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 库布齐沙漠露营活动
  • 2023年5月13-14日 杜鹃花露营
  • 2022年五一假期--贵州秘境-
  • 2023年6月17端午节哈巴雪山
  • 2023年3月25日 春季京西古道登山赏花活动
  • 2014年9月 阿里大北线活动照片
查看: 2051|回复: 2

[综合] 盘点中国那些历史悠久的白塔(组图)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5 18: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福州白塔
  福州白塔又名定光塔,全名报恩定光多宝塔,矗立在于山西麓,与乌山乌塔遥遥相对。初建于唐天元年(904年),是闽王王审知为报父兄教养之恩而建。塔南有白塔寺,为宫殿式建筑。相传开塔基时发现一颗宝珠,故名“定光多宝塔”。白塔原先是一座高41米的内砌砖轴、外围木构的七层八角楼阁式砖木塔。外围砌砖,内壁架木,七层八角,外敷白灰,故名白塔。是福州规模较大的一座古塔。
( r0 Z! ^5 Q' C2 q' q4 @% q. d  福州于山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祐元年(904年)建造的。白塔南边建有白塔寺,即定光塔寺,初建于唐天祐二年(905年),是由闽王王审知创建,后改名为万岁寺。也就是说,福州先有白塔,后有白塔寺。
# ~4 s# s8 @( @  白塔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文化局及下属单位一度在此办公。
1 i1 d& w* F- M5 v8 t/ c2 J$ l  白塔寺白塔寺修缮方案已经省、市文物部门批准,于2007年3月14日举行“撒净”仪式,这标志着白塔寺修缮工程正式开始。
0 A9 h0 x/ d) Z, Y7 t, q5 n+ m  在这之前,修缮工程的木料已相间进场,木头全是从非洲进口的黄花梨,这些木料不易长虫,用来做柱子和横梁。
! ~& }/ U! V0 L  白塔寺基本保留了清代以来的结构,因此,本次修复工程不算很大。只修缮古建筑部分,本着按原样修复的原则,对损毁严重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雨堂进行落架大修,主要修复受损严重的屋面,并将后来被改建的部分恢复成清代原貌,三大殿的修缮工程在当年完成。
6 ^& r* d% g5 K* m* N  同时,拆除市文化局及下属单位加盖的办公楼。天王殿之后的天井两侧廊庑已经损毁部分,特别是东侧廊庑有些地方已经倒塌,也将在修复工程中按原样修复予以修复。
9 g1 g8 j+ o4 c# w4 i  据有关部门介绍,作为涌泉寺的廨院,修缮后的白塔寺将辟为佛教活动场所,偏重宣传佛教文化,寺庙将全面开放,但限制游人上白塔。) z  x( h) E: u" A4 P8 y
  传说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初建时塔内砌砖轴,外环木构楼阁,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层砖心木塔。每层的斗栱、云楣、栋梁、栏杆都经过精雕细刻,塔壁和门扉还绘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塔被雷火焚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米。因为外面涂上白灰层,故称白塔。由塔内旋梯攀援登顶,可鸟瞰榕城景 色。从定光塔寺大殿东边石径,可以登上于山第一峰补山。山腰有一方形的万象亭,亭畔岩石盘立,重叠成趣。椅栏西望,乌山耸翠,古塔峭拔。南宋词人辛弃疾在 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时,重阳登九仙山,有《西江月》一词:"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能得几多愁,只有黄花依旧。
