住,鳌太穿越海拔变化不大,如果海拔下降过多就需要看看是不是走错山梁了;+ A X" X% L& S) O8 h& O' C/ \
8.队伍的整体行进速度很重要,基本每天都会起点雾,速度差距过大的话,很有可能走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