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2 20: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D3】风雪纷扬,鳌太始露狰狞容,刃脊乱石无尽头
9 ~% x4 F' R9 m6 m) Q4 ~3 [9 H7 h3 Z* Q- j( v, t
12月29日,早6点起,11点左右出发:无名垭口---药王洞---麦秸岭---水窝源(是否荞麦梁垭口未知)(第三营地)。, d9 F# W! k: Z3 @. `
晨起出发,强行劝退一名队员下撤,下撤队员带走唯一的公共背夫,所有队员背包中至少增加气罐1瓶,并因此抛弃剩余的公共气罐等物资若干(很不环保,但情急之下,也顾不上那么多,内疚中)。
1 N! \4 k. z% C本日为鳌太穿越的第一个艰苦路段,冬季鳌太的狰狞面目开始显现。寒冷、大风、大雪、大雾、深雪、亮冰,巨大的石堆与杂碎的乱石相间,冰冻陡坡开始出现,需要不停地攀爬、跳跃、上升、下降、侧切,并且危险地段频频出现。
; `# i. D: \: M6 l' K, m+ d早6点起,大雾不散,大风开始夹杂雪花袭来,11点左右出发,过荞麦梁药王庙,经历无穷无尽的山脊攀爬、上升、下降、侧切,15:50左右,下麦秸岭,扎营二山之间的垭口――水窝源(音)营地(向导老潘说的地名),不知道是否就是传说中的荞麦梁垭口营地。前后队到达营地时间相差无几。, B) U3 P- |, Y( ?8 y* I& y, ~$ d) }+ g
全天线路起伏极大,危险地带占大半以上。过药王庙之前,基本无危险路段,大多为山脊上行走,过药王庙后,基本为犬牙交错的山脊攀爬及刃脊侧切,道路极其危险。一眼望不到边的乱石需要攀爬,长时间在将近70度陡峭的斜坡上侧切。沿途无任何现成山径,基本沿着前队走过的脚印前进,但前队走过的脚印窝,往往很滑,需要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用手杖支撑缓慢通过。
; O. E) }9 W8 `3 H' y0 {具体行走距离未统计,绝对路程比前二天短一些,但危险系数上升了很多。* U- ^' Y1 i9 i4 u( b1 D/ x8 I g
营地海拔3278M,处在山脊的垭口处,营地条件一般,地面勉强可以找寻到几处稍微平缓的扎帐之处。营地冬季无明显水源,须化雪做饭,其他季节是否有水源未知。垭口下方不远处有一片小树林,需要走到小树林中去取柴生篝火。) T* R0 B; a- ?% P( a# G) n, M1 [
向导用气体喷枪在风雪中很艰难地生了一小堆火,可是干柴实在太少,再说大伙在风雪中都挣扎了一天,全部失去了烤火的兴趣,一个个都缩在帐篷里不肯出来。3 Y# ^1 m u% ~4 w( u9 F7 ^
全天天气恶劣,大风夹杂雪花及冰粒,大雾弥漫,能见度不超过10米。
2 q f( D9 _" x8 ^, [白天温度为-10度左右,夜晚帐外温度-20度以下(过温度计的最高值了)。外帐积雪严重,帐内凝霜现象异常严重,睡袋外表有凝霜。鞋外表上冻。
* n$ L ?, V* W% e4 O本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分水岭,经历了在风雪中一天的挣扎,种种困难的迹象开始显现出来,吃不下东西的,旧伤复发的,膝盖疼的,担心前路危险的,全队的军心开始动摇了,不少队员们前进的决心渐渐变得不坚定起来,包括我在内,都对是否能继续前进保持怀疑。( p0 R" @' O; h5 }# J4 _ H8 s
更为要命的是,向导那里发出的信息是不愿意再向前走了,御用背夫老韩,竟然还大哭了一场,说没这么苦过,怎么也不愿意走了,强烈要求下撤。
3 w( S6 b1 p F2 ?. u我们的向导老潘,告诉我说牙疼,腿疼,并反复跟我们说,前路非常危险,风险实在太大,强烈要求就地下撤到塘口。当天夜里,他跟御用背夫老韩早早就钻进了帐篷,怎么喊也不出来。- p1 ^" z* P9 t; ]: ?0 i
前路茫茫,前进OR下撤,这是一个首要问题,全队一夜都在犹豫中辗转反侧度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