6 J+ `- e" l' }  福州濒临东海,属温湿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比较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9.6℃,雨量充沛。3、4月间的福州阴凉多雨,游客可穿羊毛衫、棉毛裤和夹衣;5-9月为夏季,要穿凉爽透气的衣服;10-11月为秋季,穿单衣或薄毛衣就可以了;12月-次年2月为冬季,须穿粗毛衣和呢衣。5-8月常有雷阵雨和台风,6、7、8月则是台风季节,台风过后必有大雨或暴雨。
4 {! j! [% D  K4 W; M% |! L$ o  五代时,白塔寺是福州名寺之一,明代嘉靖年间主要殿宇大多毁于倭患。现存建筑是在清道光至光绪年间重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雨堂三大殿。( p2 q# Y9 b5 H; W
  在大雄宝殿之后,仰板上彩绘人物图像75幅堂内悬挂一面“宝络庄严”泥金匾,是清嘉庆九年(1804年)镇守福州将军庆霖和台湾知府庆保两兄弟同立的。7 {4 Q, U9 l) e; @: i2 Q/ N
  法雨堂是人们为纪念后梁时寺僧义收“积薪”、舍身求雨而建的。相传,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福州久旱无雨,禾苗不长。这时,来了个游方僧义收到白塔寺祈雨,他在寺前用木柴堆塔,自己坐在塔上,闭目合十,为民祈雨。三天后,约定时辰点燃柴塔,义收仍坚持不动,随着火焰升起,大雨骤降,义收安然无恙从火中走下。后来,人们就建法雨堂纪念义收。法雨堂还曾是严复读书处,清朝福建船政学堂的校舍。/ l; B9 V4 E# n& ^7 w" J5 O
  戚公祠在定光塔东,系纪念明代抗倭将领戚继光所建。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在台州九战九捷。次年援闽,在宁德横屿、福清牛田、莆田林墩四胜倭寇。班师回浙江时,福州官绅在于山设宴饯行,勒碑记功。百姓在此建留念。现在的戚公祠是1918年重建的。祠内展有战袍盔甲,行军干粮“羌饼”等。附近有一长石上镌刻“醉石”二字,系戚继光抗倭大捷庆功,酒后步月到此醉卧之处。7 l) U: M4 ?) e$ y  ~* y
  大士殿又名观音阁,在于山山顶。原为宋嘉福院遗址,清乾隆二年(1937年)改称大士殿。殿内有乾隆帝“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叙述观音大士由男变女的故事。辛亥革命光复福州战役时,为革命军前敌指挥部所在地。大士殿东边的护国寺,西边是龙神庙。九仙观是于山最大的庙宇,建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第三殿称玉皇阁,供玉皇大帝和九仙。天君殿碑廊陈列历史碑碣19方。  V' R6 F1 ^  {. f1 }
  于山摩崖石刻现存113段,宋刻有35段。福州市最大刻石《南校场演武厅铭》即在这里。此刻石共319字,每字大20厘米,字迹极为苍劲,为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 {9 f3 M. K1 p3 ^- W7 `
南充白塔
  “白塔晨钟” 南充古八景之一
+ W" [" P* @0 S4 r: k  南充白塔,矗立在嘉陵江东岸的鹤鸣山上,据历史记载,南充原有黑白二塔,黑塔在城内东街,明弘治时建,清初被毁;白塔,又名无量宝塔,北宋初年建隆年间(公元960——963年)建,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白塔。4 d4 b0 s: |) F- z! k: G
  白塔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若干次地震,受过千年的雨打雷击,沧桑岁月, “无量宝塔”依然宏伟壮观、牢固结实。据说,原塔旁建有白塔寺,每天清晨僧人鸣钟,南充全城人民便起床劳作,清代学者游白塔曾有诗赞叹“隔水招堤一塔圆,山僧早起爱迟眠,鸡声未报钟先到,催动江城万户烟。”“白塔晨钟”为南充古八景之一。
$ n9 D2 l+ E4 h5 w5 @  南充白塔屹立在突临的山岩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登上白塔可鸟瞰全市的最佳风光。
$ c9 k0 ]/ n% A- y% [  国务院核定南充白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F) f$ ~- b8 F( f- c, ?2 Z9 J
  南充白塔高37.1米,为13层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四方形。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维修塔内梯步,后立碑称其为“无量宝塔”。塔身外壁用白垩涂饰,俗称白塔。, i) [, }4 j; n: l* D
  关于白塔的建造年代,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文廷海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塔身铸有“建隆万寿之塔”6个字,其中“建隆”二字,有学者认为是宋太祖的年号。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时,虽然年号叫“建隆”,但这时四川还属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国所有。乾德三(965)年宋将王全斌率军攻入成都,这时,今四川地区才归宋所有。建隆年间,宋太祖赵匡胤绝不可能在后蜀国的地盘上建白塔。那么,“建隆”是什么意思呢?文廷海告诉记者,塔身铸有“建隆万寿之塔”6个字,又被称为“无量寿塔”,所以“建”有“立”之意,“隆”有“高”之意,合起来就是“建立万年之久的高塔”。白塔从总体风格来看,形制为方形素面,具有唐代石塔的风格;但在重檐和穹门结构来看,又具有宋塔的风韵。在朝代交替之际的建筑一般有两个朝代的风格,南充白塔属于唐塔风格的可能性非常大。古塔的主要构成有天宫、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等,而且天宫、地宫应必有其一,但是南充白塔既没有天宫,在1981年塔基维修时也没有发现地宫。  m' O6 T& {( w- _! f  W
  2006年,国务院将南充白塔即无量宝塔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K" \/ F# C- K+ `- r( @
大姚白塔
  大姚县城西面的文笔峰上,有一塔高耸,因塔身粉白,人们称它为白塔;又因形状酷似庙宇中常用的磬锤,故又称磬锤塔。高18.4米,顶部为圆椎形,腰部收缩,上大下小似磬锤,又名磬锤塔。塔分为3层,露出地面的基座是八角形的须弥座,此塔塔身全用石灰抹白,故名白塔。白塔建于746年,为我国唐代建筑之一,相传为唐天宝年间吐蕃所建。白塔历史上曾经历过数次地震,仍安然屹立。1982年,省政府拨经费重修,恢复了白塔的本来面貌。白塔在云南仅此1座,是云南早期舍利塔的实物例证,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姚白塔的造型在云南也是独一无二,且历史久远,相传为唐天宝年间迸人滇中地区的吐蓄所营造,所以对研究西南地区的藏传佛教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 R& d, w4 m8 w6 \6 p  塔形的构制特殊,塔身高18米,为空心砖塔,塔身硕大的上部呈圆锥形,分塔座及下、中、上三部分,上段建圆锤形塔身,顶端浑圆,全塔其座宽阔,腰部秀丽,顶部雄浑,呈八角形,这种形状的高塔,在云南实属罕见。, V& x2 g% ]& U
  据说,1975年修理白塔时,发现塔顶有一方洞,边长40厘米。这可能是原来安置塔刹的柱洞。原八角柱正四万辟有镂空的佛龛各一个,内供佛像,后因加固塔身而填塞。看来,这座磬锤塔古代是有刹顶,塔身有佛龛,通风较好;现存的塔身形状,与古代略有不同。经有关人员考查,此塔属于藏式喇嘛塔,为密宗佛教流传滇西的遗物。修塔时,曾从塔顶部发现梵文、汉字印砖,其中汉文有:“大佛顶”、“光垢净光咒”、“十方请佛灵塔咒”等字样,前人还发现“尉迟监造”的印字砖。道光《大姚县志》载,此塔“相传天宝年间吐蕃所造”。由此推之,这所磬锤塔大约是南诏与吐蕃关系较好的中唐时所造。" q9 z( i$ v+ d5 x- J. k
  附:中国古塔的起源; r% A9 s7 O# ^/ N! Y
  公元一世纪前后,印度的窣堵波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塔”字也应运而生(塔字既象形,又涵盖了stupa的音与义,从“土”旁,含有封土之下埋有尸骨或“舍利”之意)。然而,中国并没有滋生印度佛教的社会土壤,佛教只好依附传统的礼制祠祀,佛塔也和古典的楼阁台榭结合起来,“上悬铜串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即在多层的楼阁顶加上一个有九层相轮的塔刹。(三国时,窄融在徐州大建佛寺,寺中造塔,塔的形式是塔顶“上悬铜窣九重,下为重楼阁道”。)7 s8 T6 s3 c' d' P
  汉魏时已有了造塔的制度,《魏书?释老志》云:) u! U8 L) N! Y' Z" A. G  N$ g
  九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
5 _3 F2 |6 [) {4 a  “天全旧状”指的就是印度的窣堵波,“重构之”即为相叠多层的木楼亭阁。可见木楼亭阁顶上放置串堵波,就是那个时期佛塔的基本形式。+ D; G. B( ^+ U& ^
  和中国人一样,印度人也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所以那半圆形的窣堵波代表了佛教的宇宙观。传入中国后的佛塔,中国人却把原来坐落在地上的“天”真正高高举到了天上,下面便以方形平面的楼阁来支撑,这是中国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
7 I" s& E  Z7 U  不仅如此,在中国人眼里,佛也具有人性,佛所居住的塔也被赋予世俗生活的内容。佛塔的第二个变化就是原来埋藏佛骨的阴森的地宫走上了地面,变成了“寺”。所以在中国往往寺与塔建在一起,有塔便有寺。古老宫殿式的寺庙平面展开,既是供奉佛祖的神殿,又可居可游;而那孤高耸天的佛塔,以它巨大超人的空间体量,打破传统古典建筑平缓坦然的空间序列,既是佛陀“涅磐”神圣的象征,又成了风景胜地的标志。“雁塔题名”成为历代文人登临咏怀的风流雅事;钱塘江边的六合塔,成了江船夜行的航标;河北开元寺的料敌塔使佛塔兼有军事作用;居庸关过街塔,下面不仅车马行人可以穿行,凡人经过即是对佛进行一次顶礼;有的地方甚至建塔镇妖以免除灾难,于是佛塔又变成风水塔。颇具意味的变化是,中国人把印度窣堵波那种指向神秘苍弯的象征形象,只是作为一种标记而束之高阁,塔刹以下楼阁则赋予现实人生、清醒实用的理性内容。所以中国的佛塔是“人”的建筑,而不是“神”的灵境(王世仁《塔的人情味》,载《美学》第四期)。4 w* m! u5 E# p: Y* q5 b6 H- n
  在千姿百态的中国佛塔中,不论是密檐塔,还是楼阁塔,风水塔还是文峰塔,细细观察的人总会发现,塔的层数皆为奇数,单层、三层、五层、……十三层、十五层、十七层,偶数层的塔极罕见,连塔刹相轮也不例外。而培的平面智为偶数边形,如四角、六角、八角、十二角塔等,绝对没有奇数边的平面形式。除了构造上的原因外,其构思乃出于中国阴阳对立统一的宇宙观。数字在中国除了它的运算功能外,还被赋予哲学的意义。数字有奇有偶,有阴有阳。天数奇数,为阳数,生数;地数偶数,为阴数,成数。天在上,是圆的,向高发展要用天奇数;地在下,是方的,平面展开要用地偶数,这是中国人对数的讲究。天覆地载,高天厚地,天地合一,“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方才有“博厚配天,高明配地,悠久无疆”崇高境界的追求。
. {& b8 p) w& I7 V2 A1 o  当然,佛教也有自己的解释:塔的四边,象征四圣谛;六边象征六道轮回;八边即是八相成道;十二边指十二因缘等等,而塔的奇数层在佛教中则表示清白与崇高,“七级浮屠”之说亦为常人所知。不管怎样,印度串堵波在与中国楼阁的结合过程中,前者已被后者大大地同化了。8 h4 S: A, ~3 J4 Y2 h
  佛塔的中国化正是基于中国人的哲学观与人生观。
发表于 2010-5-5 20: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的确没见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5 20: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里面有宝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